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全南縣是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的一個縣,1903年建縣,原名「虔南縣」,因地處虔州(今贛州)之南而得名。

全南縣地處江西省最南端,與廣東翁源、連平、始興、南雄市4縣(市)交界,60%的邊界與廣東接壤,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全縣國土總面積15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8萬畝。轄9個鄉(鎮)、86個行政村和長城企業集團、天龍公司、茅山林場、高峰公司等,總人口20萬(2012年)。以漢族為主,有畲、瑤、回、壯等少數民族。通行客家語。境內有江西省唯一的瑤族行政村陂頭鎮瑤山村。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

大廣(大慶至廣州)國家高速公路從縣境經過,2012年底通車後,全南融入珠三角兩小時交通圈。全南先後被評為首屆「全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百強縣(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和共和國60年最受關注「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200強」。

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3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達13.6億元,占GDP的比重達45.5%。完成財政總收入4.3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億元。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3億元。[1]

目錄

歷史沿革

全南原名虔南,因地處虔州(今贛州)之南而得名,1957年改稱全南至今。據當地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前771-前221年(春秋戰國時),虔南先屬吳,後屬楚。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全國後分36郡,虔南屬南壄縣地,隸九江郡。

西漢時期,九江郡曾改稱淮南國、豫章郡,後復名九江郡。虔南仍屬南壄縣地。

25年(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九江郡復名豫章郡。南壄縣改稱南野縣,虔南屬南野縣地。195年(獻帝興平二年),析豫章郡置廬陵郡,南野隸之。虔南屬南野縣地。

三國時屬吳。236年(嘉禾五年),分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並析南野地置南安縣。虔南屬南安縣地。

280年(西晉武帝太康元年),改南安縣為南康縣,虔南隸之。太康三年廢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虔南屬南康郡南康縣地。

南北朝時,南康郡曾改稱南康國,後又復為南康郡,虔南均屬南康縣地。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改南康郡為虔州。虔南屬虔州南康縣地。

627年(唐太宗貞觀元年),廢郡改州,虔南屬江南道虔州南康縣地。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析南康縣東南部地置南安縣,虔南屬南安縣地。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全國析10道為15道,分江南道為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虔南屬江南西道的虔州南安縣地。742年(天寶元年),改南安縣為信豐縣,並在縣南部置虔南鎮(今龍南縣及全南南片)。虔南屬信豐縣地。

五代十國時,918年(後梁貞明四年),改信丰南部的虔南鎮為虔南場。953年(南唐保大十一年),將虔南場改為龍南縣。至此,虔南南片屬龍南縣,北片屬信豐縣。

1121年(北宋徽宗宣和三年),龍南縣改名虔南縣。1153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改虔州為贛州。虔南縣復名龍南縣,隸屬同前。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龍南縣併入信豐縣,虔南屬信豐縣。1309年(元武宗至大二年),復置龍南縣,虔南北片屬信豐縣,南片屬龍南縣。

1365年(明太祖吳二年),改贛州路為贛州府。1376年(洪武九年)布政司下設府、縣,虔南分屬龍南、信豐縣。

清初沿明時建置,虔南仍分屬贛州府下轄的龍南、信豐兩縣。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劃龍南之大龍、新興、太平和信豐縣之鎮南、楊溪、步口、回戈7堡為(軍事)分防地。分防汛駐觀音閣,隸贛縣後營。次年改歸橫營統轄。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劃龍南縣的大龍堡、新興堡和信豐縣的鎮南堡、楊溪堡、步口堡、回戈堡置虔南廳,隸贛州府。虔南從此列為縣一級政權建置。

1913年(民國2年),統一全國縣制。虔南廳改為虔南縣,隸屬江西省政府。

民國3年,全國設省、道、縣三級,江西省分為四道,虔南縣隸屬贛南道。民國15年,廢贛南道,虔南縣復隸江西省政府。

1918年6月(民國7年),討袁護法之役,護國第二軍及桂軍一部由廣東英德、翁源進克全南。

1922年5月(民國11年),北伐軍許崇智等部由廣東翁源進克全南,後向龍南贛州挺進。另一支賴世璜、李明楊部退守全南月余後轉往廣東和平等地休整。

1926年12月(民國15年),本縣人任甫庭參加贛南農工運動訓練班,經人介紹加入中共黨組織,為全南最早一名中共黨員。

1929年1月(民國18年),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從信豐崇仙來到全南龍下,後轉向閩西。同年,中共信丰南區工委鍾九妹到龍下開展農民運動,秘密組建軍赤衛隊和農民協會。同年8月,中共南雄縣委書記曾昭秀在社逕曾屋主持成立大曾屋村黨小組,為縣內第一個共產黨組織。

