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風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媒體報道中,江風閣的名字總是和「試劑盒」聯繫在一起。

  這些神奇的盒子能夠檢測到癌症患者的基因變異情況,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白大褂、乳膠手套、醫用口罩,出現在實驗室里的江風閣「全副武裝」。她一邊用手中的「移液槍」將試劑滴入離心管,一邊凝神觀察整齊排列在試劑板上的96個離心管,這樣的動作她已經重複過幾萬次。

  一滴水大約相當於50微升,而江風閣研究的試劑配方常常精確到0.1微升,甚至是0.01微升,正是這些微毫之間的成分變化,撩動着癌症患者的神經。

  10年來,她獨立承擔了12個產品的研發工作,取得了10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以及6項第一作者署名的發明專利。在同事眼中,她就像是一位科研戰場上的「女戰士」。

  今年5月,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公司工程師、研發部經理江風閣又獲得了新的榮譽——福建省勞動模範。

  讓癌症患者受益的「試劑盒」

  2017年新年伊始,一條新聞引起醫藥領域業內人士的關注。

  勃林格殷格翰製藥公司與艾德生物啟動肺癌EGFR基因突變血液檢測戰略合作,這意味着血液EGFR突變檢測試劑盒將在國內廣泛推廣,實現一管血即可檢測EGFR基因突變狀態,讓更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機會從靶向藥物治療中受益。

  這個讓肺癌患者看到曙光的「試劑盒」,正是江風閣負責研發的。

  在我國,肺癌位居癌症發病率、死亡率首位,同時,針對肺癌的靶向藥物已進入醫保藥品目錄。然而,靶向藥物卻並非對所有肺癌患者都有特效,需要根據靶向基因變異情況進行精準治療。臨床結果顯示,不經基因檢測篩選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平均有效率僅為30%~40%。

  「盲試」靶向藥物,不僅意味着將有超一半的患者因「藥不對症」錯失精準治療機會,而且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以及醫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

  為攻克這一醫藥難題,2015年,江風閣帶領研發團隊開始了漫長的科研「拓荒」。他們希望通過血液標本檢測基因突變,解決傳統檢測方案存在的問題。

  「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非常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檢測試劑的靈敏度都無法達到預期。」回憶起那段攻堅克難的「苦日子」,參與研發的技術員陳曦至今仍然記得很多細節。

  「項目進入到最後的關鍵時期,有時一天要在實驗室里待上十幾個小時。」在陳曦的講述里,江風閣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實驗室,也正是因為她敢於打破固有理念大膽嘗試,重新設計的檢測思路讓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7年,肺癌EGFR基因突變血液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由江風閣創新研發的專利技術使血液中EGFR突變檢測靈敏度從1%提升至0.2%,這也是目前國內外熒光PCR技術中檢測靈敏度最高的技術之一,將使臨床約20%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