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湯陰縣第一中學南校區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湯陰縣第一中學南校區河南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湯陰縣第一中學就坐落河南省湯陰縣城關鎮,便利的交通條件,濃厚的文化積澱、嚴格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使這裡成為「人才的搖籃」「育人的聖地」。

目錄

學校概述

湯陰一中是一所花園式園林學校,就地隨形,設計巧妙,風景獨特,氣勢恢弘,一派大校之風,是全省別具一格的綠色校園、園林校園、生態校園、山水校園。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素質教育方針,開放式辦學,封閉式管理,以「為國育才,爭創一流」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德才兼備、學創俱能、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辦學目標,堅持「興三嚴治校(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考核),揚四種精神(拼搏、奉獻、協作、創新),樹五字校風(嚴、勤、細、實、和)創一流名校」的總體辦學思路,用創辦清華、北大之精神創辦一中,為名師,育名生,創名校,擬定了「創豫北名校、創河南名校,創中華名校」三步走的發展目標,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攀升,一大批學生從這裡走進清華、北大、復旦、南開等全國著名院校,三位市高考狀元從這裡跨入高校大門。2005年高考中,校二本上線950餘人,劉松同學以679分安陽市理科總分第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

學校先後被授予國家級綠色學校、省文明單位、省依法治校示範校、省先進家長學校、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安陽市五好事業黨組織、安陽市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單位等。安陽市高中階段學生髮展黨員現場會、安陽市德育工作現場會、安陽市教學經驗交流會相繼在學校召開。2004年,在河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中,湯陰一中以全省總分排位第12名、縣級高中第1名的優異成績,躋身於河南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1]」,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贊同譽。全校教工乘榮獲國家級綠色學校、河南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強勁東風,以爭創中華名校為動力,正向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校園環境

湯陰一中是一所花園式園林學校,就地隨形,設計巧妙,風景獨特,氣勢恢弘,一派大校之風,是全省別具一格的綠色校園、園林校園、生態校園、山水校園[2]

示範高中

該校有54個教學班、260餘名教職工,4300名學生。學校占地300畝,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校外山環水繞,校內綠樹蔥鬱,是獨具特色的綠色學校、文明學校、書香學校。

實驗室

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占地300畝,其中水面有80餘畝,成片人工林20餘畝,草坪、運動場等綠化面積50餘畝,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80%。校內有水、有橋、有亭、有林,是一所園林式、生態化綠色學校。

辦學條件先進。學校先後投巨資改善辦學條件,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建成計算機教室兩個、語音室兩個、主控室一個、電子備課室一個;教師每人一台電腦;教室全部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建成多功能、智能化大型圖書館一座,藏書15萬冊,可電子檢索、網上查詢。

辦學思路科學。培養目標:培養德才兼備、學創懼能、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辦學方略:興「三嚴」(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考核)治校,揚「四種」(拼搏、奉獻、協作、創新)精神,樹「五字」(嚴、勤、細、實、和)校風,創特色名校。校訓:先成人,後成才。校風:嚴、勤、細、實、和。教風:精雕細刻。學風:鑽深鑽透。

辦學效益明顯。湯陰一中一年一個新台階,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由一個校區變成兩個校區;固定資產由130萬元增長為1億3千萬元;培養了一支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40人,中學一級教師80人,研究生學歷和在職進行研究生培訓者達80多人;從這裡走出了三個全市「狀元」,一大批學生走進清華、北大、復旦、南開等全國重點院校。

教學設施

學校歷年來重視校園環境的優化、美化,意在給師生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安全、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從1997年起,開始逐級創建縣級、市級綠色學校並先後成功。2002年,我們以「以人為本,綠色關懷」為創建口號,全校動員,從硬件、軟件各方面加大創建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終於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學校。之後,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縣環保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我們全力以赴開始了國家級綠色學校的創建工作,提出了「關愛綠色,我的責任」的創建口號,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從更高層次上着手創建工作。

1. 着眼於建設現代化綠色學校。學校完善了閉路電視和多媒體教學系統,為校進行環境教育培訓、主題班會的召開、環境教育滲透課的開設,構築了廣闊平台;教師網上備課、互聯網貫通的電腦辦公系統,為教師拓寬教育視野,整合環境教育信息,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擁有藏書15萬冊、報刊600餘種的智能化圖書閱覽系統,特別是環保圖書專架,為廣大師生開展環境專題教育,進行研究性學習創造了便利條件。

2. 着眼於建設人文化綠色學校。湯陰,是民族英雄岳飛的故里,是《易經》、殷商文化的發祥地。在環境教育中,揉進這些寶貴的人文資源,是我們的追求。學校大門的詩碑上鐫刻着岳飛的畫像和《滿江紅》手跡,學校圖書館有着豐富的歷史類書籍和資料。岳飛的紀念館、羑里博物館被建成學校人文教育、環境教育基地。它們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3. 着眼於建設生態化綠色校園。兩年來,學校先後投資200餘萬元,硬化地面12萬平方米;栽種各種觀賞喬木300餘棵,種植各色花卉1000多株,培植草坪3000多平方米;建仿古式拱橋3座,開挖人工湖一處,堆砌人工土山一座,安裝沿河雕花石欄300米,增添師生休閒石凳20餘套。特別是把荒蕪的河灘改造成優美的景區,古老的湯河從校園緩緩流過。校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天人合一,充滿詩情畫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一派大校之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