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沒誰會是邊角余料(小豬她爸)

​​ 沒誰會是邊角余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沒誰會是邊角余料》中國當代作家小豬她爸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沒誰會是邊角余料

夜深人入靜,恰是讀書時。

隨手從書架上抽取一本書,書名叫《積極思考的力量》。翻看一下前言和目錄,發現這是一本談有效管理團隊的書。估計是家裡那位「老總」看的書,與我這個老機關沒多大關聯,遂放到一邊。

書沒看進去,積極的思考卻不期而至:生活中究竟有沒有邊角余料?

之所以思考起這個問題,源自一位舊日工友的一個電話。這位工友一直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十年前企業實施搬遷改造。這種搬遷改造,往往伴隨着大幅度裁人。企業由原來五千多人,一下減到四百多人。他成了被裁下的人,不得不加入找工作的行列。年過不惑,面對眾多的只錄用三十五歲以下人員的招聘條件,自然是碰壁連連,失望多多。

電話里,他悲觀地說「突然間怎麼就成了扔在車間廢料堆里的邊角余料呢?」當時,我說了許多寬慰他的話,不過心裡一直犯嘀咕,活生生的人怎麼會成為邊角余料呢?

說起邊角余料,我還是頗有感觸的。在企業生產過程中,邊角余料是剩餘的碎料、下腳料。比如,可着一塊方形鋼板,裁下一個圓形工件,四角剩下的鋼板,就是邊角余料。

一般人都認為邊角余料派不上用場,而在我眼裡邊角余料是個好東西。那時候年輕,我在企業任車間團總支書記。上級團委撥給的活動經費非常有限,需要自己另外籌集。於是,我們就把賣廢品作為一項經費來源。工地上切割下來的鋼管頭、三角鋼尾料,維修拆除下來的舊鐵管,車床車下來的銅屑,都搜集起來,集中堆放在車間的廢料堆里。積攢到一定程度,找輛車拉到廢品站賣掉,換來的錢用於組織團員青年開展文體活動。

時間一久,我練就一雙「磁力眼」,工廠里廢鋼廢鐵都能吸到「眼」里,也歷練成見廢為寶的心態,將邊角余料視為大有作為的「可用」之材。

雖說在我眼裡,邊角余料是「可用」之材,但人畢竟不是物。作為社會的人,有沒有可能成為邊角余料?一旦成為邊角余料有啥用呢?

有位女士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卻不料婚姻受挫。離異後,她心情很不好,總有一種被人拋棄的感覺,時不時地嘮叨「我就是個被人扔掉的邊角余料,啥用沒有」。我挺納悶,人不是物件怎麼能拋棄掉呢?

我的一位同學,名牌大學畢業。他可是我們這些小哥們中最出息的一個,也是爹媽嘮嘮叨叨教育我們時的典型形象。後來他下海經商了,但生意一直不景氣,他有些鬱悶、消沉,總是抱怨生活對他太不公正,成為社會上的一塊邊角余料。我也覺得不理解,生意不紅火,人就成廢料了?

還有位朋友,因為患病做了一次大手術。術後,身體恢復較慢,病懨懨的。原本辦事風風火火,為人處事熱情有加,轉眼間變得頹廢消極起來,朋友聚會不參加了,外出郊遊不露面了,成了一個遠離社會群體的「邊緣人」。

這樣的事情,見多了,聽得多了,以至於我也疑心起來。莫不是生活中真有「邊角余料」?如同當年車間廢料堆里的破銅爛鐵,除了賣倆錢,幾無他用。

天生愚鈍,百思不得其解。心心念念,諸多思考,伴着不緊不慢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及至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團剩下來的麵團。

周日,妻子得閒,一早起來就忙着洗菜、和面、剁肉、拌餡,忙乎着包包子。或許是妻子久疏廚房原因,面和肉餡搭配不是很合適,面多餡少,剩下一團面。我想這也算是「邊角余料」,還不如廢銅爛鐵能賣倆錢,便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看着妻子如何打發這團「邊角余料」。

不料妻子卻一番巧手,把這團面做成一件「藝術品」。先是揉搓出一個蓮花寶座,接着捏出一隻兔子(本人屬兔),把兔子安放到蓮花寶座上,又是一番造型。細瞧瞧,伸展的蓮花花瓣間點綴着幾顆紅棗,兔子的眼睛是兩粒紅豆,雖然兔子的形態有些胖,但從長長的耳朵看,還真有幾分神似。

這件「寶物」蒸熟的時候,引起女兒的興趣。一番讚美之後,掰下「兔子」邊吃邊說「味道好極了」,母親也連連誇讚妻子是巧手媳婦。一家人圍着這件「寶物」說說笑笑,竟冷落了餐桌上的「主角」肉餡包子。

我瞅着桌上的蓮花寶座,心裡豁然開朗,所有的迷惑不解都有了答案。一團剩下來的麵團,僅僅因為改變了外形,點綴了幾顆紅棗,兩粒紅豆,仿佛注入了催化劑,一下子氣息昂然,予人以鮮活的感覺,帶來這麼多的笑語和快樂。

這的確讓我始料不及,也令我以快慰的心境品味着眼前紛雜的生活。那些曾經躺在廢料堆里的邊角余料,鐵也好,銅也罷,賣到廢品站,運到冶煉廠,一番錘鍊,脫胎換骨。它可以成為一根新的鐵管、一個新的銅閥門,或者僅僅是一顆螺絲釘,放在需要的地方,都會發揮着不可小覷的作用。

人亦如此。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人,是否惹人注目,能不能贏得先機,關鍵在於是否善於改變自己,努力使自己適應生活的變化。就像那團剩下來的麵團,因為一點裝飾,因為一點改變,它似乎有了靈性,竟然變身「蓮花寶座」。

在中國古代,一個被閹割的人,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照「理」說應歸類於「邊角余料」。然而,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塊「邊角余料」,名叫司馬遷,光耀中華。

文王拘於囚室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春秋》,屈原放逐賦有《離騷》,左丘失明著《國語》,孫臏遭臏修兵法……這些坎坎坷坷,甚至跌跌撞撞的人,大概都曾在廢料堆里呆過,只因不認命、不屈服、不自棄,最終濃墨重彩地寫就輝煌人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寫出這般豪言壯語的保爾·柯察金,先是雙目失明,繼而全身癱瘓,卻絲毫沒有影響他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故事。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16屆殘奧會上,我國殘疾人運動員自強拼搏,再創優異成績,奪得了96枚金牌,60枚銀牌,51銅牌。單從身體狀況來說,他們是有殘疾的,不完美。但殘疾人運動員同命運抗爭,書寫人生新篇章的勇氣,令人盪氣迴腸,展示了別樣的中國力量!

「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努力去贏」,沒有誰會成為邊角余料。一如莫泊桑在小說《一生》中所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長的路。

不管生活是好是壞,它都是公正的。成功或失敗,順境或逆流,開心或喪氣,升騰或失落,無論怎麼折騰,沒有誰會成為生活中的邊角余料,沒有誰會被生活拋棄到廢料堆里。

[1]

作者簡介

小豬她爸,退休公務員,喜歡文字寫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