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注滋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注滋口鎮位於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境南端,北距縣城32千米。面積125.4平方千米,總人口61464人(2017年),49個建制村,5個社區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新容街社區。

2019年10月,注滋口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1]

概況

注滋口鎮原屬洞庭湖洲,建國初屬華容縣第9區,1956年撤區並鄉後稱隆西鄉。1958年隸屬幸福公社。1961年從幸福公社獨立出來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1984年隆西鄉與縣屬建制鎮注市鎮合併為注滋口鎮。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華容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湘民行發〔2015〕60號),同意幸福鄉與注滋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注滋口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注滋口鎮轄49個建制村,5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25.4平方千米,總人口7.29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新容街社區(原注滋口鎮人民政府駐地)。

截至2017年,該鎮(鄉)行政面積128.8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1464人。[2]

歷史沿革

注滋口鎮域原屬洞庭湖洲,水來水去,1885年始有人煙聚居。建國初屬華容縣第9區,1956年撤區並鄉後稱隆西鄉。1958年隸屬幸福公社。1961年與幸福公社析分脫離獨立為隆西公社,1980年改隆西公社為隆西鄉。1984年隆西鄉與縣屬建制鎮注市鎮合併為注滋口鎮。鎮人民政府駐注滋口鎮區國慶路。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華容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湘民行發〔2015〕60號),同意幸福鄉與注滋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注滋口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注滋口鎮轄49個建制村,5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25.4平方千米,總人口7.29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新容街社區(原注滋口鎮人民政府駐地)。

注滋口集鎮區位於鎮域北端,濱臨藕池河,最初形成於清咸豐三年(1853)長江決口以後。當時河道彎曲如鋸齒,又是藕池河入洞庭湖口,人據其形呼為鋸齒口,又演變為注滋口。據傳,清光緒年間,岳州知府魏奎遊歷至華容南山沈家山,觀藕池河入湖形勢,聞鄉老傳說,正式從官方認定其地名為"注滋口"。1898年前後,注滋口正式形成大型集市。其時,由於水運發達,各類土特產和工業品在此集散,遠近船幫轎馬來此歇腳,武漢、長沙、岳陽、江西等地商賈在此雲集,一時店鋪林立,市井繁榮,遠近聞名,人稱"小漢口"。八十年代建鎮後,集鎮建設速度逐漸加快。2000年集鎮修編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現在建成區2.4平方公里,水、電、路、通訊諸設施一應齊全。常住人口1.3萬人,其中非農業戶籍人口8684人。

建國後,鎮區範圍內設有縣、鎮屬部門單位34個,主要有:縣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工商所、農業銀行、交管站、縣新華書店、郵政局、電信局、縣棉麻接運站、縣二醫院、縣第四中學、縣福利敬老院、縣漁政站、房產所、木材站、藥材站、航運站、水文站、石油公司、煤建公司等,堪稱華容南中心。集鎮個體私營企業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24家,在50萬元以上的40家,小型個體工商戶480家。鎮區以家俱業、建築業、紙箱加工、竹器加工、棉花、芥菜、油脂和糧食加工為主導產業。

鎮區現有縣辦高中1所,初級中學2所,中心小學1所,幼兒園5所,教職工248人。有福利院1所。

集鎮區內現已建成三橫三直棋盤型街道,三橫是:老街復興路,長1公里;移堤新街,長900米;新容路,長1公里。三直是:農民街,長1.5公里;國慶路,長1.2公里;大橋路,長1公里。居民區、工業小區、農貿市場、服裝市場、摩托市場、電器市場等,各成體系。鎮區交通便利,有直發華容、岳陽、益陽、南縣、沅江、常德、株州、杭州、番禺、深圳等地班車。有通訊電話2400門,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100戶。鎮區街道綠樹成蔭,高樓鱗次櫛比。整個街道裝有路燈,大小商家裝有霓虹燈,每當入夜,流光溢彩,夜市豐富。現在,集鎮努力向市政建設的高品位、居民生活的高質量發展。2007年又被確定為57個"省級經濟綜合示範小城鎮"。

注滋口具有優良革命傳統。1921年,彭德懷元帥曾率軍駐防於此,並秘密處決了惡霸地主歐盛清;大革命時期,毛澤東進行農民運動考察,曾來鎮轄北洲子小南村賀小秋家小住。[3]

經濟產業

注滋口鎮鎮屬洞庭湖淤積平原。氣候濕潤,土壤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主宗產業以棉花、苧麻、油菜籽為主。特色產業有甲魚、才魚養殖和黃鱔養殖,目前注滋口鎮已發展成為湖南省最大的才魚養殖基地和黃鱔養殖基地,全鎮人平純收入達5168元。

