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仔尾保寧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洲仔尾保寧宮位於臺灣臺南市永康區,主祀保生大帝。廟中的保生大帝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其中以二大帝的傳說最多。此外二大帝為金面,在2009年5月20日與安定保安宮的「紅面大帝」、學甲慈濟宮「黑面大帝」在安定保安宮舉行會香,相傳三尊神像均出自同一位雕刻師傅之手。
沿革介紹
洲仔尾永寧宮據說建於明永曆十七年(1663年),《臺灣縣志》有載:「在武定里:真君廟,鄉人同建。廟後古榕一大株,蔭可數畝。」。此外據說廟中原有供奉觀音菩薩,但因為康熙年間洪水而流失,後來被六甲區的赤山龍湖巖拾得。又《臺南州祠廟名鑑》則記該廟創立於嘉慶元年(1796年)。
保寧宮創建後,於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並將廟名改為「保寧宮」。而後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再修[1]。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1862年6月7日)臺灣南部發生大地震[2],保寧宮遭到重創,當地信眾集資重建後,於同治四年(1865年)落成。
到了日治時期,保寧宮在大正十七年(1928年)經許祿、李青灰、林在德等人提倡下整修。到了皇民化運動時期,保寧宮也遭到波及,大大帝金身被日本人拿去焚燒,二大帝金身則被藏起來,用朱元帥代替,三大帝金身則被送到關仔嶺碧雲寺藏起來,戰後才迎回洲仔尾。
二次大戰後,保寧宮於民國卅六年(1946年)因地震遭到嚴重破壞,因當於聚落沒落,無力重建,二年後(1948年)才在林在定、翁玉龍、許逢源等人提倡下,利用舊廟建材重建,但規模已大不如前。之後在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再次重建,於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完工。而後又在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增建鐘鼓樓,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進行廟頂翻修工程。
祀神
保寧宮除供奉保生大帝外,還有配祀虎爺,另同祀中壇元帥、趙康二元帥、江胡二仙官、朱元帥、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參考文獻
- ↑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古廟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 ↑ 地震年表--清同治年間(1862~1873). 921地震數位知識庫.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