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瀋陽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瀋陽(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遼寧省省會、有「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的美譽。

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南部、遼寧中北部,是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特大城市,副省級城市,東北地區政治和文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瀋陽都市圈核心城市。

瀋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瀋陽市獲評為新一線城市。[1]

歷史沿革

三萬年前,瀋陽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7200年前,有中華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陽鳥圖騰文化)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方城(侯城前身),隸燕遼東郡襄平縣,為瀋陽建城史之初,距今2600餘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瀋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始稱「侯城」,隸屬漢遼東郡(遼陽)。是為瀋陽正式建城之始。唐代改稱「瀋州」。五代時期,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金代時期,金太祖攻占瀋州,沿用「瀋州」之名。

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瀋州為「瀋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由於瀋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瀋州為瀋陽。從此,「瀋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稱「瀋陽路」為「瀋陽中衛」,修建瀋陽城牆(磚城)。瀋陽的軍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經營關東的重要基地。

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瀋陽城內着手修建皇宮(今瀋陽故宮)。

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皇太極改稱瀋陽為「盛京」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世祖福臨遷都北京後,瀋陽為陪都

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年),滿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瀋陽又名「奉天」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瀋陽成為奉系軍閥統治的首府

民國十二年(1923年),正式設立奉天市政公所,瀋陽首次出現市的建制

民國十六年(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黨中央為了統一對東北黨組織的領導,決定派陳為人組建中共滿洲省委。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中共滿洲省臨委在瀋陽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將中共滿洲省臨委改為中共滿洲省委。陳為人、劉少奇、陳潭秋、羅登賢等先後擔任省委書記。

民國十八年(1929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後,改「奉天市」為「瀋陽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占瀋陽後,又將「瀋陽市」改為「奉天市」。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瀋陽市」名稱。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瀋陽正式解放。

1953年,瀋陽市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瀋陽市改為遼寧省轄市。

1964年,中共遼寧省委決定設立瀋陽專區。

1993年,原鐵嶺市的法庫、康平縣劃歸瀋陽管轄,新民縣撤縣建市。

1994年,瀋陽市升格為副省級市。

2002年,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併入鐵西區。

2006年,瀋北新區成立。

2014年6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將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

2016年1月,遼中縣撤縣設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南連遼東半島,北依長白山麓,位處環渤海經濟圈之內,是環渤海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重要結合部,位於北緯41°48′11.75″、東經123°25′31.18″之間,全市總面積逾1294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瀋陽位於遼河平原中部,東部為遼東丘陵山地,北部為遼北丘陵,地勢向西、南逐漸開闊平展,由山前沖洪積過渡為大片沖積平原。地形由北東向南西,兩側向中部傾斜。最高處是新城子區馬剛鄉老石溝的石人山,海拔441米;最低處為遼中區於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市內最高處在大東區,海拔65米;最低處在鐵西區,海拔36米。皇姑區、和平區和瀋河區的地勢,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間。

瀋陽東陵區多為丘陵山地;新城子區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漸平坦;蘇家屯區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份地區同于洪區一樣,都是沖積平原。新民市、遼中區的大部分地區為遼河、渾河沖積平原,有少許沼澤地和沙丘,新民市北部散存一些丘陵。全市低山丘陵的面積為102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2%。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分布於東部山區的西坡,向西南漸拓。

瀋陽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北、東南部,屬遼東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遼河、渾河沖積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緩傾斜。全市最高海拔高度為447.2米,在法庫縣境內;最低海拔高度為5.3米,在遼中區於家房鎮。瀋陽東部為低山丘陵,中西部是遼闊平原。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平均海拔30―50米。

氣候

瀋陽屬於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記錄以來,瀋陽極端最高氣溫為38.3℃(1952年7月18日),中心城區極端最低氣溫為-32.9℃(2001年1月15日),近郊近年來最低氣溫為-35.4℃(瀋北新區2001年1月11日);之前瀋陽還觀測到39.3℃(1920年)的高溫,和-33.1℃(1950年)的低溫。

