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瀋陽市和平大街第一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瀋陽市和平大街第一小學校址在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前身為奉天公學堂。1919 年創辦。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主要招收日籍學生。1942 年改名新高國民優級學校。1945 年改光復小學,1946 年改南昌小學,1948 年改南昌完全小學[1]。1958 年改現名。1978 年提出「辦學思想端正,教學質量一流,校風校紀良好」的奮鬥目標。培養學生自辨、自學、自治、自理、自練能力。

教學方法

重視教學法改革實驗,高年級數學課試用「看書、發現、講題、巧練」,語文講讀課試用「預習激疑、精讀釋疑、熟讀練習」,語文閱讀課試用「自學初探、循文深究、指導實踐」的教學方法。思想品德課實行「初學感知、深化明理、實踐應用,入情、入境、入 理、入行」教學程序。提出預習、表現、自練三環節,「表現」 為中心。在「表現」環節上,又提出「看、想、問、讀、說、寫、議、評、改」「九字功」。1982年進行德育工作改革實驗,變管束型為疏導型,改封閉型為開放型。1960年評為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單位。1986年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培訓目標

通過理論學習,技能訓練和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掌握現代教育思想與技術,更新教育觀念,具備較為紮實的教育教學[2]素養,富有改革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其學習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通過培訓,增強教師業務功底,達到「新教師要過關、青年教師要過硬、骨幹教師要合格、老教師要適應」的要求。

校園布局調整規劃,育人氛圍日趨優化

學校布局不斷合理,育人氛圍正在逐步優化。為了使校園真正成為全校師生學習生活的溫馨樂園,學校在環境布置上盡力做到內容豐富,美觀樸實,注意體現教育性、藝術性、針對性的有機統一,校園有學生藝術作品、學習成果、德育標兵等展示廳,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展示牌,教室內有名人名言、有學生學習園地等各種宣傳欄、板報布置協調,逐步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教育氛圍。學校學習場所、活動場所和教師宿舍布局合理,動靜分明、互不干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