民國20年,國民黨出於對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的需要,將虔南縣劃入安全縣(包括龍南、定南、安遠、尋烏、會昌、上猶、崇義、大餘8縣),直屬於陸海空軍司令部南昌行營黨政委員會。民國21年,撤銷南昌行營黨政委員會,將江西省劃為13個行政區,虔南縣隸屬第十三行政區。民國22年,第十一、十三兩個行政區合併,改名贛南政務專區。次年又改稱第九行政區,虔南縣隸屬第九行政區。民國24年至31年,全省行政區雖幾經變更,但虔南縣均屬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2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虔南。9月1日成立虔南縣人民政府,隸屬贛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1月隸屬贛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隸屬贛州專員公署。1954年6月隸贛南行政區公署。1957年,改"虔"為"全",稱全南縣。1964年5月隸屬贛州專員公署。1978年7月隸屬贛州地區行政公署。

1999年6月撤地設市後,全南隸屬贛州市至今。

行政區劃

全南縣轄6個鎮、3個鄉:城廂鎮大吉山鎮陂頭鎮金龍鎮南逕鎮龍源壩鎮中寨鄉、社逕鄉、龍下鄉。共有3個居委會、86個村委會。[2]

地理環境

地形

地貌地貌以山地為主,均勻海拔360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隆起,把縣境分成南北兩片。

氣候

全南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夏無酷熱,冬少嚴寒,日照偏少,雨水充沛"的氣候特徵。有得於喜溫農作物和林木的生長。但由於複雜的地形、地貌及其他因素影響,乾旱、洪澇、風雹、雷電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及生命財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

全南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氣溫在16~19℃之間,各地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縣內以黃田江下游地區為最高;中部的小葉崬及西部邊緣山區為最低。年平均氣溫為18.8℃。

全南屬中亞熱帶多雨區,雨量充沛,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易發生旱澇現象。年平均降水量1653.5mm。由於受季風氣候影響,一年中不同時期降水相差懸殊。全南縣3~8月平均月雨量在150mm以上,為多雨季節;10月至次年1月平均月雨量在100mm以下,為乾旱季節;4~6月雨量平均為648.2mm,雨量占全年39.2%,為汛期;10~12月雨量平均僅為109.8mm,為秋冬乾旱期。平均降水量最大月份為6月,平均月降水量為253.3;平均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1月,平均月降水量僅為28.1mm。

全南縣霜期短,無霜期長。1989~2000年,年平均霜期為64天,其中以1989年的霜期132天為最長,1998年霜期僅有11天為最短。平均無霜期為301天。[3]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獸類: 主要有金錢豹、豹貓、刺蝟(豪豬)、蘇門羚(石羊)、黃麂、山鹿(黃黑山牛)、獐、狐狸、野豬、果子狸、豺、水獺、野兔、黃鼠狼、鼴鼠(芒杆兔)、家鼠、田鼠、松鼠、穿山甲、蝙蝠等。[4]

鳥類:主要有老鷹、貓頭鷹、猴面鷹、五彩雲雀、鷓鴣、斑鳩、雉雞、竹雞、白鷳、野鴨、烏鴉、喜鵲、伯勞、山雀、黃鶯、白頭翁、百靈、八哥、翠鳥、啄木鳥、畫眉、布穀鳥、鵪鶉、麻雀、燕子等。

魚貝類:共有9科35種,主要有大鯢(娃娃魚)、沙勾、鯉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秤星魚、團頭魴、白鯽魚、非洲鯽、鬍子鲶(塘虱)、黃鲶、黃桑魚、角鲶、龍頭魚、大眼、鰻魚、黃鱔、泥鰍等。蝦貝有青蝦、長臂蝦、毛蟹和塘蚌、河蚌、田螺、、石螺、椿實螺、蝸牛等。

