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汫洲鎮隸屬廣東省饒平縣 ,地處饒平縣南海濱,東與黃岡鎮接壤,南與海山鎮隔海相望,西與汕頭市澄海區交界,北與錢東鎮毗鄰。鎮人民政府距縣城10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38.3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月,汫洲鎮共63469人 。

明清時期,屬饒平信寧都汫洲堡。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平(講)洲區。1983年11月,汫洲公社改鎮。截至2020年6月,汫洲鎮轄8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鎮區中心石垢公南井新路北50米處。

2019年,汫洲鎮有工業企業4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饒平信寧都進洲堡。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平(講)洲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黃岡區。

1951年8月,屬第九區。

1953年,從第九區(霞繞)析出成立第十二區(進洲)。

1956年底,撒區設進洲鎮。

1958年9月,併入鳳江公社。

1959年4月,從風江公社析出,設洪洲公社。

1983年11月,進洲公社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汫東、汫南、汫和、汫北、汫平、汫西、港西、東風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東灶、山家、西峽、下園、湖水5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汫洲鎮轄8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鎮區中心石垢公南井新路北50米處。[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汫洲鎮地處饒平縣南海濱,東與黃岡鎮接壤,南與海山鎮隔海相望,西與汕頭市澄海區交界,北與錢東鎮毗鄰。鎮人民政府距縣城10千米。 行政區域總面積38.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汫洲鎮屬沿海丘陵台地,有山丘9座,海拔均在500米以下,最高峰紅山,海拔324米。

氣候

汫洲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日照2153小時,氣溫年均21.7°C。年受太平洋熱帶氣旋襲擊2~3次,影響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屬雷暴區,年44天。

植被

植被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以及灌木喬木,以常綠闊葉和針葉混生林為主。

自然資源

汫洲鎮有鈦、鐵、錳、鎢、耐火土等。

人口

2011年末,轄區戶籍人口58865人,其中,男性29319人,女性29546人,常住人口53743人,少數民族17人。

2017年末,汫洲鎮常住人口56840人。

2018年末,汫洲鎮戶籍人口62539人。

2019年末,汫洲鎮戶籍人口63021人。

截至2020年1月,汫洲鎮共63469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汫洲鎮的本級財政收入7869萬元,上繳國地稅5312萬元,外貿出口2032萬美元。

2017年,汫洲鎮有工業企業16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

2018年,汫洲鎮有工業企業17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019年,汫洲鎮有工業企業4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2017年,汫洲鎮實現國稅收入2748萬元,同比增長25%,地稅收入535.9萬元,同比下降25%。工農業總產值25.8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工業總產值約11.5億元,同比增長53.7%,農業總產值14.3億元,同比增長42.4%;其中規模上企業5家,產值6.33億元,同比增長17.4%;全鎮固定資產投資3.453億元,同比增長41.2%。

2018年,汫洲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9.3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23億元,農業總產值11.1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7家,產值5.2億元;出口貿易總值8500萬美元。汫洲鎮稅收41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81億元 。

截至2020年1月,全鎮共46家企業,其中"四梁八柱"企業2家 。

農業

2011年,汫洲鎮有耕地9870畝,生產糧食4745噸。果樹種植面積1628畝,產量2144噸;蔬菜種植面積5642畝,年產8617噸。

畜牧業

汫洲鎮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飼養生豬3.01萬頭,出欄1.06萬頭;飼養雞、鴨、鵝53.7萬羽。出欄19.2萬羽。

漁業

汫洲鎮的漁業分淡水、海水捕撈和養殖兩大類;淡水養殖以四大家魚為主,面積548畝,年產382噸。海水養殖品種繁多,有魚、蝦、甲殼、貝殼等。海水養殖面積3.22萬畝,產量2.86萬噸。養魚是洪洲特色產業,2011年,養殖網箱4.5萬個(格),面積1350畝,產量2.86萬噸;貝殼類養殖面積1350畝,年產1049噸。2011年,漁業總產4.82萬噸,產值5.01億元。境內漁業龍頭企業3家,漁船342艘,裝機馬力2.91萬千瓦,年捕撈量1.61萬噸,產值8665萬元。農業總產值5.87億元,農民人年均純收入7534元,比上年增長23%。

