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北省保定市清真西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北省保定市清真西寺,位於保定市清真寺街15號。保定市原有清真寺11座,現開放的有10座(清真西寺、清真女寺、清真北寺、前屯清真寺、前屯清真女寺、南溝頭清真寺、南溝頭清真女寺、安莊清真寺、頭台清真寺、楊指揮營村清真寺)。清真西寺是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它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修有正殿3間、講堂及水房,清未民初又以幾次擴建修整始具規模。現寺內有房59間,正殿20間,南北講堂12間,水房18間及工具房、配房等。清真西寺,寺內還有大小碑刻6通。整個寺院保存完好。

中文名 清真西寺

始建於 公元1616年(明朝萬曆丙辰年)

地 點 保定市蓮池區清真寺街

建築類型 宗教場所

門 票 免費

建築布局 中國四合院式

文物級別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布局結構

當時法公只蓋了三間大殿兩間沐浴室,直皖戰爭軍閥段祺瑞部下第二師師長馬良徵集回民部下1000銀元,炮兵營長馬景立又徵集部下500銀元,蓋起兩邊耳殿和前廳,其餘乜貼由馬玉麟阿訇和鄉佬等下關東(東北三省)斂乜貼完成。光緒30年擴建了沐浴室南北講堂,大殿內的地板由馬國仁伊瑪目操辦完成。伊斯蘭教不崇拜偶像原來大殿房脊由走獸形象不適合需要由白雲章出資將泥走獸搬走改成花草,並製成了18扇屏風放在大殿,由閆達周出資500銀元製造殿內的呼圖拜樓(敏麥爾)。

規模之大

清真寺大殿共建21間,殿內同「文革」中本寺橫遭破壞,匾額、經書及大量用品被付之一炬,大殿改為俱樂部,講堂成街辦工廠,沐浴室當木工車間。

文物保護

清真西寺,1979年省民委確定為重點開放清真寺,1984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1987年由群眾捐資及政府資助,進行維修,翌年竣工。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教長為尹寬(寧夏人)、劉克儉(河北大廠人)、馬文蘭(定州人)、馬瑞林(保定人)。原教長張英傑為省伊協委員、市伊協會長,爾林較深,培養了不少學識較高的宗教人才,勤於教務,博得穆斯林群眾好評。

建築風格

本寺建築布局合理勻稱,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古代宮殿式建築,也是我市保存完好的明朝建清真寺,全部使用面積為2761平方米,本寺另有民房42間半分布在清真寺周圍.三百九十二年以來,在歷屆阿訇和本坊廣大穆斯林群眾不斷拿乜貼出錢財出人力才使清真寺的完美建築保存至今。清真西寺位於保定市清真寺街15號[2] 。保定市原有清真寺9座,現開放的有8座。清真西寺是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它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修有正殿3間、講堂及水房,清未民初又以幾次擴建修整始具規模。現寺內有房59間,正殿20間,南北講堂12間,水房18間及工具房、配房等。寺內還有大小碑刻6通。整個寺院保存完好。

寺記碑刻

該寺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正殿北拱門上方嵌有長方形青石「建修禮拜寺記」碑刻,文為:「直隸保定府,城守營都司官法公,系房山縣韓繼村人,見城內無寺,每遇節日投鄉禮拜。法公定施資助,獨自修理,先買魏家菜園十二畝,四面至道,除蓋寺以外,地基許眾教親借住,官地私房。大明萬曆雨辰年立」。清代屢有重修,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馬小眉、馬國仁蓋起現有沐浴室,民國年間軍官馬良、馬景宜等捐資,由教長吳天元、伊瑪目馬玉麟主持蓋起南北講堂等。整個寺院坐西朝,占地面積4.3畝,正門左右各有旁門1座,正門上嵌漢白玉「清真寺」名石匾(下署邑人子貞馬良),門內3間對廳,順旁廊直通大殿,左右各題「忍美」、「學俊」,大殿共21間576平方米,可容6O0餘人同時禮拜,殿前3道門,正門橫匾題為「普慈今世,特慈後世」,兩旁抱住描聯:「貴聖賢在西域傳經典興古教認主獨一」、「眾穆民來東土遵聖行守清真歸信無二」(原下署武營中哨安錫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