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沿河糯米包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big沿河糯米包子

中文學名:沿河糯米包子

沿河糯米包子

民國時期,得烏江運輸之利,沿河縣是渝、黔、湘、鄂邊區物資集散地,商貿雲集。江西會館、陝西會館、永昌恆、九如夢、治中和等商號林立,

「河東的號多,河西的廟多」,飲食業亦空前繁榮。故民國時有王尚賢的糯米包子、冉隆平的蕎面、董老漢的油餅子,大席場老婆婆的糯米糍粑之說。

沿河糯米包子土家婦女個個會做,逢元宵節,家家要吃,否則視為家庭貧窮或婦女無操持。這一傳統食品至今經久不衰,代代相傳,倍受歡迎,

其因是用料考究,作工精細。首先選用上等糯米、粘米、按10:1比例,浸泡3—5小時,反覆淘洗至沒有渾水,濾干打成細粉。再用20%細粉加熱水拌成熟粉漿,

加生粉揉成雞蛋大小的粉團。餡用半肥半瘦豬肉切成細末。先將肥肉下鍋將油炸出,油渣呈黃色時把瘦肉與其一同炒,至水分五成干,

加甜酒、甜醬、鹽、花椒、生薑、蒜苗、豆腐乾、鹽菜頭細末同炒,起鍋後加味精、蔥末,冷卻後將粉團用右母指為軸心攤成類似北方窩窩頭形狀,

但皮比窩窩頭薄得多,加餡,然後慢慢將口收擾封死,上籠蒸上15分鐘。少蒸則不熟,多蒸則成一灘。吃時用盤子盛着吃,其味鮮美,脆嫩兼備,

香軟可口,富油而不膩,吃不完剩下的可燒烤、油煎,那又別是番情趣。沿河糯米包子以糯米為主,有順氣補身之功,老幼喜愛。

中文名 沿河糯米包子

主要食材 糯米粉

輔 料 芝麻,肉哨子,柑桔皮細末

調 料 冰糖,花生碎屑

沿河糯米包子獨特之處是用糯米粉做皮,冰糖、芝麻、花生碎屑、肉哨子,

少量柑桔皮細末為餡,蒸熟後滋味豐滿、甜香鮮酥。吃時最好用碗盛着吃,以免油餡漏掉。[1]

參考文獻

  1. [1],搜狐網, 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