瀋陽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區年平均降水量716.2毫米,全年無霜期155~180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在夏季,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冬寒時間較長,近六個月,降雪較少,最大降雪為2007年3月4日47.0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時間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過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迅速,持續時間短:春季多風,秋季晴朗。

水文

瀋陽市境內主要有遼河、渾河、繞陽河、柳河、蒲河、養息牧河、北沙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27條,屬遼河、渾河兩大水系,水資源總量為3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瀋陽降雨量的2/3集中在7、8月份,並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多年降水量為622.5毫米,折合水量80.8億耐,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2.53億立方米。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3.4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3.68億立方米。重複計算量3.25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23.1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8億毫升,地下水可開採量19.34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瀋陽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等礦產資源,有大型煤田2處,探明總儲存量18億噸。截至2015年,瀋陽探明石油儲量3億噸,日產原油千噸以上,鐵礦儲量2500萬噸。此外,還有鋁、花崗岩、粘土等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瀋陽市處於長白植物區系、蒙古植物區系和華北植物區系交匯地帶,植物種類較豐富,約有種子植物98科371屬779種,最大科是菊科。共有植物85種,超過20種的科還有莎草科、薔薇科、豆科、蓼科、唇形科、百合科及毛茛科等,這些科共有植物384種,占瀋陽市區種子植物總數的49.3%。此區系有23個地理成分類型,其中以溫帶性質占優勢。占瀋陽市區地理成分的89.3%,根據植被發生和功能以及建群種的作用,瀋陽市區城市植被劃分為三大植被類14個植被組和57個植被型。[4]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瀋陽市2011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瀋陽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8106171人。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095172人,占50.52%;女性人口為4010999人,占49.48%。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65290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46571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334325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21364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832.2萬人,戶籍人口756.4萬人。戶籍人口中,市區人口612.6萬人,縣(市)人口143.8萬人;男性人口372萬人,女性人口384.4萬人。人口出生率8.35‰,比上年提高0.35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6.9;人口死亡率8.31‰,降低0.30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04‰,提高0.65個千分點。

2020年底,住建部公布了《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瀋陽符合中國「特大城市」標準。

就業

201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9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3.29萬人。2019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4%。

民族

瀋陽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由多民族組成的聚居區。漢族是自瀋陽建城(侯城)以來就開始定居瀋陽的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數較多的是滿族、朝鮮族、回族、錫伯族和蒙古族。瀋陽是滿清王朝發祥地,自1625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將後金都城自遼陽遷至瀋陽,滿族人口大量聚居在瀋陽。朝鮮族是二戰時期日本從朝鮮半島強遷過來的移民,經過吉林和遼寧的其它市、縣陸續遷至瀋陽,主要聚集在瀋陽西塔地區。回族早在蒙古元朝,就有先人在瀋陽活動,明末清初由關內陸續遷居而來,形成了小集聚區,以後大部分是從內蒙古、阜新、朝陽等市遷入瀋陽。

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瀋陽有41個少數民族成份。即: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土家族、壯族、彝族、苗族、維吾爾族、藏族、達斡爾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黎族、畲族、瑤族、土族、高山族、羌族、鄂溫克族、哈尼族、仡佬族、俄羅斯族、赫哲族、傣族、哈薩克族、仫佬族、鄂倫春族、水族、納西族、珞巴族、毛南族、景頗族、撒拉族、柯爾克孜族、京族、拉祜族、塔吉克族、東鄉族。

瀋陽三好橋

截至2015年,瀋陽少數民族人口為705044人,占全市總人口的9.79%。其中,滿族383376人,占全市少數民族總數的54.38%;朝鮮族94600人,占13.42%;蒙古族94530人,占13.41%;回族72811人,占10.33%;錫伯族54628人,占7.75%;其他36個少數民族5099人,占少數民族總數的0.72%。全市有7個少數民族相對聚居的街道、8個民族鄉(鎮)和256個民族村。

