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衛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汪衛華[1]
汪衛華
出生 1963年7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安徽寧國
民族
母校 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
職業 材料物理學家
研究領域
非晶材料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

汪衛華[2] 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63年7月生於安徽寧國市,籍貫安徽寧國。1987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碩士學位,1993年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非晶材料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

教育背景

  • 1987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
  • 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碩士學位
  • 1993年,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94年~1997年,先後在德國Gottingen大學、柏林Hahn-Mitner所作博士後和洪堡學者。
  • 1999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2004年、2007年、2010年,三期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
  • 2018年四月起,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3]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非晶材料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針對非晶形成機理的難題及非晶新材料探索的挑戰,提出用彈性模量為參量來調控非晶結構和性能的思想,建立了彈性模量判據,實現了非晶合金組成和性能的半定量預測和調控。研製出多種新型非晶材料;提出了流變單元模型,解釋了非晶強度和形變等力學及流變行為的物理機制,為調控非晶的力學性能奠定了理論基礎。基於該模型,建立了結構非均勻性強化設計新方法,合成出系列高韌性的非晶合金,為解決非晶合金脆性難題、推動非晶材料的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周培源物理獎。[4]

主要獎項

  • 1998年,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99年,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0年,國家發明二等獎,兩次入選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 2010年,曾獲得周培源物理獎;
  •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2017年,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新聞

師大九十年校慶之際,物電學院在209會議室舉行特聘教授聘任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衛華被聘為安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校黨委書記顧家山、副校長朱家存、校人事處處長朱為民以及物電學院領導班子、教師和校友代表參加儀式。儀式由副校長朱家存主持。[5]

「我國材料形勢比較嚴峻,很多關鍵材料並不能夠完全自給,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先進的理念來推動材料應用的發展及產業化。」汪衛華院士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我國的材料工業起步較晚,雖經多年來一直艱苦奮鬥,但是整體水平與先進國家仍有差距,尤其是核心關鍵材料技術制約諸多重大戰略領域的發展,迅速提升材料領域的核心科技水平和工業製造能力,是材料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6]

視頻

汪衛華院士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