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國鬥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國鬥魚[1]學名為五彩搏魚(Betta splendens Regan),隸屬於鱸形目(Perciformes)、攀鱸亞目(Anabantoidei)、鬥魚科(Belontiidae)。原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湖沼、稻田等水流緩慢水域,個體小,沒有絢麗繽紛的色彩。它主產於東南亞的泰國,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其好鬥的特性,雄魚之間為了搶占地盤,爭奪配偶,經常「大打出手」,甚至「血灑灘頭」。也有人稱之為暹羅鬥魚、鬥魚、搏魚、打架魚和彩雀。和其它鬥魚品種一樣,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外形艷麗誇張,屬於比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之一

中文學名: 五彩搏魚
拉丁學名:Betta splendens
別   稱: 泰國鬥魚、彩雀魚、暹羅鬥魚、鬥魚、搏魚
二名法:Betta splendens Regan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亞 綱:輻鰭亞綱 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 Perciformes
亞 目:攀鱸亞目 Anabantoidei
科:鬥魚科Belontiidae
屬: 搏魚屬
  種:五彩搏魚
分布區域: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 成魚體長 5-8厘米
英文名: Siamese Fighting Fish
命名者: 查爾斯·泰特·里根(1910年)


形態特徵

泰國鬥魚體側扁,呈紡錘形。野生的魚體長約5~6 cm,人工飼養的魚體長可達8 cm。各鰭長而大,尤以背鰭、臀鰭和尾鰭特別寬大。尾鰭呈圓形。暹羅鬥魚的體色一般呈棕紅色,具藍綠虹彩。在興奮時,遍體散布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紅色或藍色的斑紋,體表發出金屬光澤,通常為成排的綠點。各鰭綠中透藍,上有紅色圖案,但圖案位置、大小和顏色深淺,幾乎每尾魚都不一樣 。
泰國鬥魚體,雌體較小,紡錘形,稍側扁,原有野生品種體色不是很美,但現在已有鮮紅色、綠色、藍色、黑色、紫紅色、乳白色和雜色等多種色彩。這種魚體型大,色彩美麗,雄魚的腹鰭、臀鰭、尾鰭、背鰭長大優美,好似武士出場,旌旗招展,威武漂亮之極。這是經過世界各地熱帶魚愛好者長期優選、雜交和定向培育的結果

生活習性

泰國鬥魚喜歡生活在22~24℃的水中,但不能低於20℃。對水的酸鹼度、硬度不苛求,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褶鰓,當水中缺氧時,可游到水面用褶鰓吞咽空氣中的氧氣,所以,一般不會發生因水中缺氧而窒息死亡。喜食孑孓。泰國鬥魚以好鬥聞名,兩雄相遇必定來場決鬥,相鬥時張大鰓蓋,抖動諸鰭,伺機攻擊撕咬對方,直到把對方美鰭咬撕成似破旗、倒斃方休。戰敗者僥倖生還,也將一蹶不振,失去原有的光彩。勝利者也傷痕累累,鰭、鱗破裂。因此,在飼養中,不能把2尾以上的成年雄鬥魚放養一缸。但它們不與它魚相鬥,能和其他熱帶魚混養。雌鬥魚之間不爭鬥,可以合養一缸。

地理分布

原產地區(國家):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泰國鬥魚的分類

泰國鬥魚是很好飼養的觀賞魚,到目前為止就泰國鬥魚品種而言,經過人工培育已有多個變種品種。現在市場上劃分的大類主要有五大類,包括:

馬尾鬥魚:簡稱VT,最常見的泰國鬥魚,尾巴形狀很像馬尾,故而得名。

將軍鬥魚:簡稱PK,原始鬥魚的改良品種,因好鬥而出名,多用來作為改良新品種。

獅王鬥魚:簡稱CT,現在市場上已經走低的一種魚,尾巴呈針狀,鰭膜退縮到33%左右。

半月鬥魚:簡稱HM,現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人氣鬥魚,尾巴展開達到180°。

雙尾鬥魚:簡稱DT,不容易飼養的鬥魚,有兩個尾巴,但是很弱。
 

泰國鬥魚的繁殖

泰國鬥魚是卵生類魚種,繁殖較容易,在pH值為7.0、水溫為27℃左右的水中就能繁殖,除此之外大家還應該注意水的硬度,應該控制在9~11之間。想要讓它們更好的繁殖,那麼大家就要分辨清楚雌魚和雄魚。雌魚的顏色沒有雄色的鮮艷,而且雄魚的背鰭、臀鰭、尾鰭比雌魚的長,大家應該用用全長5厘米以上的做親魚。

在繁殖泰國鬥魚的時候,魚友們在繁殖箱內應該放置一層浮性水草,然後再將挑好的親魚直接放入繁內,作為親魚的雌魚一定要達到性成熟。鬥魚的繁殖是有一定過程的,產卵前雄魚先修建氣泡卵巢,產卵時,雄魚把雌魚駛到氣泡巢下,然後用身體裹在雌魚身上,雌魚將卵排出雄魚使之受精。而且勤勞的雌雄魚會將曾在缸底的卵子拾起,放在氣泡巢里。在產卵完畢後只需留下雄魚看護魚就可以了,因為盡責的雄魚會將魚卵看護的很好,直到魚仔出生。

泰國鬥魚的飼養

想要你的泰國鬥魚有好狀態,那麼一定要做到細心飼養,泰國鬥魚是一種非常好餵養的雜食性熱帶觀賞魚。大家要明白泰國鬥魚雄魚不能合養,如果擔心它會孤單的話,可以一雌一雄來養,而且也不建議將泰國鬥魚和其它像是紅箭魚、麗麗魚之類的魚進行混養。

泰國鬥魚對水質要求不嚴,在21℃~30℃的水溫下生長良好。鬥魚是屬於雜食偏肉食性的魚種,因此可搭配餵食多種餌料,要注意儘量不要讓鬥魚的食譜過於單調,因為餵些活的餌料,能讓它們的顏色更艷麗,而且狩獵也是泰國鬥魚的生活樂趣之一。除了餵食之外,大家還要注意做好魚缸的清理工作,以便為它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飼養鬥魚只需每3~7天利用一塑膠軟管通過虹吸法清除缸底糞便污物即可,在清理排泄物的同時,還應該抽去約1/3的污水,然後再注入除氯的自來水,這樣就能為泰國鬥魚創造清潔的水質環境了。還要注意的是,在小型水族箱中由於無動力設備帶動水循環,所以要隨時注意除去因殘餌、糞便形成的水面油膜,要及時的做好清理,同時注意為水質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參考來源

  1. 泰國鬥魚概述(附圖),觀賞魚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