瀋陽少數民族在分布上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截至2015年,其中滿族主要聚居在東陵區、于洪區,共有113119人,占全市滿族總數的29.51%。朝鮮族主要聚居在和平區、于洪區、東陵區和蘇家屯區,共有65259人,占全市朝鮮族人口的68.98%。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新民市、法庫縣和康平縣,共有58652人,占全市蒙古族人口的62.05%。回族主要聚居在瀋河區、皇姑區和鐵西區,共有34266人,占全市回族人口的47.06%。錫伯族主要聚居在瀋北新區和于洪區,共有29503人,占全市錫伯族人口的54.01%。[5]

經濟概況

綜合

2019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647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4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2178.6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4007.6億元,增長5.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4%,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1.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77777元,增長4.0%。[16]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5.2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種植業產值266.4億元,林業產值9.4億元,畜牧業產值247.4億元,漁業產值26.1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5.9億元。

2019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68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6萬公頃。糧食總產量418.3萬噸,比上年增長13.3%,其中水稻產量92.7萬噸,玉米產量312.7萬噸。園林水果產量28.7萬噸,比上年增長1.5%;蔬菜產量373.5萬噸,增長3.2%。

2019年,全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3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1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9個。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7755個。「兩品一標」認證面積73萬畝。高效特色農業面積201萬畝。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91.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03%,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提高到87.1%。

第二產業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456.6億元,比上年增長2.8%;實現利潤總額310.4億元,增長25%。

2019年,從規模看,全年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增長3.2%;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增長1.3%。從行業門類看,規模以上採礦業增加值下降6.5%,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9%。在製造業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6.4%。其中,汽車製造業增長1.9%,金屬製造業增長11.8%,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7.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8.2%,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1.5%。

2019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4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

第三產業

2019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3.2%。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18.9%;外商及港澳台經濟投資下降10.2%;民間投資增長15.8%。從產業分布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3.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6.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6.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1%。

2019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7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住宅投資956.2億元,增長23.4%。房屋施工面積6626.6萬平方米,增長1.5%,其中住宅4761.8萬平方米,增長1.7%;房屋竣工面積666.4萬平方米,增長0.9%,其中住宅533.5萬平方米,增長7.6%。商品房銷售面積1453.5萬平方米,增長7.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61.1萬平方米,增長13.2%;商品房銷售額1481.5億元,增長23.0%,其中住宅銷售額1395.3億元,增長33.7%。

國內貿易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375.4億元,增長36.6%。按地區分,城鎮零售額3760.2億元,增長10.5%;鄉村零售額719.4億元,增長11.0%。

2019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1664.3億元,比上年增長0.7%。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128.3億元,增長13.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61.8億元,下降2.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73.4億元,增長9.4%;中西藥品類零售額77.6億元,增長15.7%;日用品類零售額48.5億元,增長2.9%;通訊器材類零售額97.1億元,增長3.4%;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76.6億元,增長27.9%;汽車類零售額421.4億元,下降7.8%。

對外經濟

2019年,全年進出口總額1072.8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進口總額756.9億元,增長17.9%;出口總額315.9億元,下降7.7%。全年新簽外商投資合同項目218個,合同外資額16.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3%。全年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合同金額24.2億美元,增長88.1%;實現營業額10.7億美元,增長9.3%;外派人員0.4萬人次。

旅遊

2019年,全市國家A級旅遊景區121家,旅行社368家,星級飯店81家。2019年,全年旅遊總收入875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國內旅遊收入849.1億元,增長15.6%,入境旅遊收入3.9億美元,增長4.9%;接待國內外旅遊者9510萬人次,增長15.2%,其中,國內旅遊者9424.4萬人次,增長15.3%,入境旅遊者85.6萬人次,增長4.5%。全市在建旅遊項目82個,當年投資108.8億元。

金融

2019年,全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54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8869.5億元,比年初增長6.3%;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6811.9億元,比年初增長12.5%。

2019年,年末全市有證券公司2家,證券分公司32家,證券營業部103家,全年證券交易額28875億元;期貨經紀公司1家,期貨分公司7家,期貨經紀公司營業部20家。