集鎮工業已形成油脂加工,棉花加工為主的支柱產業。洞庭油脂廠年加工棉籽3000噸,菜籽1500噸,他利稅1300多萬元,2007年被評為岳陽市十大明星企業。注市油廠僅次於洞庭油脂,年創利稅亦達9000多萬元。棉花加工以注市400噸打包型軋花廠為主,大中軋花廠有28家,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家,300萬元以上5家[1]。

集鎮服務業已形成服裝、飲食、娛樂、副食品加工等上百家企業。城鎮引進外資客商投資興業,各類商店480多家,有岳陽供銷聯社三九集團領辦的"九龍超市"及"一家人"、"超紅電器"、"恆盛"、"路路順"、"百姓大藥房"等100萬元以上的規模超市28家。

集鎮農產品流通、販運形成市場,集鎮成為農資物質的流進與農產品流出的重要樞紐。通過流通組織源源不斷將我鎮黃鱔、才魚等特種水產品輸送到廣東、深圳,將本地棉花、苧麻輸送到全國各地。[1]​

61464人(2017年) 。

注西村

人口1014人,戶數266戶,面積1419畝。該地原稱舒南垸,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隆西公社成立後,因該村位於注市鎮西側,故更名為注西村,從此一直沿用此名。該村下設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張艷輝,男,54歲,0黨員。村主任楊小同,男,46歲,0黨員。婦女主任張喜雲,女,42歲,0黨員。 注東村

人口1058人,戶數288戶,面積1261畝。因地處注滋口東邊命名。下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楊振華,男,40歲,0黨員。村主任肖建明,男,45歲,0黨員。婦女主任蔡桂華,女,45歲。

注南村

人口1447人,戶數386戶,面積1757畝。自注滋口鎮建制以來,注滋口鎮東、西、南緊鄰三個村場,分別以其與注滋口相對方位命名為注東、注西、注南村。注南村位於注滋口鎮南邊,由此叫做注南村。村委會設一名支書、村主任、會計和婦女主任。支書余德球,男,51歲,0黨員。村主任莊益明,男,45歲,0黨員。會計周平貴,男,47歲,0黨員。婦女主任楊紅,女,33歲。

舒南村

人口 1434人,戶數378 戶,面積 1467畝。於1912年(壬子)圍湖成垸,起名為舒南垸。解放前名為舒南垸湖第八村,解放後至1958年為注西村第6-12組,1978年注西村劃分為兩個大隊,即現在的注西村(原1-5組)和舒南村。分村當時大隊名稱為新農大隊,1982年恢復老地名,改新農大隊為舒南村。村委會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朱石華,男,46歲,0黨員。村主任白邦明,男,54歲。婦女主任余彩霞,女,26歲。

東堤村

人口1027人,戶數285畝,面積1368畝。民國年間,注滋口境內小垸林立。東堤村屬於老南安垸,垸東面一堤向東蜿蜒,大堤在現東堤村村頭向南拐彎,人稱東堤拐,現村名由此而來。村委會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王道德,男,45歲,0黨員。村主任肖作文,男,47歲,0黨員。婦女主任李淑元,女,40歲,0黨員。

均和村

人口991人,戶數286人,面積1176畝。均和在五十年代前期屬幸福人民公社管轄時與現在全福、楊橋、均南1-2組同屬一個單位,叫新河大隊。七十年代末與楊橋、全福、均南以隆西溝為界劃開,名叫新河大隊,八十年代改名叫均和。村委會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會計(兼婦女主任)。支書鄧新華,男,56歲,0黨員。村主任餘四華,男,37歲,0黨員。會計(兼婦女主任)嚴艷梅,女,30歲,0黨員。

楊橋村

人口1527人,戶數368人,面積2756畝。該村地處均和垸,與南縣華閣鎮隔河相望。華閣鎮豐城地段有一鋪子名"楊家鋪",該村有一橋與之相通,故取名"楊橋",先名為"楊橋大隊",後為"楊橋村"。村設村主任、會計和婦女主任。村主任柳應兵,男,45歲,0黨員。村委兼會計楊秋良,男,43歲,0黨員。婦女主任黃桂香,女,49歲,0黨員。

均南村

人口 1229人,戶數 312戶,面積1494畝。歷史上叫均和南垸,故稱均南。下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白立祥,男,38歲,0黨員。村委主任陳陽雲,男,37歲。婦女主任何雪梅,女,40歲。

