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法庫鎮

中文名 :法庫鎮

所屬地區: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

法庫鎮是瀋陽市法庫縣轄鎮,縣政府駐地,G203國道、S106省道、鐵法礦區運煤鐵路線過境,交通便利。 [1]

目錄

歷史背景

關於"法庫"這個地名的意義和所指,晚近有三種解釋:一是滿洲語"魚梁",因地形起名;二是"八戶"的轉音,意謂這裡原有八戶人家或者八姓人家居住,因名八戶,衍為法庫;三是因山得名,境內有法庫山(俗稱八虎山)。經溫麗和先生研究,以第三種說法為可靠,但認為法庫山恐怕不是如今保有此名的山,根據曼殊師利喇嘛(?-1636)在法庫山修行和圓寂之史事,應該是如今縣東南部的喇嘛山。金梁《奉天古蹟考》(1915):"法庫本明三萬衛地,為蒙古入邊要道,俗稱八虎道,八虎即法庫之轉音也。" 法庫山得名"fakū", 顯然是山形好像魚梁的樣子。能獲得"fakū"這一觀感,肯定是命名者已經有關於魚梁的日常習見經驗,才會賦予之。法庫則是同一對象的漢譯名字,取其音聲。因有"法庫山"、"法庫邊門"。譯名首先產自官書編纂行為。"發庫"情形相同。都是不知意義的地名。"法庫"地名非常晚近,系來自滿洲語的"fakū alin"(意思是:法庫山) "fakū gebungge alin"(叫做法庫的山),經蒙古語口語baqu階段,演成漢語八虎、八戶、拔戶等等譯語。演變的經過顯示這一女真生活地域蒙古化、漢語化的迅捷而曲折的歷史過程。經歷蒙古語的洗鍊,促成八戶駐防、拔戶移民、八虎口、八虎山故事這樣一個個"歷史事件"的產生。法庫是邊門之一,乃八旗駐防的軍事據點和南北交通孔道,以此重要位置發展成邊門城鎮。

經濟發展

截至2007年11月,該鎮的各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完成:

財政稅收實現195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92.6%;固定資產投入實現1.7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8%;規模企業產值實現2.4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85.

7%;招商引資實現5954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65%;新上5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個,完成全年任務的100%。木業加工是該鎮工業發展的重點。按照縣委、縣政府年初下達的任務指標,該鎮2007年要引進500萬元以上的木業項目2個,已經落地的有2個,分別是總投資2900萬元的瀋陽森威木業有限公司,總投資2000萬元的瀋陽金玉華木業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都已經正式投產。

特色產業

法庫鎮特色主導產業繼續穩步發展,建設村肉牛、紅土砬子奶牛、東門肉雞等養殖小區得到鞏固,大泉眼花卉、北門蔬菜、蛇山溝林果等種植園區在品種、質量方面更適應消費的需求。面對城鎮市場,以新城堡村豆製品、建設村的肉製品為代表的各種小型食品加工業實現了產銷兩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