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湯余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湯余銘,著名居士畫家北雁山人[1],專業美術家。自1973年起創作一大批家喻戶曉的宣傳畫、年畫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西冷印社出版全國發行[2]。90年代轉入研究世界文化遺產藝術,創作出獨具一格、中西結合的三維效果作品。在香港、日本、英國及內地等先後二十次展出,在人民日報美術報多次發表刊登[3]

作品在保利、翰海、香港北京等地拍賣,拍出字畫款項多數捐出做慈善活動。2011年8月應邀參加《新富春江山居圖》創作。2013年國務院參事室

主管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 中華書畫家雜誌社出版湯余銘專輯畫冊。現為世界文化遺產藝術研究會會長。

中文名 :湯余銘

國 籍 :中國

職 業 :畫家、美術家

出生地 :浙江溫州

民 族 :漢族

女 兒 :湯唯

目錄: 1藝術經歷: 2社會任職: 3畫家自述: 4談藝錄: 5歷年畫集列表

藝術經歷

1973年 -1975年 創作「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二十四周年」「保衛祖國」「為理想而奮鬥」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全國發行。

1976年 創作出版「毛主席視察東方紅公社」全國發行。

1977年 創作「向大海要糧」國畫,出版於《杭州美術選集》。

1978年 創作「東海女民兵」參加全國肖像畫美展。

湯余銘

1979年--1986年 每年分別出版創作「鯉魚跳龍門」「一個好」「鮮花獻英雄」「吉慶有餘」,等作品,由杭州西冷印社出版,新華書店全國發行。

1996年 在深圳舉辦《湯余銘新春畫展》。

1999年 《山河放歌》山水畫慶澳門回歸獲銀獎。

2000年

石窟作品《千古奇葩》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獲銅獎,授世界華人藝術家稱號。

由香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北雁山人畫集》。

2001年

1月 應邀在廣東畫院舉辦「北雁山人佛畫展」。

畫家北雁山人被選入《中國當代美術家精品集》。

2002年 8月 應邀赴日本舉辦中日正常化30周年《大中國展—北雁山人佛畫展》。

2004年 赴西藏採風創作並舉行《暢想寫生西藏之旅》畫展。

2008年 12月 北雁山人作品被列入五台書畫集。

2009年

2 月 居士佛畫家北雁山人特聘為中國佛教書畫院高級院士。

6 月 中國美術出版社出版《北雁山人高級院士專輯畫集》。

10月 在中國、日本,西冷印社等參加第九屆《日本國際墨畫展》。

11月 美術報世界文化遺產作品發表《居士佛畫家北雁山人水墨畫》於雙通版面。

2010年

1月 美術報發表《居士佛畫家水墨畫》作品,王伯敏教授與范達明秘書長分別發表藝術評論。

2月《湯余銘香港佛緣繪畫精品展》在香港西方寺展出。

2011年

1月 人民日報22831期24版刊登北雁山人作品《五台山》。

3月 人民日報24版刊登北雁山人作品《蓮花佛國九華山》。

4月 北京翰海春季拍出北雁山人作品《佛國峨嵋天下秀》《龍門石窟大佛》,美術報同時在第908期刊登了此拍賣消息。

4月 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拍出北雁山人作品《海上觀音》。

8月 應邀參加由國務院參事室 中央文史館主辦的《新富春江山居圖》創作活動,特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12月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介紹北雁山人和發表作品及文章。

2012年

5 月 新華書畫院特聘北雁山人湯余銘為新華書畫院畫家。

7 月 由北京榮寶齋出版社發行《北雁山人繪世界文化遺產---千古奇葩》。

8 月 湯老作品參加「創意城市·2012倫敦美術大展」。

12月 湯余銘《世界文化遺產石窟》作品在香港舉行大展。

12月 於北京,《雲崗佛》兩平尺拍出30萬,由周立波拍得。

2013年

2月 「世界文化遺產藝術研究會」成立,居士畫家湯余銘擔任會長。

4月 新華社「新華藝壇」欄目採訪居士畫家湯余銘。

9月 國務院參事室主管 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 中華書畫家雜誌社出版湯余銘專輯畫冊。

12月 參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討沙龍活動,中華工商時報刊登並報道。

社會任職

 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

畫家自述

回顧三十多年藝術生涯,大海一粟,迷悟中追隨。列列作品似曇花一現,似一路秋葉。年近半百,靜心思悟:空空如也,吾屬凡庸,心先皈依,進山見佛

門。從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石窟到雲岡、龍門、大足山石窟,從五台山到普陀山四大佛國,從中原到西藏禪宗、密宗。一路朝拜佛地名山。所見千千萬萬尊佛

