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律如何影響人的行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法律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作者: 勞倫斯·弗里德曼,出版社: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副標題: 碰撞,原作名: Impact: How Law Affects Behavior,譯者: 邱遙堃,出版年: 2021-3-1,定價: 69,裝幀: 精裝,叢書: 麥讀譯叢,ISBN: 9787516222287。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合理閱讀使一個人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1],全面提升人文素質[2],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容簡介

法律無處不在,時刻影響我們的生活。

為什麼有的法律會得到良好的遵守和執行,而有的法律制定出來以後就成了一紙空文的睡美人?

為什麼法律規定越來越細,想要解決的問題卻越變越複雜,頗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趨勢?

普遍性的違法和選擇性的執法屢見不鮮,這種人人可以感受的不公為什麼還會發生?

法律越立越多,連專業的法律人都學不過來,普通民眾又如何知道、如何遵守呢?

以上的種種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個主題:法律如何影響人們,人們又是如何回應的?

美國法社會學泰斗勞倫斯·弗里德曼教授撰寫的這本《碰撞:法律如何影響人的行為》就是要解答上述問題。

現代社會,法律無處不在,個人和企業的一切行為幾乎都要受到法律的影響,但法律的影響是如何發生的,人們對法律的影響又會發生什麼樣的回應?美國法社會學泰斗勞倫斯·弗里德曼教授撰寫的這本《碰撞》就是要解答上述問題。

在勞倫斯·弗里德曼看來,法律制度不是完全自主的,無法獨立於社會力量而前進或改變,法律不可能被100%遵守,也不可能被100%違反,一部法律被制定出來之後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是一種行動——回應——更多行動的往復循環過程,對法律的遵守、抵制,或者法律出現後的某種後果,都是他所要探討的法律「影響」。

全書的大體結構如下:

1法律發生影響的前提:信息傳遞,法律是如何傳遞給民眾和執法者,以及這種傳遞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

2人們接收法律之後如何對待:遵守、違反、灰色地帶(調適)。

3決定法律影響的三類因素:獎懲、社會壓力、自我感受,以及三類因素的協調衝突。

決定「影響」的三類因素是全書論述的核心,即第5—9章,將近全書的50%。最終整體展現了一個清晰的關於法律「影響」的認知框架。

本書的寫作特點:

弗里德曼一如既往的寫作風格:視野極其開闊、語言簡明清晰、文筆優美生動、體系清晰條理。本書的研究立場也一如既往:外部的社會科學立場,援引了大量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威懾曲線、同儕壓力、社會慣習等理論工具的引入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邱遙堃和侯猛兩位譯者的翻譯準確、流暢,也為文本增色不少。

總之,《碰撞》是一部學術性與可讀性俱佳的法學著作。勞倫斯·弗里德曼將相互之間近乎脫節的各個領域研究成果融會貫通,依據大量細分領域的實證研究和豐富的社會科學理論知識,探討了法律重塑社會的潛力,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學術價值很高,也極富啟發性。

作者介紹

勞倫斯·M·弗里德曼(Lawrence M. Friedman)

美國著名法學家,斯坦福大學法學院教授,曾任美國法律史學會會長、法律與社會學會會長,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他在1975年出版的《美國法律史》暢銷至今,另有《美國歷史中的罪與罰》《二十世紀美國法律史》《大審判:為公眾展示的法律》等著作。

【譯者簡介】

邱遙堃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師資博士後研究人員,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2018-2019),研究領域涉及網絡法、法律社會學、司法制度。

侯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律與社會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出版有《法學的11種可能:中國法學名家對話錄》(合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法學研究的格局流變》(法律出版社,2017)、《法律與人類學:中國讀本》(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響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