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於2004年被批准成立國家地質公園,陸地面積約83k㎡,其中60%為低山丘陵,且大部分為基岩組成,余則大部分為第四系湖相、河湖相沉積,島嶼四周溶蝕地貌發育。主要地質遺蹟包括六大類66個遺蹟景點,主要有:二疊—三疊系界線剖面、晚石炭世地層剖面、縹緲峰推覆構造、斷裂形成的峰崖壁、蜓和四射珊瑚及古人類活動遺蹟、林屋山岩溶地貌與林屋洞、石公山構造與湖蝕地貌、幽谷中的泉水與瀑布、煤礦與紫泥礦出露地、具有瘦漏透皺的太湖石及各類造形石,並有詩情畫意的湖島風光等。[1]

架構成因

蘇州西山地區在大地構造上處於揚子准地台下揚子台褶帶的南東部,地質構造十分發育,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縹緲峰推覆構造。在晚石炭世石灰岩地層出露的地方,以岩溶地貌發育為特徵。山上奇石嶙峋,狀若羊群,裂隙發育處形成或曲或直的一線天和千姿百態的石林。由於地下水與地表水的長期作用,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林屋溶洞受北東和北西向兩組斷裂的控制,經地下水長期溶蝕而成。

仍處在發育之中,是一個十分年輕的溶洞。同時由於地層產狀近於水平,在重力作用下,岩層崩塌形成頂平如屋、或直或曲、或長或短,姿態萬千的石塹等洞內「重力作用遺蹟」奇觀。在園林中常見的太湖石最早發現於太湖西山。石面凹凸有致、渦洞相通、潔白圓潤,具有「瘦、漏、透、皺、奇」五大特點。太湖的成因至今說法不一,主要有「瀉湖說」、「構造下沉說」、「積水成湖說」、「風瀑流侵蝕成湖說」、「隕石衝擊說」,其中,渲泄、不暢、積水成湖的觀點被多數地學工作者普遍接受。據研究,太湖最後形成的時間為距今2000~2500年。

景點概況

地質公園內主要地質遺蹟有:從志留紀到早三疊世的地層發育齊全。蘇州西山島地區動物資源較豐富,特別是水生動物種類繁多,其中魚類有106種、甲殼類11種、軟體動物23種;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馳名海內外。在三山島的東泊小山的溶洞中,發現有大量人類活動遺蹟,已出土刮削器、尖狀器、石核、石斧等新、舊石器5000餘件。縹紗峰是西山島主峰,亦是太湖第一高峰,海拔336.6米,飛來峰巍峨聳立於園區的中央,四周群山環抱。山勢平緩,谷深塢長,谷中有泉水、小型瀑布、水庫等。環境優美,是健身、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主要看點

環太湖

環太湖是蘇州自然山水最優美、人文景觀最豐富、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地方。碧波萬頃的太湖,水不深而遼闊,山不高而清秀,勢若大海,秀如西子;風和日麗之時,太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漁帆檣影,意蘊萬千。太湖湖面上,遠近高低、大小不等地排列着幾十座島嶼,構成了一幅湖中島、島中山、山外湖、湖外天的壯麗景象。太湖13個風景名勝區中,本區就有2個:西山風景區和光福風景區。區內山巒起伏,植被覆蓋率高,名木古樹眾多。吳中第一峰穹窿山及著名的縹緲峰、鄧尉山、漁洋山等就在度假區內。蘇州地區唯一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也在度假區內。保護區內古樹參天,竹林成片,生長着紫楠、木荷等數百種名貴樹木。區內還盛產白蝦、銀魚、碧螺春、梅花、桂花、太湖石等豐富的特產。

舊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

太湖三山島上出土的舊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表明,早在一萬多年前,吳地先民就在這裡生活繁衍。徜徉在環太湖,隨處可見明、清兩代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古遺址、古寺廟、古橋、古道。西山涵村的古店鋪是一處保存得較為完好的明代店鋪,國內僅發現2處。西山明灣、東村等古村明清建築比比皆是,是環太湖古建築群中數量最多,質量最高,保存得最完整的古村。

太湖文化

太湖的山川秀氣,孕育了光輝燦爛的吳地文化,成為吳文化的發源地。1.6平方公里的三山島是太湖中的一個孤島,1984年,考古學家在三山島上發掘、出土了一大批哺乳動物化石,經鑑定為舊石器時代遺蹟,從而證明,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和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發祥地。從地理上來說太湖的形成至今還是一個謎。太湖中的西山島面積與香港本土相同,島上60%為低山丘陵,是一個集地層古生物遺蹟、地質構造遺蹟、水蝕遺蹟等於一體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匯集了山景、水景、洞景、石文化、地學人文等6大類地質遺蹟景觀,入選國家地質公園名單。

太湖沿線還散落着許多珍貴的文化遺蹟。如掩映在東山叢林中的古紫金庵,建於南宋,存有金漆塑像、彩繪泥塑羅漢59尊、塑壁3處,是我國現存唐宋年間彩繪泥塑羅漢「二堂半」中的一堂;「無處不雕、無處不刻」的東山雕花樓,被譽為「江南第一樓」。此外,太湖地區的民間還保留有數不盡的名人遺蹟,散落着刺繡、雕刻、戲曲等一批文化遺產。

旅遊貼士

吳中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吳中區市無疑是天堂里的天堂。

「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區」。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吳中區占3/4,湖中72峰,吳中區擁有58峰,國務院規劃的13個太湖風景名勝區中,東山、西山、光福 、角直、木瀆、石湖六大景區在吳中區境內,景區內有石公山、林屋洞、啟園、天池山等著名景點,秀山麗水,舉目入畫。吳中區文物古蹟眾多,擁有縣級以上文保單位89處,其中省級24處、國家級1 處。有三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司徒廟「清」、「奇」、「古」、「怪」四株古柏,保聖寺的唐塑絕藝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羅漢等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這裡還是旅遊者的購物天堂,既有枇杷,楊梅,橘子,梅子,銀魚,白蝦,梅鯽魚,蓴菜,大閘蟹,碧螺春等土特產品,又有蘇繡,革絲,雕刻,澄泥硯等。

蘇州西山島

西山位於姑蘇城西南35公里,總面積82.36平方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距光福機場19公里,距上海120公里。島上氣侯宜人、景色秀麗、山水相融、古蹟眾多、風物清嘉、果木蔥鬱、物產豐饒,是名副其實的「花果之鄉」、「世外桃源」。西山列為國務院統一規劃的十三個太湖風景區之首。歷代文人墨客用「遙望洞 庭山秋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的詩句描繪西山。自古有角里梨雲、縹緲晴消夏漁歌、林屋晚煙 、石公秋月、西湖夕照、雞籠梅雪等「西山八大勝景」之稱。

明代旅行家袁宏道更贊西山有七勝:山之勝 、石之勝、居之勝、花果之勝、幽隱之勝、仙跡之勝、山水相得之勝。迄今為止,西山古村、古街、古宅、古橋、古巷、古坊、古井、古寺、古園,比比皆是,其藝術水準和完好程度為國內所罕見。古蹟遺址、民間傳統、辭章典故構成了西山風雅美奐的人文景觀。

交通位置

西山位於姑蘇城西山三十五公里,總面積82.36平方公里,總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距光福機場19公里,距上海120公里,島上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山水相融、古蹟眾多、風物清嘉果木蔥鬱物產豐饒,是名副其實的「花果之鄉」、「世外桃源」。[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