爬行兩棲類:主要有草花蛇、水蛇、烏梢蛇、五步蛇、蟒蛇、蜥蜴、壁虎、田雞、蟾蜍、圓魚、烏龜(金錢龜、大頭龜、鷹嘴龜)等。

蟲類:主要有蟬、蜻蜓、蝴蝶、螳螂、蚱蜢、螻蛄(土狗子)、蚊、蠅、牛虻、蠍、蠶、螢火蟲、百足蟲、蜈蚣、蜘蛛、螞蟻、白蟻、蜂(蜜蜂、黃蜂)、蚯蚓、螞蟥、金龜子、屎殼良、天牛等。

植物資源

用材林木:境內用材樹木有上百種,主要是杉、松、栲、檀、桉、木荷、檫、泡桐、似赤楊(蘿蔔樹)、青楓櫟、南酸棗、山漆樹等各類樹種和毛竹,尤以杉、松木居多、

野生油料植物:食用油料植物主要有木梓(油茶)、茶果、芒刺子。經濟油料植物有山蒼子、黃樟、山桐、烏桕等。

野生茶果蔬植物 :茶葉主要有野茶葉和苦茶葉樹,分布在全南縣各地,苦茶多生長在烏梅山。

較普遍採摘利用的水果有楊梅、棠梨、野板栗、毛粟、苦櫧、酸棗(蓮麻果)、獼猴桃、猴柿、山桃子、山枇杷、野荔枝(渣楂子)、山葡萄、木通(哪藤子)、盤柱南(酒飯糰)、桃金娘、胡禿子(當吊子)、米蘭(米篩眼)、刺霉、飄子、金櫻子、野金桔等,大多分布林區深山中。

蔬菜類主要有香菇、山木耳、蘑菇、竹筍、黃花菜等,產於全南縣各林區。

野生飼料植物:縣內野生牧草有423種,其中量大質優的38種。通常利用的野生飼料有:大、小浮萍、水葫蘆、水花生、野莧菜、麥子菜、絨毛草、硬骨草、竹葉草、狗尾草、雞眼草、三角草、牛筋草、茅草、菅草、淡竹葉等。

野生藥用植物:縣內野生中草藥植物主要有:鈎藤、半楓荷、土茯苓、常山、麥門冬、天冬、桂皮、益母草(紅花艾)、草珊瑚、絞股藍、何首烏、半邊蓮、石菖蒲、馬齒莧、車前草、茅根、女貞子、牛膝、山黃蓮、寮刁竹、五加皮、白果、黃精、杜仲、丹參、金銀花、黃桅子、土黨參、獼猴桃、茵陳草、石猴子等150種。此外,還有蕨類、藻類、苔蘚等。[4]

礦產資產

全南地處南嶺東西複雜構造帶與贛南於同校報華系構造帶及"山"字型構造東的複合部位,岩漿岩活動頻繁,地質構造複雜,形成了以有色金色礦產為主的豐富礦產資源,已經發現的礦種主要有鎢、錫、鈹、銅、鉛、鋅、錳、鉬、鉍、金我,銀、鈷、鋯鉿、稀土、石灰石、石英砂、煤、螢石和瓷土等20多種,其中尤以鎢、錫、鈾、稀土、螢石、瓷土、石英砂儲量較為豐富。現已開採的主要有鎢、煤、稀土、螢石、石灰石、瓷土等。

鎢礦

縣內鎢礦,發現於1918年,至今有大中型礦床2處,礦點18處。

大型礦床 位於縣西南39公里的大吉山鎮境內,系鎢石英脈大脈黑鎢礦床。主要礦物有黑鎢礦、共(伴)生有白鎢礦、輝鉍礦、輝鉬礦、黃銅、綠柱石等。以含量大,品位高、質地優而聞名於世、已由因家中型企業大吉山鎢礦開採。

中型礦床 位於縣北46公里的官山。礦床由石英細脈帶組成,屬高溫熱液型鎢錫硫化物石英細脈帶礦床。主要礦物有黑鎢礦、錫石,次為黃銅、方鉛、閃鋅礦等。已由縣鎢礦開採。

稀土礦

境內稀土礦於1979年發現,經探查主要礦床3處,礦點7處,均屬花崗岩類風化殼離子吸咐型鈰族稀土礦床。從現有資料看,秋湖、楊溪礦區儲量較大。20世紀80年代縣稀土礦、八一場及周邊鄉鎮曾進行開採,90年代初先後停產,近兩年有少數礦點恢復生產。

煤礦

縣域煤礦為無煙煤礦。全南縣有煤點10個,含儲量較小。縣煤礦開採的樟陂礦點,總儲量為22.40萬噸。自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縣煤礦一直在進行開採。

