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浙江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

浙江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2012年12月,國家海洋局批准成立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這是浙江省首個國家級海洋公園。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範圍包括南北爿山嶼、鹿西白龍嶼及其周邊海域、洞頭島東南沿岸、洞頭東部列島和大瞿島的周邊海域及海島,選劃區總面積311.0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295.2平方公里。

目錄

保護對象

主要保護對象為海洋地質地貌景觀、海岸帶生物、海洋鳥類資源,歷史文化遺蹟、海島民俗等。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洞頭縣,範圍介於東經121°03′14″~121°17′00″,北緯27°41′08″~28°01′00″之間。

生態環境

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內自然生態環境呈逐步恢復的形勢,主要保護對象或保護目標增多或穩定,保護成效顯着。共鑑定出浮游植物[1]19 種,浮遊動物59 種,底棲生物11 種,共記錄海洋鳥類51種。海洋公園內海島景觀基本穩定,保持原始狀態。

景觀資源及歷史民俗

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由於晚第四世紀以來的海蝕作用形成海蝕地貌,保存完好,成為國內不可多得的海島自然景觀。仙疊岩、半屏山、大瞿島各島南岸、東北岸都形成了海蝕橋、海蝕穴、海蝕崖、海蝕平台和沙灘等典型海岸地貌,為研究古海岸地貌和圍墾標高,提供十分難得和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這些經過大自然雕鑿鐫刻的礁石岩壁,雄渾峻峭,各具情態,惟妙惟肖,天然成趣,使人遐想,引人入勝。半屏山連綿數千米的岩雕畫屏,是全國最長最大的海上天然岩雕,被譽為「海上天然岩雕長廊」。大竹峙島位於洞頭縣城東側約3.5公里的海域處,島上數千平方米的天然大草坪,被譽為東海第一大天然草坪[2],是山間露宿,篝火晚會,探險野營的理想場所。洞頭南、北爿山島及鄰近海域自然條件優越,長年有群鳥寄居翱翔,繁衍生息,其中黃嘴白鷺、普通鵟、紅隼和游隼等4 種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在歷年繁殖期間,有160 只左右黃嘴白鷺、2000隻左右黑尾鷗親鳥在該保護區進行築巢、產卵,是我國沿海黃嘴白鷺和黑尾鷗的重要繁殖區。洞頭海島礁石上自古以來就盛產羊棲菜,洞頭素有「中國羊棲菜之鄉」的稱號。

保護區管理

以規劃為統領,引導科學合理建設

一是加快編制項目規劃,《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總體規劃(2014-2025)》在全國率先通過專家評審並獲正式批覆實施。二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海洋公園建設促進中心及南北爿山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中心。三是優化共建氛圍,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及各方面政策支持,推進海洋公園基礎設施建設.

以制度為保障,形成常效規範管理

一是建立海洋公園和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制度。二是啟動海洋功能區建設相關編制工作。三是健全養殖用海規範管理制度。

以重點項目為依託,邁開轉型提升步伐

一是引導發展生態高效養殖業。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三是大力發展海濱旅遊業。

以海洋保護為立足點,打造藍色生態公園

一是堅持保護與利用並舉,打造生態海島。二是堅持增殖放流與生態補償並舉,促可持續發展。三是堅持宣傳和治理並舉,打造潔淨海洋。

視頻

浙江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 相關視頻

溫州洞頭國家級海洋公園宣傳片
海洋上最厲害的鳥類,捕食魚類直接從30米的高空衝進海底捕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