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泰順縣第二中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泰順縣第二中學,位於泗溪鎮溪東底葛藤坪,東距泗溪鎮約一公里,西臨下橋村。學校坐北朝南,背靠獅子山,南朝將軍峰。東、南、西、北四溪匯集於此,形成合流,拐彎向南流去。校門口有一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清代樓式木拱橋溪東橋飛架東溪之上。整個校園三面環水,一面靠山。這裡山清水秀,風景獨佳。古有「泗水迥瀾」之稱。

目錄

學校沿革

學校1956年創辦至今,幾經周折,幾度風雨,在艱辛中跋涉前進。三十五年來,她大致經歷了1956年至1965年的初創時期,1966年至1977年的折騰時期,1978年至今的振興時期。初創時期1956年4月12日,泰順縣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泗溪小學創辦初中班,以利工農子弟就近入學。暑期抽調四名骨幹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首手招收初一新生112名。

為迎接1965年夏初全縣第四屆中小學運動會在該校舉行,全校師生一齊動手,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搬小山,平操場。1964年、1965年間,學校教風[1]正,學風[2]實,教學質量顯著,師生員工感情融洽,被評為全縣先進學校。

振興時期學校榮譽1978年8月,整頓領導班子,縣委組織部任命鄭欣華擔任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兼副校長,主持校政。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在劫難中中復興。重視體育,修整體育器械,加強體育課教學,組織田徑隊、排球隊,注重基礎訓練。全體師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校園形成一股體育熱。1979年冬,校排球隊榮獲縣中學生男子排球賽冠軍,同時,6000餘平方米的大操場由全體師生員工歷時二十三個寒暑,最後平整完成。

展望未來

建校50年來,學校師資一直緊缺,甚至一度青黃不接。但是,全體教師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埋頭工作,共培養了初中畢業班5200多名,高中畢業生2400多名,為大中專學校輸送了大批人才。如今,這些畢業生活躍在各行各業,有的已成名成家。他們當中,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溫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薛國泰;有中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蔡衛泰;有中國散文詩研究會會員、溫州市「青年精英」、泰順縣副縣長張黎華;有留學美國的陳向逵、林元祝;有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包松永;有碩士研究生何向東、陳秋香等,並有50多人擔任縣局級以上黨政領導職務。

歲月如流,轉瞬即逝。回顧過去,思索今天,學校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展望未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學校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