石灰石礦

縣內石灰石礦主要產於石炭系地層中,資源較少,主要集中在小慕鄉,現由小慕石灰廠和縣水泥廠開採。

瓷土礦

縣內瓷土礦點有3個,儲量較大的是茅山瓷土礦。茅山林場一直在開採利用本地瓷土煉製瓷器。

螢石礦

全南螢石礦分布較廣,儲量豐富,主要礦點有9處。開採較大的是小慕鄉岐山螢石礦,

溫(礦)泉

熱水溫泉位於南逕圩東2.5公里,溫泉呈東西向泉群冒流,水量4.35升/秒,水溫65℃,為高溫熱水型礦泉水,PH值為6.5,水質屬重碳酸鈉型。已建有洗浴、休閒場館多處。

金龜墩礦泉位於金龍鎮烏泥坑,距縣城3公里。流量5.619升/秒,水溫22.5℃,PH值7.2,鈉小於3毫克/升,含有鍺、鍶等20餘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為弱礦化度中性低溫重碳酸鈣低鈉優質礦泉水,具有保健和醫療的價值,已由縣礦泉水廠開採。

人口民族

全縣戶籍人口191032人,比上年末增加3396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133672人,非農業人口57360人。按計生部門統計的全南縣人口出生率為11.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2‰。

經濟概況

概述

2012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7.01億元,增長11.5%;財政總收入5.8億元,增長34.88%,地方財政收入2.9億元,增長2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71億元,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18億元,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11.18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0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4145元,增長13%。前三季度,全南縣完成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排位前移,其中,財政總收入增速前移14位,增速列全市第1位。預計全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可實現進位趕超

全南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稅分別達到13.6億元、56.3億元和7.5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5%,提前一年實現三年強攻工業發展目標。園區建設和產業招商成效明顯。實施了工業大道、220KV輸變電站等工程,園區承載力進一步提高;引進和新上了松岩冶金、三基色熒光粉及LED節能燈新光源等一批優質項目,氟化工產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省發改委批准,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第一產業

全南縣形成了以蔬菜、果業為主的農業支柱產業,主要農業特色產品有高山蔬菜、西瓜、椪柑、臍橙、板栗、荸薺、香菇、筍乾、生絲、蘭花等,產品遠銷粵、港、澳地區和北京、上海等全國大城市及東南亞各國。擁有"高山牌"無公害蔬菜國家級商標,是國家級高山蔬菜標準化示範區。同時,還是江西省重點蠶桑縣和椪柑生產基地縣。

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達80012萬元,比2011年增長(可比價,下同)10.48%。其中,農業45811萬元,增長11.9%;林業5708萬元,增長5.91%;畜牧業19042萬元,增長11.63%;漁業8873萬元,比上年增長4.92%。

主要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2008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27794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80521畝,增長0.9%;油料播種面積16516畝,增長24.2%;煙葉346畝,減少81.2%;果用瓜11058畝,減少11.27%;蔬菜93578畝,減少0.4%。糧食總產64487噸,增長2.4%。蠶繭產量433噸,下降50.8%。水果39151噸,增長3。28%,其中,臍橙7666噸,增長27。55%。

林業生產不斷更新。造林面積400公傾,同比增長200.8%;"一大四小"造林綠化合格率達到100%;森林覆蓋率達到81.78%。 畜牧業生產勢頭良好,水產養殖穩中有升。2008年主要畜禽存養勢頭良好,生豬年末存欄量增加,肉類產量基本穩定。全年出欄生豬98862頭,增長16.5%;生豬存欄55398頭,增長14。14%;肉類總產量9861噸,增長12.4%。生產水產品10018噸,增長20.2%。

2012年年末全南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52913千瓦,比上年增長20.4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8494噸,下降3.7%,農村用電量5082萬千瓦時;有效灌溉面積7360公頃,比上年增長3。23%。

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以農村公用設施、公共事業、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組織管理、素質教育、文明風尚等為主要建設內容的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全南縣實施新農村建設點86個,完成村莊整治累計達到549個,占全南縣村莊總數的63.1%。開工建設村道13條,硬化通村公路60.1公里,新建農村沼氣池1100口。扶持建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1個;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農民11915人,其中農業實用技術培訓5526人,職業技能培訓6389人。

