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泡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泡梨


泡梨盛產於雲南個舊,是摩梭人獨特的一種泡菜。泡梨每年的產量可觀,遠銷海內外。

特 色 酸、甜、脆和濃郁的醇香味道

簡要介紹

泡梨是摩梭人獨特的一種泡菜。當地盛產多種麻梨,他們喜歡將這些適合浸泡的麻梨盛於陶壇內,按比例加上鹽、白酒、姜、

蒜、花椒和清水,密封一月余後食用,具有酸、甜、脆和濃郁的醇香味道,別具一格,是佐餐的美味佳品。浸泡時間長者,其味更佳。

出產之地

盛產於雲南箇舊,每年產量可觀,遠銷海內外。

製作方法

把梨泡在放了鹽等佐料的水中,味進梨肉後取出來吃,這種梨稱為泡梨。用來泡的梨多半小而澀,泡後不但全無澀味,

還十分可口,又開胃潤肺,此法自然極好。泡梨放在盆或壇中時,因梨小皮烏,看着是不會讓人歡喜的,而且聞着味並不好,

據不會吃此梨的人稱:有臭味,所以敢吃泡梨的多半是自小吃來或特別喜歡嘗新的人。用刀把皮削開,在烏皮的相襯下,

那果肉越發雪白細膩。咬一口,又酸又甜,脆而汁多,比新鮮梨有過之而無不及,讓人愛極,特別是加了甘草泡出的梨,

每一塊果肉進口都有股回甜的好滋味,吃完一隻梨還想再吃一隻,又因泡梨小,一次吃三四隻全沒問題。

歷史由來

以前曾是過年時節才能吃到的好東西。幾年後,昆明光華街上有了出售個舊泡梨的攤點,而且從9月中旬出現,

一直賣到隔年的五、六月。九月上市的是黃梨與 火把梨,因泡製方法相同,味也相似,不過黃梨的肉質略為粗些。

到了十月,小小的 葫蘆梨上市,這就讓人愛不盡了,連皮也不用削,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好得讓人只想擁有這壇中全部的梨,

因而每次買葫蘆梨總是會因貪心而買多。不過不用擔心,拎回家後,用清水泡着可放好些天,也不過就是皮更烏,味更濃些,

好滋味並不變。一次誤聽人言,說可放入冰箱,怎知從冰箱拿出來時已全不是當初的好味道,讓我極為懊惱。

在街面上沒有泡梨的那幾個月里,見超市有一種袋裝的,初吃時味不錯,後來又買的一袋竟讓咽喉 如煙薰。

泡梨上市後,與貨主說及此事,她說:"那是用煙灰 催熟的,所以口感不好。"因而再也沒有買過袋裝泡梨。[1]

參考文獻

  1. 泡梨,搜狗,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