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坤
出生 中國 明代
教育程度 明朝狀元
職業 抗倭將領
活躍時期 1507年-1560年

沈坤'明嘉靖人士,(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河下竹巷街梅家巷),嘉靖二十年中進士一甲第一名,欽賜狀元及第。後遭奸臣誣陷,拷死於獄中。 沈坤生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南直隸淮安府大河衛人(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河下竹巷街梅家巷),祖籍蘇州府崑山(今江蘇蘇州崑山),一說徽州府休寧縣城西門鳳湖街 ,祖輩均為軍籍,父親沈煒經商。嘉靖十年(1531年),中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嘉靖年間,任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升為右春坊右諭德,改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母喪家居時,適倭寇犯淮,沈坤招練鄉勇兩千人,抗倭有功,民間稱"武狀元"。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淮安太守范檟和給事中胡應嘉誣陷他"私自團練鄉勇,圖謀背叛朝廷",嘉靖帝將沈坤逮捕下獄,死於獄中。吳承恩曾為沈坤的父母撰寫墓志銘。

= 抗倭事跡

明朝嘉靖年間,是倭寇最猖獗的時代。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包括我們淮安地方在內,人民經常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加上歷代水旱頻仍,災難十分深重。在多年的抗倭鬥爭中,湧現出不少抗倭名將和民族英雄,人們所熟知的戚繼光、譚綸、余大猷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淮安狀元沈坤是戚繼光同時代人,也是一名抗倭英雄。沈坤與戚繼光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戚繼光自己訓練了一支民兵,作戰極為勇敢,稱之為"戚家軍",沈坤也散家貲募集鄉勇,親自訓練成一支千人的鄉兵,時人稱之為"狀元兵";戚繼光在抗倭勝利以後,遭到排擠打擊,以致被罷官,沈坤於抗倭勝利以後,被人誣陷,瘐死詔獄。戚繼光、余大猷等人的事跡,被載入史冊,後來又有專書介紹,因而歷來為人們熟知,而沈坤的事跡,因礙種種原因,未能載入正史,逐漸湮沒。

沈坤生得很聰明,接受能力很強,經史子樂、諸子百家無所不讀,在當時的青少年中學業顯得很突出。他的父親似乎從他身上看到了一線曙光,因而十分鐘愛他,希望他在讀書上有所成就,將來做個大官,改變他這個不象軍人又不象商人的門庭。他把他全部精力放在培養沈坤上。他到江南做生意,有了贏利,就全部用來購爻圖書、古玩等"不急之物",一趟一趟帶回家,這給沈坤讀書帶來極為有利的條件。

又過了十年,到了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三十五歲的沈坤考中了狀元。這是轟動全淮安的一件大事。因為自有科舉制度以來,淮安人中狀元這還是頭一次。他的母親及全家、親友。以及地方士紳都很高興,紛紛前來祝賀。吳承恩後來也贈了他一首詩:

東風朝馬散鳴珂,北極晴光帶玉河。寒食中官傳畫燭,春衣倚史捧香羅。蓬萊雪後煙花滿,閶闔天心雨露歲。染翰朝朝供研滴,鳳池新綠酌恩波。他原籍崑山縣的文人們,也把他中狀元的事跡寫進《崑山縣誌》,引為榮耀。

沈坤中了狀元以後,按照明朝的慣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這個官從六品,但沈坤卻在是翰林院十五年不得升遷

沈坤一生中最大的業績不是讀書做官,不是中狀元、做翰林,而是抗倭。

淮安是沿海重鎮,其所屬鹽城,廟灣(今阜寧縣城)都是海防前線。淮安又是漕運要道,因而成為倭寇騷擾的重要目標。每遇東南風,倭寇即飄洋而來,由廟灣竄犯淮安,姦淫殺戮,淮安人民受盡了苦難。倭寇鬧得最凶的正好是沈坤在家丁母憂的那幾年。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倭寇由日照南來,經贛榆、沭陽、桃源,至清河,"流害千里,殺戮千餘。"三十五年秋,沈坤剛到家,倭寇就在瓜洲焚燒了一批漕運的官船。第二年春天,倭寇又從如皋、海門上來,搶掠南通、揚州、高郵、寶應、淮安。五月,另一路倭寇由天長、盱眙、搶掠泗州、淮安。這幾年中倭警不斷,偏又不斷鬧水災,淮安人民極端困苦。淮安當時還駐紮着淮安、大河兩個衛(邳州衛、寬河衛已調駐邳州和遼東),淮安衛七個千戶所,大河衛五個,按編制兵力應有一萬三千餘人。而且還有鎮守淮安的總兵、參將,軍事力量算得是雄厚的,抵禦這些小股倭寇,應該說是綽綽有餘的。但因為政治腐敗,又缺少應有的訓練,這些官兵根本不能打仗,臨陣一觸即潰。本來漕運總督兼淮安、風陽、廬州、揚州四府巡撫,這裡發生軍事問題,照例需領兵打仗。由於倭警,為了保證漕運暢通,漕運總督根本顧不上巡撫地方,更談不上組織抗倭了。因此,朝廷後來又單設淮安巡撫,指派李遂來淮任職,專門進行抗倭。李遂雖善於用兵,但也經常失利,這使淮安人民非常失望,人們希望能有一位英雄率領一支神兵來救國安民。

