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泥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泥蜂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未分級–:單距類 Unicalcarida

亞目: 細腰亞目 Apocrita

總科: 蜜蜂總科 Apoidea

科: 泥蜂科 Sphecidae (Latreille, 1802)

沙泥蜂,和所有的泥蜂一樣,胸部和腹部連接處非常纖細,楊柳小蠻腰都不足以形容(公蜂子腰也這麼細好嗎?),它的腹部前半截為橘紅色,後半部黑色,讓人想到司湯達的《紅與黑》,因此辨認度極高。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未分級–: 單距類 Unicalcarida

亞目: 細腰亞目 Apocrita

總科: 蜜蜂總科 Apoidea

科: 泥蜂科 Sphecidae (Latreille, 1802)

外型特徵

泥蜂成蟲體小型至大型,體壁堅實,體長5~50毫米。體型和體色多樣,體形細長,通常黑色,並有黃、橙、紅色斑紋。頭大,橫闊,觸角一般呈絲狀,雌性12節,雄性13節。[1]

前胸背板呈三角形或橫形,不伸達肩板,前側片後方有隆起的線。

足細長,前足適於開掘,中足脛節有2距,或者無距。翅狹,前翅一般具3個亞緣室,少數1或2個,或者沒有。並胸腹節長,也有短的種類;腹柄通常包括腹部第1、2節及第3節的一部分。

生活習性

種類最多的一個屬為節腹泥蜂屬,現已知千餘種(含亞種)。

節腹泥蜂體似馬蜂,小唇泥蜂行動迅速而神經質,角胸泥蜂粗壯而傲慢,蠊泥蜂專抓蟑螂。黃柄壁泥蜂為中國國內廣布種,有一個細如草桿的腹部;葉齒金綠泥蜂藍而有金屬質感,多為昆蟲愛好者所收藏。

棲息

成蟲以泥土在牆角、屋檐或岩石、土壁做土室;或者做挖土,挖沙為巢,或在竹節內做巢,老舊房屋的房梁,柱子上,也能發現泥蜂的木巢,還有的泥蜂盜寄生別的泥蜂巢;泥蜂獵捕昆蟲或者蜘蛛等節肢動物,供子代幼蟲食用,不同種類的泥蜂,其捕食的動物種類也有所不同,有的泥蜂成蟲還會取食獵物的體液,也有泥蜂成蟲會取食花蜜。[2]

生長繁殖

泥蜂社會性發展較弱,大多數為獨棲性,少數種類類似共同生活,即若干雌蜂共用一個巢口及通道,每個雌蜂再單獨構築自己的巢室,還有子女幫助母親照顧兄弟姊妹的種類。

泥蜂的化石最早於下白堊紀發現。泥蜂可能起源於膜翅目寄生類群的祖先。泥蜂為重要的捕食性昆蟲,可捕獵各種害蟲,並為取食花粉,因而間接幫助植物傳播花粉。但有少數種類作為害蟲見報於歐洲,如大頭泥蜂屬捕獵家養蜜蜂的工蜂以飼育幼蟲。

泥蜂築巢後,於巢室內產卵,大多數泥蜂將獵物放於巢室內,封閉巢室,幼蟲孵出後取食獵物,直至老熟化蛹;少數種類幼蟲孵出後由雌蜂用獵物飼育,而且經常更新獵物。

沙泥蜂先用前足在泥沙表面刨出一個淺坑,隨着挖掘的深入,它用前足和大顎配合着,把泥沙團成小球運出來,很快就挖好一條隧道,整個身子鑽在裡面,只留屁股尖在外面。我想抄它的後路,考慮到它的子的厲害,還是算了。過了一會兒,沙泥蜂從洞裡退出來,「嗡」的一聲飛走了。

等我下午再過來,發現它正拖着一隻蜇暈的毛蟲往洞邊挪,前後花了足有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才把毛蟲拖進洞裡,沙泥蜂也鑽了進去,這是要在毛蟲身上產卵,這樣等幼蟲一孵化就有肉吃了(不得不說,沙泥蜂的保鮮技術比人類強多了)。在裡面折騰了好一會,沙泥蜂才倒退着爬到洞口,用土塊堵住洞口,還叼來幾塊砂粒,那洞口弄的平平整整,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另有一天,我在樓上陽台矮牆的立面上看到一個泥做的小窩窩頭樣的蜂巢,上面開着幾個眼兒,顯見裡面的蜂子已經孵化離開了。

我拍了照片請朋友鑑別,他說這是泥蜂窩是肯定的,但具體哪種泥蜂不太好說,因為泥蜂有幾千種呢。包括沙泥蜂在內的一些種類的泥蜂是挖掘洞穴作為產卵之所。

參考文獻

1990年 李強楊集昆.   中國長足泥蜂屬三新種(膜翅目:泥蜂科). 《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

1992年 李淼,李強. 中國三室短柄泥蜂屬一新種記述(膜翅目:方頭泥蜂科). 《 Entomotaxonomia 》

1995年 李強,楊集昆. 中國長足泥蜂屬三新種(膜翅目:泥蜂科). 《 北京崑蟲學會成立四十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彙編 》

2011年 李曉莉馬麗. 中國節腹泥蜂屬一新種和二個中國新記錄種(膜翅目:方頭泥蜂科). 《 西南農業學報 》

2014年 李強,楊集昆. 鋸齒泥蜂屬一新種:膜翅目:泥蜂科. 《 Entomotaxonomia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