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山大觀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山大觀峰山東省泰安市泰山上的著名景點之一,此處絕壁如削,石刻層疊,布滿了歷代題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登封泰山時御製御書的《紀泰山銘》,俗稱「唐摩崖」。說起大觀峰,這裡還流傳着一個與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聶政有關的故事。[1]

歷史故事

聶政是個遺腹子,17歲時母親告訴他,父親是著名的鑄劍能手。聶政父親按照韓王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鑄劍任務。韓王卻鼠肚雞腸,擔心他日後再給別人鑄劍,就派人將聶父活埋了。聶政聞聽後滿腔仇恨,要去報仇。聶母告訴孩子,這樣去是白白送死,要他去泰山大觀峰桃花洞學習古琴,以便接近韓王,報仇雪恨。

大觀峰桃花洞裡的隱者叫高琴,年近九十,鶴髮童顏,精於音律。聶政學藝七年,琴技嫻熟,下山後利用給韓王操琴的機會,殺死韓王,然後自刎而死。其所用匕首化作彩虹,飛回泰山。大觀峰也被認為是正義刺客修身學藝的聖地。[2]

簡介

大觀峰削崖為碑,布滿了歷代題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5)登封泰山時御製御書的《紀泰山銘》,俗稱「唐摩崖」,書體為唐隸。文辭典雅,書法遒勁,頗具盛唐風格。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評價說:「穹崖造天銘書,若鸞飛舞於煙雲之表,為之色飛。」

摩崖高約13.3米,寬約5.7米,碑文書24行,滿行51字,碑上序言、銘文及額款共1008個字,也是唐玄宗東封泰山歌功頌德的紀事碑。 碑文共分五段:

  • 首先敘述封禪的始因及唐玄宗東封泰山的氣派;
  • 第二段考證了封禪的來歷,改革「秘而不傳」的封禪舊制,稱自己是為「蒼生之祈福」;
  • 第三段敘述了封禪儀典的過程;
  • 第四段是李隆基向昊天上帝表示「永保天祿」的決心;
  • 第五段則以銘文的形式歌頌了高祖、太宗、高宗及中宗、睿宗等五聖的功績,反映出了唐玄宗開元盛世時的雄心壯志和務實的特點。

銘文之西是「雲峰」,因雲霧常聚集於此而得名。現在峰上有清代康熙題「雲峰」兩大字,下有乾隆詩刻《夜宿岱頂作》詩,所以又稱為清摩崖。峰東南有宋摩崖碑,上原有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御製功德銘》,後明人翟濤在其上大書「德星岩」,將其鏟毀。今僅剩篆額「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崖上有「泰山喬嶽」、「俯仰乾坤」、「天柱東維」、「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等大字題刻。

整個大觀峰上可辨認的題刻就有八十餘處,這裡是泰山摩崖題刻最集中的地方。泰山是中國名山當中石刻最多的山,大觀峰是泰山石刻最集中的部分。他已不僅是山峰,而是泰山上用石崖做成的,徐徐展開的的中國歷史捲軸。[3]

東嶽廟

峰前原有東嶽廟,是東嶽大帝的上廟,歷史悠久,歷代重修,乾隆帝題額「資始惟元」、「上摩蒼昊」。民國年間廟毀,今存台基及清咸豐年間重修碑。[4]

位置

大觀峰位於玉皇頂前、平頂峰下。 大觀峰為泰山著名景點,此處絕壁如削,石刻層疊。 大觀峰自最西端(「至哉坤元」石刻西12米)至「登泰觀海」石刻處,寬為44.7米,自地面至最高處高為14.9米,此區域正南向,石刻最密集。自「登泰觀海」偏東南向至東端《紀泰山銘》石刻處長64.7米,此區域石刻較少,但包括「宋摩崖」。以上兩處為石刻調查區域(不包括「一拳石」)。[5]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