全福村

人口1694人,戶數448戶,面積2444畝。解放前為全福垸,圍墾後更名為全福堂,人民公社時期定名全福大隊,鄉改制後更名為全福村。下設支書、村主任、會計、治安主任、婦女主任。支書夏和平,男,46歲,0黨員。村主任蘇賢兵,男,49歲,0黨員。會計張友良,男,46歲,0黨員。治安主任葉金順,男,46歲,0黨員。婦女主任辜蘭珍,女,35歲,0黨員。

農安村

人口2350人,638戶,面積3173,農安村解放前為新安垸,水患嚴重,解放後該村更名為農安,取農民安居樂業,安寧幸福之意。該村支部-李青山,男,40歲,0黨員。村主任張九華,男,47歲,0黨員。民兵營長陳兵華,男,0黨員。婦女主任張小梅,女,44歲。

永興村

人口1199人,戶數325戶,面積1863畝。七十年代中期由書院分離出來後定名為永興大隊,取"永遠興旺"之意,鄉改制後定名為永興村。下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龔建國,男,43歲,0黨員。村主任劉長貴,男,54歲,0黨員。婦女主任付偉,女,29歲。

書院村

人口894人,戶數 234戶,面積 1560畝。是由洞庭湖淤積成洲,解放前由-縣0將該地劃給縣教育局所設書垸作為學農基地收取費用,所以取名為"書院洲"。解放後更名為"書院村"。下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李玉鵬,男,40歲,0黨員。村主任劉仁華,男,0黨員。婦女主任李倫平,女,36歲,0黨員。

同豐村

人口1014人,戶數280戶,面積 1928 畝。同豐村原名岳南,又叫反河頭。在-時因與周邊村一同取得農業大豐收而慶祝,並取共同豐收之意將村名改為同豐。下設一名村主任、治調主任和婦女主任。村委主任徐貴龍,男,42歲。治調主任劉學輝,男,40歲。婦女主任易臘梅,女,41歲。

隆興村

人口1352人,戶數347戶,面積2302畝。該村1949年到1962年時名為隆合村,1962年以後名為隆興。因1962年-食堂下放後重新組織村時,鄰村隆橋村有二個生產小組分到隆合村,村里人口增加,大家高興,所以名當年的村支部研究,將村名改為隆興村。村設一名支書、治安主任和會計(兼婦女主任)。支書田伏保,男,55歲,0黨員。治安主任陳丙安,男,47歲,0黨員。會計(婦女主任)楊鳳娥,女,45歲,0黨員。

隆橋村

人口2014人,戶數547戶,面積3006畝。1977年以前叫南華大隊。1977年以後,與隆興村六個隊合併稱為隆橋村。原南華大隊與隆慶大隊交界處,有個小鋪面叫做"伍家鋪子"(伍篾匠所開鋪子)和一座橋,解放前此橋稱之為隆橋,1977年合併兩個大隊後,就借款該橋名為隆橋村村名。村里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治調主任。支書王海槐,男,50歲,0黨員。村主任劉金雲,男,45歲。治調主任張國平,男,45歲,0黨員。

麻河村

人口887人,戶數232人,面積1502人。民國時該地系岳西村的南端,原是一片澤國,挽垸後正在垸內水系出湖口之處,漁民多在此掛麻壕,該村由此得名。村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李和清,男,59歲,0黨員。村主任熊雨田,男,43歲,0黨員。婦女主任劉淑珍,女,45歲,0黨員。

隆慶村

人口1350人,戶數356戶,面積2260畝。1949年以前-0統治時期,偽0湖南省育嬰堂公產局在此圈地收租,作為興辦孤兒院的經費。孤兒院在解放後設立隆慶鄉,兼管隆興、隆橋、西湖、挖口、溜口、麻河、北洲等村場。鄉改制後成為隆慶村。村設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彭志華,男,43歲,0黨員。村主任熊正春,男,46歲,0黨員。婦女主任劉瓊,女。

八千村

人口2281人,戶數594戶,面積3328畝。八千村老人相傳:注滋口挽垸前一片澤國,由小寄山划船往洞庭湖到該地剛好八千三百漿,故命名此地為八千山。該村支書包中祥,男,59歲,0黨員。村主任程忠仁,男,48歲,0黨員。會計曾建光,男,44歲,0黨員。婦女主任蔣愛元,女,39歲。