在他安葬了父母以後,就毅然決定,拿出他家全部積蓄,變賣了家產,樹起抗倭大旗。他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壯年,親自組織訓練成一支英勇善戰的抗倭鄉兵。這比戚繼光組建戚家軍要早一年多時間。沈坤的行動立即得到多方面的支持。阮葵生的七世祖阮淳(1506-1588)是個諸生,他將他家儲集的糧食,全部送給沈坤作為軍餉。

沈坤的鄉兵大營設在新城,在新城、河下沒立路障,派人日夜巡邏。建了不少崗樓,樓下可以藏兵,頂上可以陳望、報警,名之為"御倭屯瞭所"。其中有一座在湖嘴,一座在竹巷他家旁邊。白天,他在新城內練兵,夜晚他獨居城外,巡視敵情。他經常教導他的部下,為了保衛大明江山,保衛自己家鄉,要加緊訓練,英勇殺敵,即使犧牲也是十分光榮的。在他的訓練和教育下,鄉兵紀律嚴明,令行禁止,雷厲風行,英勇善戰,打了許多大勝仗。

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由吳淞流竄南通狼山,北犯山陽馬邏(今蘇咀鎮境內),直至郡城東之櫻桃園(在今城東鄉境內),慘殺軍民無算。內有一酋。身長九尺,頭大如瓮,手揮雙刀,驍勇異常,官兵大河衛蕭指揮,蘇千戶與之作戰,皆敗死陣前。後來狀元兵增援上來,終於打退倭寇。其中有一支倭寇向淮安城西逃走,沈坤率狀元兵緊追不放,一直追到金牛墩,終於將這股倭寇消滅。倭寇退據廟灣,復又問淮安竄犯,淮安全城官兵、百姓都非常恐慌,所有城門都日夜關閉。當時李遂的人馬有五萬七千餘人,分成十七個大營,李遂的兒子李材也在軍營中,另募兵勇三千,加上沈坤的狀元兵,兵力是很強大的。只是這些人庸碌無能,臨陣着慌,所以不容易打勝仗。沈坤提出一個建議,倭寇由東面來犯,必從姚家盪(今順河鄉境內>經過,我們可以在那裡打一個伏擊戰,定能一舉全殲倭寇,李遂很贊成這個意見,立即與沈坤研究作戰計劃,分兵悄悄地埋仗於姚家盪的各個隘口,形成一個很大的口袋陣。四月十九,倭寇果進入姚家盪仗擊圈,從寅時戰到申、酉時,斬殺倭寇四百七十八人。倭寇退到姚莊,我軍縱火焚莊,又殺賊二百七十餘人。倭寇又逃往陳莊,復追趕斬殺七十四人,余倭退守廟灣而去。海道副使劉景韶督兵追擊,水陸兵四百環攻廟灣,通政使唐順之參加督戰。李遂又留下胡宗憲召募的山東兵二千五百人參戰,幾方面的人馬合圍作戰,終於在五月廿四日夜全殲余倭,北方倭寇從此平定下來了。

抗倭勝利以後,沈坤將姚家盪戰場的倭寇屍體弄到一起,挖了一個個深坑進行集中埋葬,上面築起高墩,名之為"埋倭山",也有人稱之為"埋倭墩",遺址仍在今順河、復興一帶。埋倭山顯示中國人民是不好欺侮的,凡是侵略我國的人都是沒有好下場的。[1]

生平

明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中進士一甲第一名,欽賜狀元及第。嘉靖年間,奸佞當道,沈坤為人耿直,不願折腰事權貴,致使不被重用,長期任翰林院修撰。後改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三十六年,沈坤因母亡回家守孝。當時,淮安地處黃海之濱,又是漕運咽喉,常遭倭寇騷擾。沈坤挺身而出,變賣家產,召募鄉兵千餘人,親自操練,百姓稱為"狀元兵"。同治《山陽縣誌》卷二十一記載:(嘉靖三十六年初),"倭數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時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貲募鄉兵千餘屯城外。倭縱火焚燒,官兵且卻。坤率兵力戰,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江南通志》在這條記載後還說:鄉兵乘勝追擊,"城上望之,呼曰'狀元兵!'未幾,倭以二十二船從泗而下,焚掠尤慘。坤極力會戰。"《重修寶應縣誌·摭記》記載: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五月一日巳刻,倭從高郵至寶應,越宿移舟淮郡,遇沈狀元家兵,衝突復回……至十七日挖北鹽壩乘水放舟而去。"在姚家盪一戰中,被戳死的倭寇有800多人,就地掩埋,形成一大土堆,名曰:"埋倭墩"。嘉靖帝任命沈坤為北京國子監祭酒。尚未及赴京上任,嘉靖帝聽信讒言,將沈坤逮捕下獄,被拷死於獄中。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