2019年,全市保險機構及網點437家。全年保費收入3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10.5億元,增長11.9%;人身險保費收入267.8億元,增長12.3%。全年賠付及給付支出124.7億元,增長6.0%。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60.7億元,增長13.2%;人身險賠付金額64億元,下降0.1%。[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9年,全市普惠性幼兒園1130所,占比達到74.0%,普惠幼兒園學位占比達到80.0%,全市學前教育幼兒入園率96.8%。小學279所,在校生40.4萬人,小學適齡人口毛入學率119.9%。普通中學303所,在校生29.1萬人;普通中專30所,在校生4.7萬人;職業高中48所,在校生2.6萬人。技工學校14所,在校生1.7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67.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26.3%。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7所(含獨立學院4所),招收本、專科學生14萬人,在校生42.4萬人,本、專科畢業生10.4萬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招收研究生2.1萬人,在校研究生6.1萬人,畢業研究生1.5萬人。

科研事業

2019年,爭取國家、省科技創新項目1574項,資金11億元,比上年增長20%。14個項目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主持項目數、獲獎項目數、獲獎層次均取得歷史性突破。2019年末,全市擁有市級以上民口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54個;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331個,其中國家級9個;市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3個,其中國家級7個。擁有兩院院士24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9名。各類技貿機構成交額280.6億元。專利申請2575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752件;專利授權14587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351件。

文化事業

2019年,全年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26萬場,參與群眾1070萬人次,開展公益性藝術培訓7200場次,組織公益性文藝演出640場。

2021年7月10日,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女性文學委員會主辦,遼寧大學文學院承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女性文學學術研討會」在遼寧瀋陽召開,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6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12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會議。

衛生事業

2019年末,全市衛生機構2828個。其中,醫院27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44個,衛生院116個,門診部35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89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9個,急救中心(站)1個,采供血機構1個。年末實有床位71929張,衛生技術人員8173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1749人,註冊護士38191人。

體育事業

2019年,全年舉辦了瀋陽國際馬拉松、第二屆瀋陽市民運動會、瀋陽市全民健身國際徒步節、瀋陽全國大眾滑雪系列賽等20餘項有影響力的大型品牌賽事。全年開展群眾性健身活動達1100場次以上,參與人群435萬人次以上。器材設施提檔升級,配備安裝60組太陽能健身驛站和30個鄉村多功能健身室。舉辦「快樂冰雪季」「冰雪嘉年華」「滑冰嘉年華」「盛京那達慕」等100餘場群眾性冰雪活動。舉辦「盛京杯」瀋陽市首屆國際青少年滑雪邀請賽等20餘場冰雪賽事活動。參加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34人,受遼寧省體育局委託代培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95人,國家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000人,各區、縣(市)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145人。全市體彩銷量達16.3億元。

社會保障

2019年,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43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4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19.1萬人,增加3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45.9萬人,增加8.8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24.5萬人,增加24.2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含遼中區)145.7萬人,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750元,其中政府人均補助標準為520元。參加失業保險146萬人,增加2.8萬人;工傷保險180.9萬人,增加0.7萬人;生育保險320.8萬人,增加9萬人。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參保人數31.9萬人,增加1.7萬人。

2019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2760元,比上年提高141元。失業保險金人均支出標準為每月1469元,提高239元。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市區和開發區1810元,一區(遼中區)三縣(市)1540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685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480元。

2019年,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4億元。其中,城市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8億元,2.87萬戶、3.75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0.96億元,1.57萬戶、2.71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6戶、576人享受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655戶、1267人享受農村低保邊緣戶救助。

2019年,新建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0個,改造社區養老服務站300個,新增養老床位2900張。到2019年末,全市養老機構241個,床位4.76萬張,入住養員1.59萬人。

2019年,全年福利彩票銷售總量20.5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9億元。

人民生活

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86元,比上年增長6.2%;人均消費支出34137元,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增長9.6%;人均消費支出12101元,增長6.2%。

城市建設

2019年,全市城建投資290.7億元。新建改造城市慢行系統63萬平方米。新增各類公共停車場100處(不含居住小區及街巷道路),共新增停車泊位9.3萬個、盤活泊位7萬個。完成美麗示範村村內道路硬化190公里和村莊亮化4530盞,天然氣供氣管道總長度10451公里。

