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渾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渾沌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渾沌」又作「混沌」,有兩種不同含義:其一,指天地分化形成以前宇宙渾然一體的狀態。常以未分化之「氣」言之。天地萬物皆由「渾沌」分化演變而成。其二,特指《莊子》一則寓言中的中央之帝。中央之帝渾沌無七竅,被南海之帝儵(shū)和北海之帝忽鑿開七竅而亡。莊子(前369?—前286)以此形象寓指人無知無識、無善惡彼我之分,與整個世界渾然一體的狀態。

引例1

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 (王充《論衡·談天》) (論說《周易》的人言道:「元氣沒有分化之時,渾然一體。」)

引例2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莊子·應帝王》) (南海之帝是儵,北海之帝是忽,中央之帝是渾沌。儵與忽時常相會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他們很好。儵與忽商量報答渾沌,說:人都有七竅用以視聽、飲食、呼吸,唯獨渾沌沒有,嘗試為它開鑿出來。於是每天為渾沌開鑿一竅,七天之後渾沌死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