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中學是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的學校,獲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所獲榮譽

2019年,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中學獲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學校簡介

濟陽區仁風鎮中學坐落於古老而又美麗的仁風鎮。現有在校教師89人,19個教學班,853名學生。

特色辦學

學校多方論證,融合鎮名,挖掘非物質文化資源,結合多年來的學校鼓子秧歌校本課程成效,秉承「仁美之風,念茲在茲」的發展理念,構建了較為成熟的課程體系,旨在通過校本特色鼓子秧歌等課程體驗秧歌人生,提高師生的人文修養,培養仁愛精神,努力培養「素質全面,人文見長」的後備人才,凝練成學校「齊風魯鼓 仁文教育」特色。

一、「仁美之風,念茲在茲」的文化基礎

仁風鎮歷史悠久,唐代名將薛仁貴征西時路過此地,當地百姓十分歡迎,薛仁貴見此地百姓善良、淳樸、熱情,仁義之風盛行。薛仁貴就將此地命名為仁風。

仁風的鼓子秧歌聲震全國,享譽海外,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在山東省及濟南市十四屆民間藝術匯演中,均獲最佳獎。「九一世界國際旅遊節」開幕式表演,令三十多個國家的外賓驚嘆。九三年,受中國文聯和文化部的派遣赴西歐德、法兩國進行文化交流,歷時月余,演出四十多場,引起轟動,被各大媒體譽為「民族舞蹈之經典」、「迷人的東方芭蕾」 。鼓子秧歌充滿着健與美的活力,蘊含的藝術素養令人神往。

仁義之風德育課程

《齊風魯鼓》特色校本課程來源於本鄉本土、土生土長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子秧歌,我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努力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上鄉土傳統文化的情感,在養成教育活動、欣賞傳統文化愛校教育課程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學校養成教育活動課程化成為最大亮點,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學生自主管理制。學校成立學生會,設立監督機制,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管理,學生每天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對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不斷規範自己的言行。

養成教育活動月月有主題,如「禮儀教育月」「誠信教育月」「感恩月」「文明禮貌月」等;班班有主題,通過主題班會達到教育本班學生的目的,如「你的做法對嗎?」主題辯論會;事事有主題,如「愛我家鄉」「愛我傳統文化」等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教育活動,達到了學校育人目的,學生自我教育、愛傳統文化的情感,為鼓子秧歌校本特色課程的開展,奠定了豐厚的感情基礎,使校本課程紮根於沃土。

學校大力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建設活動,樹立「讀有用的書,做有根的人」的閱讀理念,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各個學科組結合本組的實際,紛紛推出了課外閱讀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引領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同時還開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把讀書活動推向深入。

七級語文組結合學校開展的「書香校園」星級評比活動,開展「詩詞歌賦」的誦讀活動,讓欣賞詩、誦讀詩、品讀詩,在交流、享受、閱讀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八年級開展了「我與經典有個約會」的主題實踐活動,引領孩子們去讀四大名著,讀凡爾納,讀冰心……不斷激發孩子們的閱讀情感,不斷提升孩子們的閱讀品質。

學校根據不同學段的特點進行歸納、整合、提煉,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意義的學科特色活動。正是在這種常態化的特色課程的引領下,我校的「傳統文化進校園」建設穩步推進,濃濃的讀書氛圍逐步形成。

鼓子秧歌特色校本課程

為了促進「鼓子秧歌」特色課程在我校順利開展,我校積極設計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參與鼓子秧歌的演出;結合具體的節點或者校園活動,舉行相關的主題演出活動。學生在節目練習及演出的過程中,不僅在運動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更充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在五一勞動節,學校以「勞動人民的節日」為主題,通過專家指導,讓學生編排相關的鼓子秧歌演出。我校將特色教育活動列入德育、少先隊工作計劃,每逢重大節日或專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演出比賽,在實戰中提高水平和競爭力。

學校着眼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藝術素養的薰陶和綜合素質的和諧發展,進一步打造學校藝術特色。音樂課,每位學生都會鼓子秧歌伴奏曲調,舞蹈課每位學生都會舞動鼓子秧歌步點,體育課每位學生都會鼓子秧歌操,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與藝體結緣,為實現「人人會識譜,人人會樂器,人人會舞動,」等培養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力。學生通過參加活動,進行比賽,鍛煉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發展了自己。

仁風中學沐浴在素質教育[1]的春風裡,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正在創辦屬於自己的學校特色。學校將繼續豐富「齊風魯鼓 仁義教育」特色課程的內涵,走個性化[2],多彩化、特色化之路,引領着我校充滿青春朝氣的孩子們,繼續在仁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孕育青春的夢想,綻放人生的光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