第二產業

全拿縣有合隆製衣(全南)、華星氟化學、晶環科技、江西高峰等規模以上企業34家,稅收超千萬元以上的有3家,超百萬元以上的有12家,形成了以礦產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竹木加工為主的工業主導產業集 群。2003年以來,全南外貿出口連續多年列全省99個縣(市、區)前十位,被省政府評為"外貿出口先進單位"和全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先進縣";2009年,全南縣被評為"全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百強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

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8億元,占年計劃的119.7%,同比增長26.9%,增幅同比提高17.2個百分點,增幅創近2005年來同期新高。園區內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31億元,同比增長63.1%,上交稅金總額0.91億元,同比增長36.1%。2010年,礦產品價格比較穩定,鎢、稀土、氟化工三大優勢產業集群快速恢復增長。華星氟化學、新資源、大吉山礦、石磊等企業主營業務增長較快,對財政貢獻也較大,實現稅收較多,分別為1423.6萬元、3426.1萬元、2896.8萬元、1192.4萬元。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達57.4%,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合隆製衣和百得等重點出口企業都保持了較穩定的出口業績。

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長。全南縣計劃投資500萬元以上城鎮施工項目4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6個,已投產項目24個。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64億元,同比增長26.0%,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34億元,增長2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2億元;第二產業投資7.76億元;第三產業投資6.38億元,第二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54.1%。

房地產市場適度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57億元,增長17.3%。商品房銷售面積11.9萬平方米,增長5%;銷售金額3.61億元,增長31.2%。

第三產業

2012年末全南縣完成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4.36億元,增長10.4%。加快了古梅園、瑤族風情園、雅溪圍屋、天龍山景區等項目建設步伐,新增"農家樂"鄉村旅遊點25個,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32億元,增長18.5%。中國建設銀行順利恢復並開始營業;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7.88億元,增長13%;貸款餘額23.83億元,增長22.6%。商品房銷售面積10.98萬平方米,增長59.6%。[5]

社會事業

文化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年共舉辦廣場文藝演出40多場、送戲下鄉80餘場、送電影下鄉1200多場。基本完成了圖書館維修工程,完成了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添置工作,率先在全市實現鄉鎮文化站點建設全覆蓋。充分整合"文化中心戶"資源,創建"文化庭院"183所、新建農家書屋23家、聘任管理員40名,配送圖書6萬多冊。全南縣各類文藝人才增加到389人,在市級以上文藝刊物發表作品60餘篇。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全南縣已認定的文物點總數達到290處。其中《新贛南家訓》文告正式入圍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名單;雅溪石圍和雅溪土圍參加了贛州市客家圍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王天祥等4人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縣文化館成功列入國家二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廣播電視升級加快。年末全南縣擁有電視台1座,廣播電台1座,調頻轉播發射台1座,電視轉播發射台2座。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39萬戶,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7.27%。

衛生

2012年末全南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縣直醫療機構2個,直屬衛生機構5個,鄉鎮衛生院15個,現有床位數549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90人,執業醫師145人,執業助理醫師48人,註冊護士159人。

榮譽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城市"、"全國首批初級電氣化達標縣"、"國家級高山蔬菜示範區"、"江西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第六"、"首屆全國建設新型國家百強縣(市)"、"江西首批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試點單位"、"江西省重點林業縣"、"江西省椪柑生產基地"、"江西省外貿出口先進縣"、"江西省引進外資先進縣"、"江南生態新城"、"江西省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試點縣"、"稀土國家規劃礦區-全南中稀土規劃礦區"、"全國林木種苗先進單位"、"國家省級碳匯試點縣"、"省級生態縣重點創建地區"、"江西省苗木產業發展重點縣"、"全國民政信訪工作先進縣"。

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南縣擁有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6840人,專任教師588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989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18所,在校學生15219人,專任教師770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220人。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5.3%。[6]

交通

全南縣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縣城處於105國道與106國道、贛粵高速與京珠高速的公路連接線上,距贛州180公里,至韶關火車站142公里,至龍南火車站45公里,至廣州260公里、至東莞320公里、至深圳380公里,是江西省融入"9+2"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2009年10月開工建設的大廣高速公路途經縣內,通車後全南將融入珠三角二小時交通圈。

