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陽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陽鄉位於旬陽縣南端,與湖北省、白河縣及本縣赤岩鎮、金寨鄉毗鄰或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鄉政府駐地位於張家河沙陽鄉河交匯處,距離縣城55公里,轄10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1798戶6993人。總面積9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50米,屬亞熱帶與溫帶過渡類型。[1]

簡介

1996年機改由原沙陽鄉、水磨鄉合併而成。現有耕地面積5258畝,天然林面積69000畝森林覆蓋率達65%,林業資源優勢明顯。境內公路總里程65公里,輻射10個行政村28個村民小組,幹線公路9公里舖設油路,10千伏高壓電網輻射10個行政40個村民小組,境內開通了移動通訊,固定電話用戶200餘戶。

經濟發展

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40萬元。鄉鎮財政收入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農民主要經濟收入以烤煙、黃姜、蠶桑、養殖、勞務經濟以及地方傳統甜杆酒產業等地方特色為主。目前幾大產業均形成規模,成為農民、財政增收的骨幹項目。

教育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培養後續人才這一亮點,也是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鄉內有九年制學校1所,六年制完全小學3所,在校學生1000餘人,適齡入學率達到100%。在全縣率先實現了校舍的樓房化,師資力量結構合理、教學設備能夠滿足教學要求,為人才的培養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2002年借國家扶貧工作的發展步伐。同時,從機制上不斷創新、優化環境、淨化環境、大力倡導「窮人下山,能人進鎮」理念,廣泛吸引社會資金融於經濟建設進程,先後建起文明新村5個,移民搬遷250戶1000餘人。集鎮規模不斷拉大,功能日新完善。

發展方向

環境極大改善,社會更加開放文明,註定着沙陽的發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標誌着一個蓬勃發展新時代的到來。與此同時,由於該鄉地處深山腹地,自然條件相對落後,面臨現狀,冷靜分析,沙陽鄉黨委、政府堅定信心,決心以頑強拼搏的精神、抗衡自然的鬥志,全力實施「經營綠色產業,打造特色品牌」戰略,從抓幹部作風建設入手,塑造一支思想優良、作風過硬的幹部隊伍,不斷深入農業和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傾力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面貌。以「科技興農,綠色富民強鄉」的發展思路總攬工作全局,切實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將綠色文章做大做強,平安一方,造福一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