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瀘縣得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瀘縣得勝鎮古稱林坎,位於瀘州市區以北25公里,瀘縣縣城以南10公里,港城大道219省道合牛路、福石路、川南城際鐵路及在建瀘永高速、擬建瀘東大道縱橫交錯,集鎮區距港城大道2公里,距隆納高速公路牛灘出口7公里,交通便捷,資源豐富,是瀘縣縣城與瀘州主城區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鎮,也是瀘縣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節點鎮。全鎮幅員面積88平方千米,轄農業行政村14個,社區3個,總人口5.85萬人(2020),總耕地面積70410畝。是典型的城郊型經濟鎮,省級小城鎮試點鎮,省級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先進集體,市級平安創建示範鎮,市級科普示範鎮,市級奶牛產業化基地鎮,市級敬老模範鎮。 [1]

中文名: 得勝鎮

別 名: 林坎,林坎驛

行政區劃代碼: 510521103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

地理位置: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

面 積: 88 km²

下轄地區: 14行政村、3個社區

政府駐地: 得勝鎮林坎社區

電話區號: 0830

郵政區碼: 64612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5.85 萬

著名景點: 馮河水庫,五子凼水庫

機 場: 瀘州雲龍機場

火車站: 瀘縣站、瀘州站、瀘州北站

車牌代碼: 川E

地區生產總值: 9.69 億元

建制沿革

1935年之前,得勝鎮稱林坎;林坎為古驛站,林坎驛站有一地名為接官壩,為古代瀘州官員出城60里地迎接上級官員的地方。今將林坎古名改為林坎社區,接官壩也改為村。

1935年,置得勝鎮;

1940年,得勝鎮改鄉;

1958年,得勝鄉改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復置鄉;

1992年,撤鄉建鎮;

1997年,得勝鎮轄區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21個行政村和得勝、宋觀2居委會;

2004年,得勝鎮轄區面積56平方千米,轄21個農業村、2個社區;

2006年,瀘州市人民政府將原順河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得勝鎮,面積88平方公里,轄14個農業行政村、3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得勝鎮古稱林坎,位於四川南部、瀘州北部、瀘縣縣城南部。鎮中心位置北緯N29°05′33.72″ 東經E105°24′35.01″。

得勝鎮幅員面積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得勝鎮屬波伏丘陵低山區,地形呈波狀起伏,地面高程218—757.7米,相對高差539.7米,占90.5%為丘陵低山地形。

地貌類型以風剝蝕為主,河流切割地貌次之。山露地形以中生界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分布最廣,第四系土層零星分布於河脊漫灘及灘地。岩性以暗紫色粉砂質泥岩夾同色泥質粉砂岩互相迭置狀,中夾不穩定長石石英砂岩,屬粉細粒泥紅層區,岩石性軟破碎強風化。

氣候

得勝鎮屬溫暖潮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潮濕,多年平均氣溫17.7℃-18℃之間;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35毫米;四季分明,具有無霜期長(平均無霜期327天),冬晚春旱,雨熱同步,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旱澇交潛,旱重於澇的特點;雨量集中分布於5-9月。

水文

得勝鎮境內現有主河道有4條,分別是縣級河道馬溪河(長9.5公里)、仁和溪(長5公里)和鎮級河道宋觀溝(長7公里)、渾水溪(長2.8公里)。

小一型水庫有3座,分別是黃桷樹水庫、馮河水庫、五子凼水庫。小二型水庫有4座,分別是橋田水庫、新山溝水庫、葉板橋水庫、碑田水庫。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

得勝鎮境內有3座小(一)型水庫、4座小(二)型水庫、585口山坪塘、19道石河堰;62.3公里引水渠分布於全鎮。

土地資源

截至2020年11月,得勝鎮總耕地面積70410畝。

植物資源

得勝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葡萄、柚、甜橙、龍眼、花椒、大豆、茄子、黃花風鈴木等優質水果、蔬菜和花卉為主;此外有中藥材;2014年,得勝鎮森林覆蓋率達38%。

動物資源

得勝鎮畜牧業以生豬、山羊、種兔、雞鴨、魚、蛋類等為主。

人口民族

2020年,得勝鎮總人口5.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萬,城鎮化率18.8%;民族以漢族為主。

交通

得勝鎮位於瀘州市區以北25公里,瀘縣縣城以南10公里,港城大道、219省道、合牛路、福石路、川南城際鐵路及在建瀘永高速、擬建瀘東大道縱橫交錯,距隆納高速公路牛灘出口7公里,交通便捷。

經濟概況

綜述

2020年1-9月,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9億元,同比增長6.6%;規上工業增加值2.62億元,同比增長13.9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3億元,完成全年任務93.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預計同比增長9.1%、10%;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728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79.5% ,較上年同期上升388萬元,同比增長29%,完成任務全縣第三,總量全縣第六。

