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頭鴨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泊頭鴨梨 |
中文名稱:泊頭鴨梨 產地名稱:河北省泊頭市 品質特點:皮簿肉細,脆嫩多汁,香甜爽口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4年第131號 批准時間:2004年09月27日 |
泊頭鴨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產於河北省泊頭市。泊頭是享譽中外的鴨梨主要產區,栽培歷史遠溯至西漢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素有鴨梨之鄉的美稱,栽培面積最大[1],栽種最早,品質最好而得名,泊頭鴨梨果形圓潤俊秀,肉細皮簿,脆嫩汁多,香甜爽口。過去泊頭鴨梨的主要集散地在天津口岸。故對外出口稱「天津鴨梨」。泊頭鴨梨除生食外,還可以加工成梨汁、梨乾、梨酒、梨醬、梨脯等人們喜愛食用的飲料和食品。
歷史淵源
中國梨的品種很多,種類不下百餘種,其中以鴨梨最著,黃梨次之。鴨梨源於形似填鴨而得名,歷史上曾因地理方位有「交梨」、「瀛梨」等名稱。隋唐時期梨樹種植已較為普遍。更為廣泛的種植是在明代宣德年間,交河知縣林俊頒令境內民家務種梨棗,以備饑荒。後經自然災害和戰亂,梨業發展瀕臨絕境。清末民初時期受運河航運和津浦鐵路影響,梨業得以迅速發展。
1953年,交河縣梨果產量居全國縣市之首,達到1592萬斤。
1958年9月,國家農業部在交河梨區召開果木樹木工作現場會,總結推廣交河縣梨果生產的經驗;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專程到齊橋拍攝了鴨梨生產大豐收的新聞簡報。
1962年,交河縣被省政府確定為外貿出口鴨梨生產基地。
1985年,農牧漁業部確定泊頭市為梨果生產基地,成為國家4個重點梨果生產基地之一。「運河牌」鴨梨同年被列為國宴特供果品。
1991年,泊頭舉辦首屆鴨梨節,時任國家政協副主席王任重親筆題詞:「中國鴨梨第一鄉——泊頭。」
2005年「泊頭鴨梨」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實施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09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
2011年被評為「河北省2011年度糧食生產綜合能力提高先進縣」。
2012年我市被評為「河北省十大果品特色縣」。
特色
泊頭鴨梨果形俊秀,皮簿肉細,脆嫩多汁,香甜爽口。果肉色澤乳白,細胞多汁,石細胞少[3]以及栽培面積最大,栽種最早,品質最好而得名,全市果品種植面積57.5萬畝,年產量60.2萬噸,年產值11.6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9%。其中,梨種植面積25萬畝,均為標準化果園,其中高標準梨園2500畝。年產量48.5萬噸,年產值7.8億元,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市首位。
泊頭鴨梨是河北省滄州市的特產,
地質資源
河北省泊頭市是河北平原上屬於典型沖積平原的縣市之一,也是河北重點梨區中唯一處於典型沖積平原上的梨區,成就了泊頭的疏鬆濕潤的潮土土種,是根系繁多、西施耐鹼的梨樹的理想土壤。
在光照資源方面,泊頭市屬於北方典型的常日照地區,多年平均日早為278.36小時,日均7.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3%,年平均輻射總能量為每平方裡面129.7千卡,日均每平方厘米355.3卡,成為河北平原上僅次與滄州、石家莊糧食周圍的強日照地區之一。豐富的關照資源為梨樹生長、果實發育、內部有機質的轉化,提高果實糖分、脂肪和各種有機酸的含量,以及果實着色提供了重要條件,也因此孕育出了馳名中外的鴨梨和胎黃梨。
產品榮譽
1996年,泊頭鴨梨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證書。
2004年09月2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泊頭鴨梨」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泊頭鴨梨原產地域範圍以河北省泊頭市人民政府《關於申請對泊頭鴨梨原產地域保護的請示》(泊政請[2004]5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河北省泊頭市現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