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頭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洋頭鄉位於紫金縣東南部,東鄰五華縣,西接龍窩,南連蘇區、南嶺,北毗水墩,鄉政府駐地洋頭圩,西北距縣城46公里。[1]
歷史沿革
鄉名因境域是南琴江發源地之一,它最後流入太平洋,取太平洋和水源頭兩意而得。明清時屬琴江都松坑社(約)。民國18年(1929年)屬第三區(龍窩)慎洋鄉,民國34年屬琴南鄉。建國初屬第五區(龍窩),1957年12月建立洋頭鄉,1958年10月屬龍窩公社,1961年4月及1963年3月兩次分合於龍窩公社,1972年8月恢復洋頭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復稱洋頭鄉。
地理環境
境內山巒重疊,地勢西高東低。西南部公村嶂為最高峰,海拔672米。南琴江經境內流向五華,北回歸線穿過琴南和洋頭村。森林、藥材、礦產及水力資源豐富。建國前木材、木炭、茶葉銷往興梅、潮汕等地。
農林經濟
經濟以農林業為主。有水田0.87萬畝。1988年水稻播種面積1.44萬畝,總產0.38萬噸。是廣東省重點林區之一和省重點萬畝闊葉林基地。1988年,產松脂113噸;有各類水果4000多畝,總產264噸;又是縣"南藥"生產基地,有集體辦巴戟場1000畝,肉桂場1500畝,個體或聯戶辦100畝以上巴戟場6個。
工商企業
至1988年,鄉辦有木器廠、五金廠、水電站等企業。交通方面,1973年前,設有船隊,洋頭、蘇區、南嶺一帶的松香、木材等較大宗山貨均由水路運銷縣外。後以陸運為主,公路通往縣城等地。洋頭圩,創於清雍正年間。因水運之便,建國前為本縣東南部土特產與潮汕等地日用工業品,海味、食鹽等交易地之一,有各類大小店鋪數十間。至1988年,全鄉有集體商業門店25間,個體店檔83個。圩鎮用水實現自來水化。全鄉村村通電。
文教衛生
文教衛事業,至1988年,有初中1所,小學8所,在校中學生260餘人,小學生1500餘人,教職工80餘人。設有鄉文化站、廣播站和衛生院。該鄉有悠久的革命傳統,大平天國時,農民首領朱戴開出自鄉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