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開元寺東側。1959年7月15日創建,新館於1991年2月落成,有開元寺館和東湖新館兩個館區。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專門反映古代航海交通歷史的博物館。它以中世紀刺桐港即泉州港的歷史為軸心,獨特的海交文物,再現中國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灣宋代海船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設有「泉州宗教石刻陳列館」、「中國舟船世界陳列館」、「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陳列館」、「泉州灣古船陳列館」等7個分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海交史的展示中心和研究基地,2008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先後於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2年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8年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發展歷史
1959年7月15日泉州海交館成立。
1962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視察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並題寫館名。
1976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被正式升格為福建省省屬文化單位。
1978年12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內部學術刊物《海交史研究》創刊。
1979年10月,泉州灣古船陳列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1990年1月至1991年2月,完成了新海交館一期工程的建設。
1991年2月泉州海交館新館落成。
2004年2月,由阿曼國王、沙特阿拉伯國王、摩洛哥政府捐贈,福建省、泉州市兩級政府共同投入的「伊斯蘭文化陳列館」主體建築落成[2]。
2008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場館組成
泉州海外交史博物館的舊址與新館區總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3萬平方米,陳列面積11000平方米。新館為抽象造型雙桅船現代建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現有固定陳列七個,展出除國寶級文物宋代沉船及其大量伴隨出土物外,還有數十根木、鐵、石等古代錨具,數百方宋元時期的石刻,各個時期的外銷陶瓷器,200多艘中國歷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物的器物。
視頻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068)——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國文明網,2009-4-20
- ↑ 泉州伊斯蘭文化陳列館落成,人民網,20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