桑田村

人口1332人,戶數371戶,面積1521畝。桑田村原屬隆西公社北洲大隊,1978年從北洲大隊分離出來後更名為新洲大隊。由於該村幾經分合,歷滄海桑田之變,1982年又更名為桑田大隊,也就是現在的桑田村。下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會計(婦女主任)。支書羅炳坤,男,47歲,0黨員。村主任沈得奇,男,37歲,0黨員。會計曾端陽,女,45歲,0黨員。

北洲村

人口1200人,戶數345戶,面積2018畝。北洲村系洞庭湖淤積洲土,是小南(隆慶)垸外的巴圍垸,原屬岳西村(以地處岳陽之西命名)。巴圍垸挽成後以地處岳西村之北而命名。村支書祝太華,男,56歲,0黨員。村主任蔣學文,男,38歲,0黨員。會計劉松林,男56歲,0黨員。婦女主任李群華,女,48歲,0黨員。

北洲村原是典型的經濟作物區,主產棉花。1996年以後,根據緊臨洞庭湖的獨特地理優勢,積極發展特種水產品養殖,目前戶平才魚養殖水面1.5畝,每平純收入1萬多元,走出了一條特種水產養殖與市場成功對接的新路子,為鎮域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

溜口村

人口1282人,戶數325戶,面積2235畝。該村地勢低洼,又臨近洞庭湖口,年年歲歲,洪水退卻之時,人們在此地采溜捕魚,久而久之溜口成了此地村名。村支書黃再武,男,40歲,0黨員。村主任凌義雲,男,47歲,0黨員。婦女主任喻國慶,女,34歲。

挖口村

人口1054人,戶數289戶,面積1997畝。圍墾該垸時挖口采溜,名挖口。村黨支部-高翔,女,41歲,0黨員。村主任鄒松柏,男,52歲,0黨員。會計周國群,男,45歲。

西河村

人口1004人,戶數275戶,面積1747畝。西河村原名西河頭,是全鎮地勢最低的村場,主產稻穀和湖藕,人民公社時取此地多湖田之意改名西湖大隊。恢復老地名時將"西河頭"後面的"頭"字去掉,名西河村。下設一名支書、村主任和婦女主任。支書蔡長鋒,男,36歲,0黨員。村主任莊有良,男,49歲。婦女主任陳三元,女,43歲,0黨員。

南安村

人口780人,戶數218戶,面積406畝。南安村解放以前屬南安垸。歷年發生水災時,因地勢較高,周圍東堤、注南、舒南累遭水淹,而南安地勢相對高,很少遭淹,1980年7月隆西公社與注市鎮合家時,南安村因此得名。村支書楊德軍,男,46歲,0黨員。村主任周松培,男,40歲,0黨員。婦女主任劉麗君,女,41歲,0黨員。

同豐浹漁場

人口497人,戶數120戶,面積1546畝。同豐浹於1979年建場,由當時國營隆慶蓮場蓮湖面積和隆西公社調換開挖而成精養漁池,該村位於同豐村附近,屬一低浹,當時隆西公社依此命名該村為同豐浹漁場。下設支書和會計。支書楊彩林,男,51歲,0黨員。會計-,女,46歲,0黨員。[4]

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共產棉19萬擔,油菜9.5萬擔。建立了萬畝油菜示範基地,試點探索了隆興、農安兩個棉農專業合作社,並依託合作社力量,對兩個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

總投資7000萬元的溢華油脂項目落戶我鎮,該項目目前已投產建成。棉花交易市場也在規劃之中。四門閘油脂廠與原飼料廠資源重組擴大生產項目正在論證。以工代賑、血防項目、小城鎮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新上賓館、酒樓、超市等服務性設施逐步完善。

2010年,該鎮啟動了省道S202公路建設和圍堤加固水利工程建設。鎮、村幹部攜手共進,廣大群眾識大體,顧大局,積極服從、服務於國家重點項目建設,真正做到和諧拆遷,文明讓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2010年,該鎮榮獲"岳陽市十大魅力鄉鎮"稱號;被評為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再次進入縣先進鄉鎮行列,排名第五;招商引資、爭項爭資、人口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現代農業建設等工作均進入了全縣先進行列。

集鎮建設

高起點做好城鎮發展規劃,嚴格控制省道S202兩側土地,堅決打擊違法圈地、私自購地等非法行為,為城鎮發展儲備後勁。完善城鎮功能,完成新容街、農民街提質改造維修工程;綠化亮化和搞好地下管網,綜合配套道路片區的學校、醫院、商場等公益設施;加大注滋口老街舊城改造力度,疏通2300米老街下水道;硬化800米老街。安裝好老街和新容東路街道路燈,為老街區新建10個垃圾圍,新置20個垃圾桶。

所獲榮譽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注滋口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