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滄海一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滄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近義詞九牛一毛太倉一粟一絲一毫

反義詞不計其數舉不勝舉恆河沙數

出 處 :《赤壁賦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粗體文字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cāng hǎi yī sù,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穀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自北宋蘇軾的《赤壁賦》。

原文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1]

譯文

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故事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被告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並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台詩案」,幾經輾轉流放,慘遭折磨。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蘇軾的一生中最困難的時期了,就在這個時候,蘇軾與朋友來到了赤壁,並發出了人生的感慨《赤壁賦》。

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以赤壁為題的賦。

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着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視頻

滄海一粟

參考資料

  1. 滄海一粟,在線成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