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南閩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浙南閩語,狹義上指浙南的閩南話(屬泉漳片的浙南片),廣義上指浙南的所有類型的閩語。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平陽縣蒼南縣洞頭區,浙江省台州市下轄的玉環市、浙江省湖州市下轄安吉縣長興縣,以及江蘇宜興南部部分地區。和福建省寧德市下轄的福鼎市霞浦縣等地浙南人主要通行的語言,語言學上分類屬於閩方言浙南片,是閩語的一支,使用的浙南人口超過150萬。浙南閩南語內部一致性很強。平蒼浙南閩語屬泉州府城腔與祖地泉州安溪,永春的音極為接近,洞頭屬同安腔。浙南除了閩南語外也有閩東語,平陽、蒼南、泰順一帶也通行有閩東方言,人數約有十幾萬。

簡介

浙南閩南語,有時也稱作蒼南話[1]。因為蒼南境內方言眾多,但是浙南閩語是強勢方言,特別是在縣城所在地靈溪鎮。浙南閩語不僅具有閩語的一般通性,而且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複雜的文白異讀。有許多字讀書時是一個音,說話是另一個音。文讀音受官話的影響接近北京音,白讀音是本地原來的音。兩種音各成系統,互相對應。福建許多方言是這樣,浙南閩語也一樣。

明末清初時期,有大量的閩南人(主要是莆田、南安、永春、晉江、安溪、惠安、同安等地)遷徙到浙南的蒼南縣、平陽縣、玉環、一帶以及福建東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帶。浙南與閩東地理相連,口音亦相近,這個片區統稱為「浙南片」。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甌語和閩東語的影響,與閩南本土的閩南語形成一定差別,特別是體現在借詞一方面,借用了一部分甌語詞和閩東語詞,主流依舊是泉腔。浙南人習慣把這種方言稱為「福建話」,閩東人則稱「下南話」。現代的浙南閩語的閩南語與閩台片的閩南語相比較,主要是入聲韻尾的合併和退化,以及用詞方面(有部分甌語借詞)的差別。浙南閩南語是典型的泉州府城腔[2],與泉州話高度相似,能無障礙互通。

形成歷史

從蒼南的幾大姓氏的遷徙歷史看,主要分為唐、五代南宋、明末、清初這5個時期閩南人由福建入遷定居於浙南。而因此帶來的閩南方言,在增加了少量閩東語和甌語的用詞,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浙南閩南語」。

視頻

浙南閩語 相關視頻

尋找母語的溫暖 「浙南閩語講壇」第二期開講
浙南閩語桐詩《馬站姑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