第一產業

2018年,得勝鎮第一產業總產值26868萬元,比2017年增長2.54%。農業總產值17864.2萬元,林業總產值263.4萬元,牧業總產值7385萬元,漁業總產值3861.9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565.7萬元。

2014年,得勝鎮生豬、龍眼、優質稻三大主導產業和花木、蔬菜、水產三大特色產業快速發展,龍陰溝中藥材、罐頂山甜橙、仁和花卉、接官壩蔬菜等產業基地初具規模;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8個,家庭農場增加到6個;引進投資5000多萬元的泡菜項目;農機化水平提高到42%;糧食總產達2.6萬噸,發放種糧補貼64.22萬元。

2008年,得勝鎮農業總產值23770萬元,比2007年增長21.52%;農業增加值14403萬元,比2007年增長20%;大小春糧食總產量為2.83萬噸;生豬出欄6.73萬頭,外銷仔豬3.04萬頭,小家禽出欄64.85萬隻,禽蛋產量508噸,畜牧業總產值1417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9.65%,人均261元。

第二產業

2019年,得勝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41950萬元;工業增加值55792萬元,比2018年增長4.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859萬元,比2018年增長83.87%。

2014年,得勝鎮規上企業增加值完成6407萬元,比2013年增長19.4%。

2008年,得勝鎮完成工業總產值70494萬元,比2007年增長58%;工業增加值9067萬元,比2007年增長6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349萬元,比2007年增長95.3%。

第三產業

2019年,得勝鎮第三產業總產值40304萬元,比2018年增長10%;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23萬元;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098萬元。

2014年,得勝鎮服務業增加值24619萬元,同比增長14.3%,第三產業高於第二產業8百分點;電子商務起步;商貿流通業持續壯大,新增限上商貿企業2家,經過資源整合、合併重組,物流企業達12家。

2008年,得勝鎮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1791萬元,比2007年增長2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002萬元,同比增長19.9%。

社會事業

教育

2020年得勝鎮有1所中心幼兒園,2所中心小學校和14個村小,3所初級中學校。

中心幼兒園(1所):得勝鎮中心幼兒園

中心小學校(2所):得勝小學

初級中學校(3所):得勝中學、宋觀學校、順河學校

一所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社區教育學校),三校一園形成格局(保留有仁和、梵音寺、桐樂三所村小)。另有三所民辦幼兒園(順河幼兒園、起點幼稚園、小叮噹幼兒園),一所培訓機構(朝露文化藝術學校)。全鎮現有在職公辦在職教職工288人,其中中學專任教師99名,小學專任教師168名,幼兒教師22名。現有中小學生3850名(其中小學生2274名,中學生1576名),幼兒811名。

文化

2020年,得勝鎮龍陰溝生態觀光園、罐頂山橙香苑新村綜合體建設持續推進;17個村(社區)電子閱覽、圖書借閱「一卡通」、廣場體育健身、電影放映等免費開放;長期堅持組織群眾開展得勝花燈傳習和表演、民間民俗鬧元宵、「三八」節廣場舞比賽等活動;完成鎮內4座「國寶龍橋」、9個國家、省市縣級文化保護單位立碑立界工作。2014年11月,被省文化廳評選為「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7年,得勝鎮仁和村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並在2020年通過三年復檢。

衛生

2020年,得勝鎮將啟動得勝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衛生院遷建工程預計5月份開工,占地約10畝,建成面積約7128平方米,預計投入資金2600萬元。預計到年底,打造成三區一館及醫療為一體的綜合衛生院。免疫計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6%;食品藥品安全、農村醫療衛生監管力度加大;婦女「兩癌」篩查、孕前優生檢查、白內障免費康復超額完成;落實計劃生育二孩政策。截至2020年11月,得勝鎮有綜合衛生院1所,1所食藥監所,1所畜牧站,52個村級衛生室。

截至2020年11月,得勝鎮有衛生院1所,1所食藥監所,1所畜牧站,14個村級衛生室。

社會保障

2020年,得勝鎮發放臨時救助金6.74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23.23%,落實供養金97.8萬元;城鄉低保金髮放296.6萬元;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83.3萬元。

歷史文化

得勝鎮有着淳樸的鄉土風情。古龍橋的精雕細琢見證着幾千年的風雨滄桑,宋墓石刻的別具匠心演繹着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曲藥製作、得勝花燈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城鎮榮譽

得勝鎮是瀘州市平安創建示範鎮、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鎮、省級小城鎮試點鎮、省級「三個代表」學教活動模範鎮、省級「三級聯創」活動先進鎮。

視頻

瀘縣得勝鎮得勝中學校《與《憲法》同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