工業

2011年末,汫洲鎮有民營、個體、工業企業227戶,工業總產值2.5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產值1.27.億元。主要產品為水產食品加工、木製家具等。[4]

交通運輸

222省道(坑海線)穿汫洲鎮境而過,長4.5千米;縣道2條,總長20千米;水泥硬底化村道8條,總長29千米,村通車率100%。

2011年末,汫洲鎮鎮區主要街道4條,(安路街、進新路、洪前路、新興路)總長14千米,寬6~9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汫洲鎮有文化站1個,常年出版《洪洲文藝》。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汫洲鎮有幼兒園19所,在園幼兒1600人;小學10所,在校生34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3559人,中小學專任教師483人。

共有小學九所,中學兩所。2006年汫洲鎮教育促進會成立 。

小學:饒平縣汫洲鎮中心小學,饒平縣汫洲鎮汫北小學,饒平縣汫洲鎮汫南小學,饒平縣汫洲鎮汫東小學,饒平縣汫洲鎮汫和小學,饒平縣汫洲鎮汫西小學,饒平縣汫洲鎮港西小學,饒平縣汫洲鎮東灶小學,饒平縣汫洲鎮山家小學。

中學:饒平縣汫洲鎮汫洲中學,饒平縣汫洲第二中學。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汫洲鎮有省高新科技企業1個,民營科技企業1個。

醫療衛生

據饒平縣誌,1962年饒平縣建立全民所有制性質的衛生院,其中包括汫洲衛生院。

2011年末,汫洲鎮有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62人,病床50張;農村合作醫療站28個,醫務人員28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5324人,參合率96.8%。

社會保障

2011年,汫洲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445人,參保率65%;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14戶,供養對象1133人,人月均低保金99.4元,敬老院1所,進住18人;五保戶供養對象100人,人年供養金3600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汫洲鎮有郵政機構1個,電信機構1個,固定電話用戶1.06萬戶,移動手機2.6萬部,寬帶接入用戶5000戶。[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汫洲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日供水2.7萬噸,100%住戶飲用自來水。

供電

2011年末,汫洲鎮鎮區110千伏電站1座,變壓器1台,容量5萬千伏安。用電戶1.8萬戶,覆蓋率100%,用電量4000萬千瓦時。固定資產投資5985萬元,比上年增長58.1%。

風景名勝

永福寺

永福寺,創於宋(960年-1279年),移址重建於1991年至2001年,由釋光輝住持募資投放3500萬元巨款所振興。1993年獲縣宗教局登記開放。宏偉壯觀,殿堂齊全,金碧輝煌,墨寶薈萃,成為潮汕大寺院之一,系三百門港區一大旅遊點。

寺創自宋,從對岸海山島隆福寺分香火而建。原處於瀛洲島(今汫洲鎮)西南,為一廳二房,僅約400平方米。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由鄉民集資擴建,增至約1500平方米,分前座、大殿、後花園、兩側通廊,前座供協天上帝,大殿供釋迦牟尼佛、兩旁阿難、迦葉尊者,十八羅漢分列兩排。又有地藏閣、觀音閣、僧舍。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重修。清末,抗戰時兩次舉辦水陸道場。1937年,寺兼作饒平縣第5區中心國民小學,佛事如故。1950年起,繼續作小學,後改為汫洲鎮中心小學,至"文革"動亂時寺院被全部改建為校舍。

1976年"文革"結束,極左政策也結束,萬物復甦。汫洲耆老,多次請靈山寺釋光輝法師前來主持復建。經各級領導部門同意,上報省宗教局,於1991年3月27日批准易地復建古剎。

從1991年9月奠基,至2001年10月,歷經十載,寺院大多數工程告竣。這座叢林式的大規模寺院,它坐北向南,占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逾萬平方米,總投資3500萬元。它成為潮汕最大的寺院之一。

著名人物

麥賢得,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出生,饒平縣汫洲鎮汫北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

榮譽稱號

2011年,汫洲鎮被省社科聯授予"人文社會科學優質教育基地"稱號 。

2020年5月26日,汫洲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21年11月10日,汫洲鎮(大蚝)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2021年11月10日,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