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汪憲河南固始人,生於1906年。陸軍騎兵學校第2期畢業。抗戰期間曾任第5戰區游擊支隊上校支隊長兼河南省固始縣縣長,抗戰勝利後曾任河南省第5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華中剿匪總部少將高參,1975年獲特赦,1949年9月被俘,任湖北省政協文史委員會專員

汪憲
汪憲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出生 1906年
河南固始
逝世 190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人

人物簡介

[中華民國]汪憲,河南省固始縣方集汪家老圩人,1906年生,1927年參加國民黨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參謀長隨從、隊長、教官、團長,抗戰期間曾任第5戰區游擊支隊上校支隊長兼河南省固始縣縣長,1939年任陸軍騎兵學校少將班主任,。抗戰勝利後曾任豫西、豫北師管區副司令、河南省第5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華中剿匪總部少將高參。1948年曾被我軍俘虜,學習兩個月後被寬大釋放。1949年5月任豫鄂皖邊區人民自衛軍中將總司令兼豫鄂皖邊區行政委員會主任,1949年9月30日在安徽金寨被俘。1975年3月19日獲特赦。後任湖北省政協文史委員會專員,成了光榮的公民和國家工作幹部,這一年汪憲70歲。同年,由於生病原因,在湖北武漢去世。

解放時期

1949年1月,淮海戰役以殲敵55萬人的勝利宣告結束。國民黨軍餘部,紛紛向大別山逃竄。2月,國民黨皖北保安副司令袁成英回金家寨,自兼立煌縣縣長,網絡六安頑匪阮志凌,霍邱慣匪岳岐山及金寨頑匪黃英、潘樹師、柯建華、周香波、張天和、陳雲溪之流,拼湊成11個偽保安團,並將每鄉、保的武裝編為營、連,鄉、保長任營、連長,企圖頑抗。5月,92師師長汪憲(中將)和樊迅等受國民黨武漢行營主任白崇禧派遣,攜電台來金寨,與袁成英會合,在白水河設立國民黨"鄂豫皖邊區人民自衛軍總司令部",汪憲任司令、袁成英任副司令,樊迅任參謀長,把原來的11個所謂保安團萬餘人,擴編為14個支隊,對大小匪首封官加委,向逃往台灣的國民黨政府發報宣稱"已發展十萬鐵軍"。蔣介石自然也是日日夜夜在做他反攻大陸的美夢,得知汪憲組織了"十萬鐵軍",十分高興,便不斷派飛機向其空投彈藥,為其輸血打氣。可是這杯水車薪,不但難以為濟,那些支隊司令們本都是一些各據一方的亡命之徒,汪憲的指揮失靈,所以蔣介石每空投一次,就形成一次各支隊的火拚,勢力強的搶到了一些,勢力弱的不但沒有搶到,而且損兵折將。更有那些"鐵軍"分崩離析,天天只是以打家劫舍當強盜為生,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戰敗被俘

解放軍在結束淮海戰役之後,立即部署對大別山股匪的圍剿戰鬥,成立了鄂豫皖邊區指揮部王樹聲任司令員兼政委,並在麻埠鎮成立了"鄂豫皖東線指揮部",廣泛發動群眾舉報匪徒行蹤,剿匪部隊對頑固不化的頑匪堅決予以打擊,對於願意悔改的匪徒敦促其繳械投誠,並宣傳了毛主席制訂的"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到1949年9月中旬,號稱"十萬鐵軍"的大別山剿共自衛軍,基本被肅清。9月30日,頑抗到底的"鄂豫皖邊區人民自衛軍總司令部"中將司令汪憲、副司令袁成英、參謀長樊迅等幾個光杆司令,在帽頂山一帶,被生俘。

思想轉變

汪憲被俘後被送到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與華東軍區俘獲的其它國民黨軍王耀武、龐鏡塘、孫良誠、陳金城等高級將領一起進行改造,但是他們這些高級戰俘自知自己罪孽深重,擔心自己的將來起初還是比較頑固的,有意無意進行抗拒改造。

被俘時任國民黨山東省黨部主任委員的龐鏡塘在高俘團中,公然對被俘時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山東省政府主席、山東省保安司令、中將王耀武說:"老弟,可不要當貳臣啊!"還有一次龐鏡塘讀報,竟把"共產黨萬歲"故意讀成"國民黨萬歲"。

被俘時任國民黨第九十六軍軍長、中將陳金城,利用高級戰俘寬鬆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常常在私下大放厥詞,如對原西北軍的被俘軍官們說:"你們擁護馮玉祥,我擁護蔣介石!"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有一次他借喝醉酒的機會,肆無忌憚地高呼:"蔣介石萬歲!王耀武萬歲!"

甚至有思想頑固者進了高俘團還賦詩要"逐鹿中原"。被俘時任國民黨鄂豫皖邊區自衛軍司令、中將汪憲,入高俘團後不久便寫了一首詩:"無人寄語付萍蹤,不受人憐方英雄。逐鹿中原今未已,鵰翎還需借良弓。"。經高俘團同學批判,他承認錯了,思想改造還不徹底,但私下卻說:"這樣的改造,我無法活下去。"

對這些一度手握重兵、不可一世的"黨國"大將進行思想改造,無疑是艱難的。共產黨本着教育挽救的方針,耐心組織學習討論,開展思想互助,經過長期的學習改造,這些戰俘的思想覺悟終於有了顯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