2019年末,城市公交運營線路320條,其中新開、調整公交線路27條,增加運營里程108.7公里,公交運營線路長度達到5162.7公里;公交運營車輛5967台;試點推廣公交電子站牌33處。全年公共交通客運總量11億人次。地鐵實現常態化延時運營,地鐵1、2和9號線運營里程達到950.9萬列公里,客運量36765.3萬乘次。渾南有軌電車共完成運營里程296.1萬列公里,客運量1077.7萬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車21839輛。

環境保護

2019年,全年淘汰燃煤鍋爐190台,完成2.2萬蒸噸燃煤鍋爐脫硝改造,機動車尾氣檢測107.46萬輛,強化秸稈焚燒管控,加強揚塵污染治理,PM2.5、PM10濃度分別為43微克/立方米和77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4天,占比77.8%。6座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並穩定達標運行,17個省考以上斷面15個達標,斷面平均水質改善18.76%,遼河、渾河幹流瀋陽段水質分別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和Ⅴ類標準。遼中、經開兩個危廢焚燒項目完成建設,全市危險廢物處置有序,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瀋陽市轄區內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9.9%。2019年新建改造12.55萬人農村飲水安全設施,投資1.88億元,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57.5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6%。

物價

2019年,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4%。其中,服務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2.7%;食品價格上漲7.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2.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4%,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10.9%。

財政稅收

2019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586.5億元,增長1.5%。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223.3億元,下降3.9%;企業所得稅107.3億元,增長10.4%;個人所得稅20.7億元,下降34.7%;土地增值稅47.9億元,增長33.1%;耕地占用稅3.1億元,增長90.1%;契稅57.7億元,增長14.6%。

2019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8.2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教育支出118.3億元,增長2.7%;科學技術支出19.9億元,增長9.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69.8億元,增長12.7%;衛生健康支出65.6億元,增長5.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21.4億元,增長25.9%;農林水事務支出64.2億元,增長8.9%。

郵電事業

2019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66.2億元,比上年增長45.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2億元,增長23.5%;電信業務總量694.1億元,增長48.2%。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114.6萬戶,下降22.9%。移動電話用戶1273.2萬戶,下降0.2%。互聯網絡寬帶接入用戶250.4萬戶,增長12.6%。固定電話普及率13.8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153部/百人。[7]

交通運輸

2019年,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9387.7萬噸,比上年下降0.8%。其中,鐵路422.3萬噸,下降6.4%;公路18958萬噸,下降0.6%;民用航空7.4萬噸,增長2.7%。全年旅客發送量19848.2萬人,下降1.9%。其中,鐵路5308.4萬人,增長6.7%;公路13760萬人,下降4.8%;民用航空779.8萬人,下降3.9%。

2019年,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24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6.0%。其中,載客汽車226.2萬輛,載貨汽車18.6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214.8萬輛,增長7.5%。

2019年,瀋陽與國際25個城市、國內96個城市(地區)通航。瀋陽機場航線達到242條,其中國際航線24條,國內航線218條;民航運輸飛機起降14.4萬架次,比上年增長5.5%;機場旅客吞吐量2054.4萬人次,增長8.0%。

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印發,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根據規劃,建設瀋陽市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大事記

2018年4月10日遼寧省政府賦予了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片區116項省級權限,同時在瀋陽片區實施「證照分離」改革試點。

2018年4月10日,中國聯通將在瀋陽開展5G試點。

2018年6月11日,中國遼寧-中東歐國家經貿友好合作推介會在瀋陽舉行。來自保加利亞、匈牙利、斯洛文尼亞等中東歐國家代表,和中方政府、機構、院校、企業代表共同出席了當天的活動。[53]

2018年7月7日,第15屆瀋陽法庫國際陶瓷博覽交易會開幕,本屆陶博會以「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智能化」為主題。

2018年9月13日,第十八屆世界冬季城市市長會議在在瀋陽舉行。來自30個國家的41個城市團組、51個商會團組雲集沈城,共話冬季城市合作發展大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