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夷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油夷鮫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油夷鮫,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的近、外海底棲大型鯊類,一般棲息深度在80公尺附近,但最深可達570公尺,常出現在淺水域或內灣。主要以其它小型鮫類、小型硬骨魚類、甲殼類及烏賊等為食。卵胎生,一胎可產下約82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45-53公分。

簡介

學名: Notorynchus cepedianus

命名者: (Péron, 1807)

中文名: 油夷鮫

科中文名: 六鰓鮫科

科號科名: 029 Hexanchidae

模式種產地: Adventure Bay, Tasmania  大陸名: 扁頭哈那鯊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俗名: 七鰓沙

棲息深度: 0 - 0 公尺 食用魚類 是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否

最大體長: 300 cm  經濟性: 是

台灣分布: 北部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沉等, 1993)、中國動物志-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水族館中有攻擊人的記錄。

英文俗名 Seven-gilled shark, Sevengill shark, Seven-gill cowshark, Pacific seven-gill shark, Spotted cow shark, Tasmanian tiger shark, Spotted seven-gilled shark, Broad snouted sevengill, Bluntnose sevengill shark, Cowshark, Broad-snout, Broadnose sevengill shark,

評價

廣泛分布於除了北大西洋及地中海外之世界各溫帶及熱帶海域。本省北部海域曾發現。

主要以底拖網、流刺網及鏢旗魚法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佳,魚肉紅燒或加工成各種肉製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製成魚肝油;剩餘物製成魚粉。 [1]

參考文獻

  1. 油夷鮫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