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貼春聯)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法院政務網站群 的圖片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黃南藏族自治州轄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東臨甘肅省夏河縣、碌曲縣,南臨甘肅省瑪曲縣,西北與瑪沁縣和同德縣毗連,北與澤庫縣為鄰。東西長127.67千米,南北寬94.36千米,總面積6250平方千米。

全縣總人口4萬人(2010年)。轄1個鎮、4個鄉:優干寧鎮、寧木特鄉、多松鄉、賽爾龍鄉、柯生鄉。縣政府駐優干寧鎮,位於縣境北部優干寧灘,北距州首府隆務鎮137千米,距省會西寧市328千米。

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地勢總趨勢是東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539米,最低海拔3168米,高差1317米。地貌類型屬典型青南淺切割高山區。氣候為高原大陸性氣候[1],屬高原亞寒帶濕潤氣候區。

歷史沿革

秦漢以前,屬羌人牧地。東漢景帝建發十九年(214年)歸附漢朝。西晉時為吐谷渾轄地,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地屬北周廓州總管府轄。隋朝前期屬吐谷渾轄,後期屬西海郡赤水縣(治今興海縣境)地。唐高宗始為吐蕃管轄。天寶十二年(753年)屬唐洮陽郡。五代十國時期為吐蕃、吐谷渾、党項、羌等勢力各霸一方,無以統屬。北宋時屬中原王朝。南宋時屬金國。元為吐蕃等處宣慰司轄地,屬河州必里萬戶符。

明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轄地,萬曆後屬河州必里千戶符。清屬循化廳,為和碩特前首旗(俗稱河南親王)牧地。民國初由「青海辦事長官」及「蒙蕃宣慰使」管轄,民國廿四年(1935年),和碩特南左中旗劃同德縣,其餘「河南三旗」由河南親王統領,隸省直轄。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區(縣級),由省直轄。1955年6月改稱河南蒙族自治縣。1959年由黃南自治州代管。1964年更名為河南蒙古族自治縣。1978年12月縣駐地有干灘更名為優干寧。

1999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面積6273平方千米,人口28683人(根據青海省志)。轄6鄉:智後茂鄉、賽爾龍鄉、寧木特鄉、托葉瑪鄉、多松鄉、柯生鄉。縣政府駐優干寧(智後茂鄉轄地)。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32260人,其中,智後茂鄉7580人、寧木特鄉8132人、托葉瑪鄉3827人、賽爾龍鄉3177人、柯生鄉2705人、多松鄉2180人、優干寧地區(未批鎮)4649人。

2001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總人口3.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8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2.06%。全縣轄1個鎮、5個鄉,38個村(牧)委會。 優干寧鎮:駐優干寧,轄智後茂、參美、秀甲、荷日恆、多特、直龍、納其、阿木乎、吉仁木9個牧委會。賽爾龍鄉:駐牙塘,轄賽爾龍、尖克日、尕欠、尕克、蘭龍5個牧委會。 寧木特鄉:駐曲格寺,轄寧木特、作毛、周龍、衛拉、德旦、浪琴、蘇青、夏拉、賽爾永、梧桐、尕群11個牧委會。 托葉瑪鄉:駐托葉瑪,轄托葉瑪、曲海、夏吾特、曲龍、文群、寧賽6個村委會。 多松鄉:駐上多松,轄多松、夏日達哇、拉讓3個牧委會。 呵生鄉:駐香扎寺,轄柯生、毛曲、尖克、次漢蘇4個牧委會。

2006年8月,撤銷托葉瑪鄉,併入優干寧鎮。調整後,全縣轄1個鎮、4個鄉:優干寧鎮、寧木特鄉、多松鄉、賽爾龍鄉、柯生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39374人,其中,優干寧鎮21323人,寧木特鄉9677人,多松鄉2319人,賽爾龍鄉3038人,柯生鄉3017人。

2014年,撤銷寧木特鄉,設立寧木特鎮(青政函〔2014〕43號)。

視頻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航拍中國 之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專題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