溮河區老城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溮河區老城街道,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地處溮河區東部,東與民權街道接壤,南與五星街道、湖東街道毗連,西與五里墩街道為鄰,北與五里墩、民權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6456人。[1]
宋朝,為信陽軍治。元朝,為信陽府治。明清時期,為信陽州治。民國時期,為縣治。新中國成立後,為一區。1963年,改為上遊街道。1965年,改上游公社。1966年,復稱上遊街道。1982年11月,改今名。截至2020年6月,老城街道下轄15個社區。
2011年,老城街道財政總收入263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263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
中文名:老城街道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
地理位置:溮河區東部
面 積:4.4 km²
下轄地區:15個社區
政府駐地:中山北路178號
電話區號:0376
郵政區碼:464000
車牌代碼:豫S
人 口:36456人(2011年)
目錄
歷史沿革
宋朝,為信陽軍治。
元朝,為信陽府治。
明清時期,為信陽州治。
民國時期,為縣治。
解放戰爭時期,為國民黨第五綏靖區專員公署駐地,名復興鎮。
新中國成立後,為一區。
1953年,為一鎮。
1956年,為中山辦事處。
1958年,中山與勝利合併成立上游公社。
1960年,為紅旗人民公社上游分社。
1961年,復置上游公社。
1963年,改為上遊街道。
1965年,改上游公社。
1966年,復稱上遊街道。
1982年11月,改今名。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老城街道轄義陽、中山、東方紅、鮑氏、環宇、勝利南路、五一、解放、勝利、南關、建設、大橋、源河、濱河軒、三里店15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94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老城街道下轄15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中山北路17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老城街道地處溮河區東部,東與民權街道接壤,南與五星街道、湖東街道毗連,西與五里墩街道為鄰,北與五里墩、民權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千米,總面積4.4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老城街道總人口39867人。
2011年末,老城街道轄區總人口36456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8041人,占49.5%;女性18415人,占50.5%;14歲以下4781人,占13.1%;15~64歲27084人,占74.3%;65歲以上4591人,占12.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4456人,占94.5%;有回、壯、彝、滿、苗等7個少數民族,共2000人,占5.5%。2011年,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1.9‰,人口自然增長率4.9‰。
經濟
綜述
2011年,老城街道財政總收入263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263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國稅702.1萬元,比上年增長91%,地稅1931萬元,比上年增長103%。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億元。
工業
老城街道工業以紡織、高低壓電器、建築材料為主導產業。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7.5%;2011年末,有工業企業8家,職工805人,其中有上游環宇針織服裝有限公司等3個限額以上工業企業。
商業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商業網點2100個,職工4150人。有大中小餐館352家,歌舞廳63家,茶館13家。2011年末,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億元,比上年增長9.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1895人,專任教師266人;小學4所,在校生6918人,專任教師2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274人,專任教師4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省重點高中1所,在校生4800人,專任教師128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個,社區文化活動室3個,社區圖書室2個,藏書2萬餘冊,音樂、舞蹈、民俗、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2000人。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80%的小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2011年末,老城街道有線電視用戶1.6萬戶,入戶率99.7%。
視頻
信陽市溮河區東雙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