像、壁畫,似乎進入兩千年前光輝璀璨的佛教文化藝術海洋之中,令心震撼:無從知曉的古代藝術家,竟然依雙手開鑿出如此浩大的規模。讓世人矚目:所

塑造佛像、菩薩,尊尊莊嚴慈祥、端莊文靜、豐腴艷麗、雍容大度,刻畫維妙維肖。古先藝術家以高人的藝術境界,為世人留下寶貴的遺產。佛教文化從古

東印度傳播到華夏,隨時代延伸,展示出偉大而充滿神秘色彩的佛教藝術世界,撞擊世人心弦。

用近二十年的時間,邊學習邊研究,佛教文化之博,藝術之內涵。有生之年讀不完,畫不盡,我有心試用種種繪畫手法創作,展示部分作品,以弘揚佛教文

化藝術和歌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在研究、創作的過程中,抒發吾難以表達的感悟和心境:恩怨隨風,擺脫苦海;身心脫落,心中有佛;四海佛緣,知足必

安。(2001年寫於廣東)

談藝錄

●如果一個畫家作畫,只是為了銷路,那這只是他的一部分畫,而不是他全部的創作。畫家必須讓自己的心更完整一些。我現在的心愿,就是把中國的石窟

圈都系統地畫出來,把上千年前來無數無名藝術家創作的文化遺產都畫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畫有可能沒人要,但卻更有普遍意義。


●一個人做事有三個階段,首先要「觀」,也就是要進入生活;其次要「悟」,就是坐下來思考;最後要實現「自如」,心裡想什麼就去做什麼,也就是畫

家的自我。目前,努力創作石窟佛像,就是我的「自如」。


●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來講,我的畫在內容上還不夠完整,在技巧上還有提高空間。很多畫作一稿不行,還要畫二稿、三稿。時不待人,我必須抓緊時間

走出去,去寫生,去創作。

●我的興趣全部都集中在畫上。我常說,我一輩子畫畫的時間,相當於別人兩輩子畫畫的時間。我一點不給自己留空,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也是一邊找米

下鍋,一邊創作。

●一個人要會安排自己,安排一些磨練給自己,才能有所收穫。磨練,就是要到生活中去磨練。


●畫家必須大膽地走出去,跟自然結合,跟外界結合。在生活里泡得越久,就越有創作靈感。


●畫家應該像潛水員一樣,潛到生活的大海深處去,這樣才能觀察到魚。不能只是浮在水面,坐在船上。


●一個人畫畫,不在於他年齡的大小,而在於他有沒有心。畫佛就是這個道理。


●10年是一個階段,10年才努力能出一些成果,才可能有一些成功。


●50歲以前的藝術,並不屬於我自己,因為都不是我想畫的,而是按別人的要求作畫;50歲後,我找到了佛教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個創作題材,此後的藝術才

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

●做事情一定要沉下去。如果當初只在五台山創作1年、2年,或許就沒有現在的成就。

●一幅作品要有灵魂,要能让人产生共鸣。我希望我的佛画能带给人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大家看了以后,能感觉到“佛心”与“我心”的对照。


●我個人的藝術學習,更重要的是借鑑這些古代不知名的、無名的藝術家留下的作品,進行創作。他們當時收穫的回報可能只是一口飯,留下的作品卻是千

古奇葩。佛經裡面說:「人人皆佛」,他們的藝術境界,他們的心和佛一樣高尚。


●這些世界文化遺產不管在哪個國家,其藝術文化都是屬於世界人民的,沒有國界之分,都值得愛戴、保護和崇拜。


●畫石窟佛像,首先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種真愛、敬仰,是一種歌頌;其次是對古石窟文化的保護,因為石窟本身會自然風化,還有人為的破壞等;最後

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種弘揚,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石窟文化遺產這塊藝術瑰寶,從而激發世人更多地去珍惜和保護!

