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池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池鷺

中文學名: 池鷺
拉丁學名: Ardeola bacchus
別 稱: 紅毛鷺、中國池鷺、紅頭鷺鷥、沼鷺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鸛形目
科:鷺科
屬:池鷺屬
種: 池鷺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Bonaparte, 1855
英文名稱: Chinese Pond-heron
英文名稱: Chinese Pond Heron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池鷺(學名:Ardeola bacchus)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息於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隻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幼雛與成鳥的食物成分相類似。繁殖期營巢於樹上或竹林間,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菝葜藤等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5月上、中旬產卵,每窩產卵3-6枚。分布於孟加拉國至中國及東南亞。越冬至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島。 [1]

外形特徵

池鷺夏羽頭、頭側、長的羽冠、頸和前胸與胸側粟紅色,羽端呈分枝狀;冠羽甚長,一直延伸到背部,背、扁部羽毛也甚長,呈披針形,顏色藍黑色,一直延伸到尾;尾短,圓形,顏色為白色。頦、喉白色,前頸有一條白線,從下嘴下面一直沿前頸向下延伸。下頸有長的栗褐色絲狀羽懸垂於胸。腹、兩脅、腋羽、翼下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兩翅全為白色。冬羽頭頂白色而具密集的褐色條紋,頸淡皮黃白色而具厚密的褐色條紋,背和肩羽較夏羽為短,顏色為暗黃褐色,胸為淡皮黃白色而具密集粗狀的褐色條紋,其餘似夏羽。

嘴強,頭、頸及上胸的羽毛延長,繁殖期羽衣變化大,且冠羽延伸呈矛狀,圓尾,尾羽12枚,跗蹠粗壯,與中趾(連爪)幾乎等長。腳和趾均細長,脛部部分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中趾的爪上具梳狀櫛緣。雌雄同色。體形呈紡錘形,體羽疏鬆,具有絲狀蓑羽。 虹膜黃色,嘴黃色,尖端黑色,基部藍色,臉和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腳和趾暗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270-320克,♀150-280克,體長♂472-540毫米,♀375-470毫米;嘴峰♂58-67毫米,♀53-62毫米;翅♂205-240毫米;♀200-218毫米;尾♂71-86毫米,♀72-85毫米;跗蹠♂56-64毫米,♀52-57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通常棲息於稻田、池塘、湖泊、水庫和沼澤濕地等水域,有時也見於水域附近的竹林和樹上,分布達海拔280-1300米。

生活習性

池鷺的部分種群為留鳥,部分遷徙,特別是在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都為留鳥。在長江以北繁殖的種群全為夏候鳥。春季通常在4月初到4月中旬遷至北方繁殖地。秋季多於9月末10月初開始往南遷徙;通常呈分散的小群或家族群往南遷飛。越冬於長江以南廣東、福建、海南島、台灣和東南亞國家。

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也集成多達數十隻的大群在一起,性較大膽。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包括魚、蝦、螺、蛙、泥鰍、水生昆蟲、蝗蟲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與夜鷺、白鷺、牛背鷺等一起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頂處營巢。性不甚畏人。白晝或展昏活動。常站在水邊或淺水中,用嘴飛快地攫食。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旅鳥:孟加拉國、關島、蒙古、斯里蘭卡。 產地不確定: 不丹、北馬里亞納群島
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山東、河南、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福建為夏候鳥;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為夏候鳥、留鳥;台灣為旅鳥

繁殖方式

繁殖期3-7月,營巢於水域附近高大樹木的樹梢上或竹林上,常成群營群巢,也常與白鷺和牛背鷺在一起營巢。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菝葜藤等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每窩產卵2-5枚,多為3枚,卵為藍綠色,形狀為橢圓形,卵的大小為37-49×28-31毫米,平均為38.9× 29.6毫米,卵重16.5-20克,平均18.1克。成鳥以魚類、蛙、昆蟲哺育幼雛。雛為晚成性。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鳥類剪影《池鷺》

參考來源

  1. 池鷺概述(附圖),有動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