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海神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陽海神樂

洛陽海神是一種古代音樂。海神在明清時期曾在洛陽盛行,目前僅有景花村海神社一家,其餘已不復存在。有管、笛、笙、二胡、雲鑼、雲板、木魚、碰鈴等20餘種樂器,能演奏近百首曲目。

基本內容

中文名:洛陽海神樂

分類:民間音樂

遺產編號:Ⅲ-1  

申報單位:洛龍區

外文名:Luoyang Poseidon

地區:洛陽市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遺產級別:市

基本簡介

由于海神樂是洛陽市獨有的傳統民間音樂,故又稱為「洛陽海神」,演奏團體稱為「海神社」。「海神」明清時期曾在洛陽盛行,僅有景花村海神社一家,其餘已不復存在。有管、笛、笙、二胡、雲鑼、雲板、木魚、碰鈴等20餘種樂器,能演奏近百首曲目。

表演形式

洛陽海神演奏形式分為座樂和行樂兩種。座樂適於室內和舞台表演;行樂適於廟會、觀禮台前行進的群眾場合,行樂以吹奏為主。打擊樂器起節拍伴奏作用。就樂曲適用的場合,可分為四類,即:典禮類、祭祀類、教儀類、歌謠類。

發展歷程

海神明清時期曾在洛陽盛行,建國後面臨失傳危險。古景花村海神社能夠存活有其獨特條件,該社歷來以郭氏為主力,據郭氏祖譜記載,郭氏系唐代汾陽王郭子儀後裔,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功高蓋世,唐天子封其為「並肩王」,並賜予宮廷宴樂享用,自此,這些世鎖深宮、專為帝王演奏的宮廷雅樂才得以流入民間。

據郭氏家譜記載,其家族歷代達官貴人、儒業學者俱多,精通技藝、善制樂器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海神社第九代傳人郭高山博聞強記、出類拔萃,精通製作笙、管、琴、弦,並能演奏多種樂器,吹、拉、彈、唱、導無所不能。建國初期,雖年事已高,曾受聘於西南軍區文工團,任古老樂器管子樂師,為部隊培養了一大批樂手。古景花村海神社有史以來因實力雄厚、技藝高超而名聞遐邇。1949年10月1日,該社曾被特邀參加洛陽市舉行的國慶大典演出活動。1957年曾參加河南省第三屆民間音樂匯演。洛陽海神是一種古代音樂,據說,武王伐紂統一中國建立周朝,在洛陽大封天下,受封者除內陸諸侯外,還包括遙遠的東西南北四海之神,宮廷每年都隆重祭海(神),於是便產生了配合祭海的音樂,這種音樂就是洛陽海神樂的源頭。由於「海神樂」是洛陽獨有的民間音樂,故又稱為「洛陽海神」,演奏團體稱為「海神社」。海神明清時期曾在洛陽盛行,目前僅有景花村海神社一家,其餘已不復存在。有管、笛、笙、二胡、雲鑼、雲板、木魚、碰鈴等20餘種樂器,能演奏近百首曲目。

發展現狀

星移斗轉、世事變遷,種種原因使古景花村海神社半個世紀無聲無息。國逢盛世,百業俱興,幼時曾隨伯父郭高山學藝的郭紅運執教40年退休後,在河南省老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郭光宇的倡導下,於2003年5月與郭紹光、郭孝憲三人共商,重新組建了洛陽古景花村海神社,搜集整理了百餘首海神古樂曲。兩年多來,多次參加市區組織的演出活動,深受國內外觀眾歡迎。海神社擁有樂器管、笛、箏、笙、二胡、雲鑼、雲板、木魚、碰鈴等近二十種。多次受到省、市多種媒體採訪、報道,洛陽電視台曾兩次製作專題片進行報道。

傳承意義

隋唐以來,洛陽海神在中原以及全國音樂中產生極大影響,古時曾被譽為「國樂」。搶救洛陽海神不僅在傳統音樂文化方面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河洛文化甚至於整個華夏文化的研究、發展都有重要意義,[1]也將有着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 [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9/11/04/031488256.shtml   洛陽海神樂亮相2019連雲港絲路音樂節],洛陽網,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