●現在,龍門石窟里的佛像迦葉的頭就沒有了,兩旁的力士也不見了。那麼,作為藝術家就有責任按照佛理、年代以及其他佛的形象進行參考,在畫面上盡

可能恢復其原貌,不要讓人們看到少頭、缺腳的佛像,要讓觀者感到心情愉悅。


●很多東西沒有必要去宣揚,讓我的作品說話就好。我的畫能得幾分就是幾分,其他沒什麼可多說。

●有人仿我的畫不反對,畫佛也是弘揚佛教文化,畫山水是歌頌祖國山山水水。相反,他的學習精神我很支持。


●我很佩服三種藝術家,第一種是業餘的藝術愛好者,把自己的一點點空餘時間都給了藝術創作。第二種人是專業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永遠在找不足。第

三種是沒有留名的古代藝術家,但是他們的作品成了不朽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三種才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我的藝術之路就像登山一樣。不管前面是石頭,是野草,還是樹枝,只要我能抓住,就不會掉下去摔死。我就是這樣,靠自己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爱好是可贵的,能贯穿人的一生。爱好是一种天赋,一种心,也是将来事业的萌芽。我的爱好就是画画。我把它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只要我活着,就一

定要畫畫。為了畫畫,我可以放棄休息、放棄享受。不管工作怎樣變動,我每天想着的,還是畫畫。


●要畫好畫,寫生非常重要。只有寫生才能把石頭的縫隙都畫出來,才能找到樹的根,才能畫出水流的來龍去脈。同時,也只有通過寫生,才能把眼前看到

的美好的樹、石頭、水流都畫進一張畫裡,為速寫服務。因此,速寫就是構圖,就是創作。把速寫和創作結合起來,每一張速寫都是一張創作。

●愛好美術,愛好畫佛,和世界文化遺產,其實都是愛好,只不過前者只能算一個工種,而後者則有靈魂上的共鳴感和需要感。佛教的文化深奧,藝術古

老,需要有人去歌頌,我作為畫家有義務去弘揚。

●我生命中有兩位老師,一位就是生活,因為生活實踐讓我真正學到東西;另一位就是「能者為師」,不管是藝術家,還是勞動人民,只要他有一點比我

強,都是我的老師。人就應該像蜜蜂采蜜一樣,不斷地去學習。

歷年畫集列表

1977年,創作「向大海要糧」國畫,出版於《杭州美術選集》

2000年由香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北雁山人畫集〉

2000年6月居士畫家北雁山人出版第一冊佛畫集

2001年選入〈中國當代美術家精品集〉

2005年7月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北雁山人画集作品精选第二集》

2008年12月北雁山人作品特聘為《五台書畫集》

2009年2月居士畫家北雁山人被列入中國佛教書畫院

2009年中國美術出版社出版《北雁山人高級院士專輯畫集》

2009年湯余銘香港佛緣繪畫精品展畫冊

2010年8月CARMASTER駕御雜誌刊登北雁山人作品

2010年8月《菩提》月刊第二十九期二零一零年五月刊登北雁山人慈善拍賣會

2010年10月出版《湯余銘佛緣繪畫精品展》畫集

2011年1月人民日報22831期24版刊登北雁山人(湯余銘)作品:五台山

2011年3月人民日報24版刊登北雁山人作品:蓮花佛國九華山

2011年4月北京翰海春季拍賣出版北雁山人作品

2011年4月美術報總第908期刊登居士畫家北雁山人-湯余銘作品《佛國峨眉天下秀》《龍門石窟大佛》

2011年4月居士畫家北雁山人-湯余銘作品《海上觀音》參加北京保利第14期精品拍賣會刊登北雁山人作品

2011年6月<湯余銘佛緣繪畫精品>在惠州舉行,出版發行《湯余銘佛緣繪畫精品》

2011年8月新華網刊登有關北雁山人參與創作《新富春山居圖》

2012年7月由北京榮寶齋出版社發行《北雁山人繪世界文化遺產——千古奇葩》

2012年8月 新華書畫院出版湯余銘書畫專刊

2013年9月國務院參事室主管 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 中華書畫家雜誌社出版湯余銘專輯畫冊

詞條標籤: 人物 佛教人士 畫家

視頻

居士畫家-湯余銘(上集)

參考來源

  1. 湯余銘,著名居士畫家北雁山人,新浪博客 - blog.sina.com.cn/t...- 2018-4-8
  2. 自1973年起創作一大批家喻戶曉的宣傳畫、年畫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西冷印社出版全國發行,個人簡歷網 - www.gerenjianli.com...- 2021-10-26
  3. 在香港、日本、英國及內地等先後二十次展出,在人民日報美術報多次發表刊登,人民網 - sh.people.com.cn/n...- 201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