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梁吟(譚嗣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梁吟》中國近現代作家譚嗣同寫的詩詞。

作品欣賞

河梁吟

沙漠多雄風,四顧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蕭蕭人影長。

撫劍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髮遠行游,轉戰在四方。

天地苟不毀,離合會有常。

車塵滅遠道,道遠安可忘。 [1]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復生,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廖天一閣主等。湖南瀏陽人。父繼洵,官至湖北巡撫。少年時博覽群書,好任俠,喜詞章,富于思想。青年時期為父命所迫,曾六赴南北省試,因不喜科舉時文,屢考不中。在此期間,他目睹了清王朝統治腐敗,益想奮發有為,立志救國救民,故自名「壯飛」。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慘敗,喪權失地,群情憤慨。譚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於考據詞章,無補於事,決心致力於維新變法。遂與唐才常等在瀏陽籌建算學館,創辦新學,並撰文提出變法主張,首開湖南維新之風。為追求新思想,學習新知識,他於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北游訪學,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自然科學發生興趣。在訪學中,還遍交維新之士,結識了梁啓超,並通過梁進一步了解到康有為的維新思想觀點。[2]

譚嗣同少時博覽群書,並致力於自然科學的探討,鄙視科舉,喜好今文經學。後為新疆巡撫劉錦堂幕僚,曾往來於直隸、甘肅新疆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數省,察視風土,結交名士,有「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郭猶是,人民復非」的感慨。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譚嗣同異常不滿,即努力提倡新學,呼號變法,並在家鄉組織算學社,集同志講求鑽研,同時在南台書院設立史學、掌故、輿地等新式課程,開湖南全省維新風氣之先。

1896年2月入京,結交梁啓超翁同和等人。旋奉父命,入貲為江蘇候補知府,供職南京。曾遊歷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同年底重抵南京,閉戶養心讀書,成《仁學》2卷。

1898年,創建南學會,主辦《湘報》,積極宣傳變法,成為維新運動的激進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推薦,被征入京,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林旭、楊銳等人參與新政,時號「軍機四卿」。當宮中後黨密謀政變,光緒帝傳密詔康有為等設法相救時,即「拔刀以救上自任」。9月8日夜,赴北京法華寺訪袁世凱,請袁發兵相救。袁佯為應允。9月20日袁回天津向榮祿告密。9月21日,政變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時年33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