歷史文化

板栗粉絲

板栗粉絲以優質板栗澱粉為原料,採用高新技術製成,柔軟滋潤、鮮香可口、屬於低脂肪、低糖食品。有去油膩、潤腸通便等人體健康的多種作用。

全南椪柑

全南優越的氣候環境和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椪柑的生長,全南椪柑具有果大皮薄,色澤鮮艷、肉質脆嫩、汁多化渣、清甜可口、風味獨特等優點。可食率高達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2%以上。據測定:100毫升果汁含糖量11-13克,酸0.5-1克,維生素C25-35毫克,100克果肉含熱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富含蛋白質及鈣、磷、鐵等人體新需的營養物質,經常食用可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含量,排泄體內的有害物質,能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社逕蜜餞

社逕蜜餞選料精、加工細,產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適口。蜜餞中含糖量最高可達35%以上,而轉化糖的含量可占總糖量的10%左右,容易被人吸收利用。另外,還含有果酸、礦物質和維生素C,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

茅山春酒

茅山春酒為農牧漁業部部優金櫻酒系列產品。根據古代秘方及養生藥理,以深山珍果-金櫻子為原料,采有南國優質糯米和合三鞭、當歸、黑參、龜板、阿膠等十多種名貴藥材,取特有帽峰清泉水,用傳統工藝精釀而成。經五年陳釀出廠。

本酒色澤褐紅,金亮透杯,味醇厚、醇香、回味悠長。具有補腎補血,溫中益氣,固精健滋之功能。

蓮心好酒

蓮心好酒是一種高級保健酒,選用珍貴的贛南特產蓮芯為主要原料配以醇正米酒經科學方法精製面成。產品具有:密香純正、蓮香清雅、綿柔甘甜、回味怡暢之特點。

贛南臍橙糕

贛南臍橙糕是以被譽為"柑桔珍品"的贛南臍橙為主要原料,佐以白沙糖等輔料,採用專利技術精製而成。產品內含鮮果應有的果酸、維生素C、果膠等多種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產品保持了臍橙鮮果特有的濃郁果香,酸甜可口,口感獨特,嫩糯細膩。具有舒心開味,消食順氣,提神醒腦等功效。產品不含任何色素和防腐劑,是純正天然、營養保健之食品。[7]

風景名勝

天龍山寺:位於全南縣金龍鎮樹凹村,距離縣城9公里,從縣城往龍南方向走7公里在望江圍處望北走2公里即到。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41米,整座山峰位於猶如蓮花瓣群峰中央,山頂險峰突起,怪石崢嶸,三面懸崖峭壁,唯西南面一條羊腸小道通峰巔,遠眺山勢險峻,形似巨龍昂首欲飛,故命名為"天龍山"。

梅子山:位於縣城北側,海拔327米,面積0.5平方公里。清代山上多梅樹得名。民國時期,山上樹木砍伐殆盡,變成芒草山。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將梅子山列為風景區進行綠化美化,制定保護措施。70年代,梅子山已經松杉茂密,碧翠蔥蘢,成為縣城一大景觀。1987年建烈士紀念碑和登山階梯。1985年建起6座飛檐翹角的古式觀景亭台。

百盛塔:為縣城標誌性建築。亭台掩映,寶塔生輝,景色秀麗。晨昏時光,假日閒暇,遊人紛至沓來,登高眺望,桃江如帶,山城似畫,美景盡收眼底。

龍興水庫:位於金龍鎮崗背村南,距縣城6.5公里,水壩長146米,高32米,溢流面寬43米,湖面1.5平方公里。

南逕溫泉度假村:位於全南縣南逕鎮東部熱水村,距離縣城14公里,從縣城走省道346線14公里即到,距離南逕鎮圩2公里,溫泉形成於早期的地殼運動,溫泉處在一條東西走向的深大斷裂帶上,因斷裂帶延伸長、切割深,因而形成了較好的儲水空間。

李氏宗祠:位於全南縣大吉山鎮政府旁,從縣城走省道346線16公里處換縣道南大線10公里即到,距離全南縣城26公里。

雅溪圍屋: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屬粵北型圍屋位於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村,從縣城走排障線25公里即到,距龍源壩鎮圩5公里,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正方形磚木結構,是全南縣目前保持最為完整的圍屋。

獅子寨:位於全南縣"西瓜之鄉"龍源壩鎮西北5.5公里處,從縣城走35公里即到,三頂由三座巨石組成,遠眺山寨似伏臥雄師,故得名「獅子寨」。[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