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南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通 (江蘇省地級市)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 [1] ,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稱通州。南通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 [2] 、現代化港口城市 [2] 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 。東抵黃海,南瀕長江,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 [3] 」,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是江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漲沙沖積成洲,南通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通市下轄3區、1縣,代管4個縣級市,面積8544平方千米 [4] 。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5] 截至2014年,南通人口平均壽命達80.71歲,南通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 [6] 。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7] 2018年10月,獲評首屆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 [8] 南通是「精神文明南通現象」的發源地, [9-10] 是中國、江蘇省重大精神文明先進典型最多的地區之一, [9] 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 [11] 南通先後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12] 、「寬帶中國」示範城市 [13] 。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南通位列第22位。 歷史沿革編輯 南通交通建設 南通交通建設(14張) 今南通境域按地理變化和歷史淵源大致分為北、南兩部。南通境內成陸最早的西北部為揚泰崗地外緣,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今發現有青墩遺址(青墩文化)等古文化遺蹟,其餘大部分區域為近2000年間海中沙洲逐步漲接而成。隨着人口的遷入和漁鹽、農耕等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各級行政建制。 [20] 今南通北部的海安、如皋一帶,春秋戰國時期歷屆吳、越、楚等國地域,東晉義熙七年(411年)置寧海、如皋等縣,屬海陵郡,這是北部地區建縣之始。今南通南部舊稱通海地區。 [21] 漢元狩六年(前117年)置臨海郡,管轄海陵等29縣,今海安地域即為海陵縣轄地。東晉安帝年間(397~418年),建如皋、寧海、蒲濤、臨江等縣,屬廣陵郡。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設海安縣,屬新平郡(後改屬海陵郡)。南通境內最早的縣級政權到南朝梁陳年間(502~589年)基本裁廢。南北朝時期,今南通市區一帶逐漸漲沙成洲,稱胡逗洲。 [20] 唐代,胡逗洲得到開發。唐中期,海安縣又在海陵縣境內析出單獨設置,但僅存在14年(708~722年)。唐廷在胡逗洲設鹽亭場。玄宗開元十年(722年)設置鹽官,屬揚州海陵縣,隸屬於淮南道。僖宗乾符二年(875年),設狼山鎮,歸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為防務建置,南通已有狼山鎮遏使的職位。 [20] [22] 五代十國時期,吳國曾在今南通一帶設豐樂鎮、大安鎮、崇明鎮及狼山鎮。五代時直接統治靜海與東洲一帶的是姚氏家族。姚彥洪建築城池官廨,號稱"靜海都鎮",統轄狼山、豐樂、大安、崇明四個大鎮。 [22] 後為南唐控制,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在海陵縣東鄉重建如皋縣,屬泰州。 [20]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周軍壓境,姚氏政權控制東洲、靜海約半個世紀的局面結束。顯德五年(958年)初,周軍南下攻克如皋東鄉的靜海設立靜海軍,不久升靜海軍為通州(今南通市),並設靜海、海門兩縣歸通州管轄,州治駐靜海,屬揚州管轄,是乃通州建州之始。 [20] [22] 宋天聖元年(1023年)通州改名為崇州,又稱崇川,隸屬於淮南東路,領靜海、海門兩縣。 [20] 政和七年(1117年)通州一度稱靜海郡。 [22]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通州升為通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恢復為州,屬揚州路,領靜海、海門兩縣。 [20] 崇明縣曾短時間歸屬通州,後又劃屬蘇州。 [22] 南通古城 南通古城(7張) 明洪武二年(1369年),靜海縣廢,併入通州,通州增領崇明縣。洪武九年(1376年),崇明縣改隸蘇州府,通州仍領海門縣。 [20] [22]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次年七月南下占領通州。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廢縣為鄉,併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隸屬於江蘇布政使司,增領泰興、如皋兩縣。 [20]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屬江寧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及新漲的天南等41沙設海門直隸廳。 [21] 清宣統三年九月十八日(1911年11月8日),通州官紳響應武昌起義,宣告通州脫離清王朝統治,次日成立軍政府。 [21]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江蘇臨時省議會決議通州廢州設縣,改稱南通縣,行政區劃同清宣統時的13市、8鄉。同時,廢海門廳,設海門縣。 [20] 民國三年(1914年)5月23日,按北洋政府省、道、縣的設置,江蘇省60個縣劃分為金陵道、滬海道、蘇常道、淮揚道、徐海道共5個道;南通地區分屬蘇常道、滬海道,其中南通、如皋、靖江、泰興等縣歸蘇常道管轄,海門、崇明等縣歸滬海道管轄。 [20] [23] 民國十六年(1927年)5月,國民革命軍(北伐軍)抵南通,推翻北洋政府南通縣知事公署,成立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南通縣政府,屬江蘇省政府管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原屬崇明縣的外沙獨立建置啟東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江蘇省行政第七區(後改為第四區)專員公署設於南通城,下轄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崇明5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蘇七區改為蘇四區,增轄靖江縣 [20] 。 抗日戰爭期間,南通地區國民黨政府、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汪精衛親日傀儡政權(即汪偽「清鄉」公署)交錯並存。 [20]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侵占南通城,建立偽政權,國民黨南通縣政府先後遷至金沙、北興橋,專員公署先後遷至馬塘、掘港。 [21] 1940年11月,新四軍東進通如海啟地區,隨即按照「三三制」原則建立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四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3月,成立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在國共聯合抗日的背景下,蘇中行政公署決定劃東台、泰縣、如皋3縣部分地域設置紫石縣,治所在海安鎮。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如皋西鄉的如西縣復名如皋縣;如皋東鄉的如皋縣定名如東縣。 [20] 1945年12月和1946年8月先後建立蘇皖邊區第一、第九行政區專員公署。 [21] 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黨均對南通地區政權設置多次調整。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紫石縣改稱海安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通城,通如海啟全境解放。華中行政辦事處決定,從原南通縣境劃南通城、唐閘鎮、天生港鎮、陸洪閘和近郊農村成立南通市,隸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同年5月改稱蘇北南通行政區 [21] ),行署機關駐南通市。南通縣城遷金沙鎮。 [20] 1949年10月,南通專區隸屬蘇北行政公署,下轄如東、南通、海門、啟東、崇明5縣和南通市。1950年1月,海安、如皋2縣由蘇北泰州行政區劃歸南通行政區。同年5月,南通市升格為蘇北行政公署直轄市。1953年1月起,江蘇復省,南通市為省轄市,同時建有南通區(同年4月起改稱「專區」,1978年7月起改為「地區」)。其中「市」管轄城區、郊區,「區」(專區、地區)管轄海安、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崇明7縣(其中崇明縣於1958年11月劃歸上海市)。 [20-21] 1983年3月,國務院決定,南通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原行署所轄6縣統一由南通市領導,實行市管縣體制並延續至今。 行政區劃編輯 1989年後,啟東、如皋、南通、海門先後撤縣設市(南通縣改稱通州市)。 2009年2月,撤銷江蘇省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 2018年5月,撤銷海安縣,設立海安市,由江蘇省直轄,南通市代管。 截至2019年11月,南通市轄3個區、1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區、如東縣、啟東市、如皋市、海門市、海安市),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南通區位圖 南通區位圖 南通市地處北緯31°41』06」~32°42'44」和東經120°11'47」~121°54'33」。南北最大距離114.2公里,東西最寬處為158.8公里。市境東瀕黃海,南臨長江,北靠鹽城,西接泰州。 [25] 南通「據江海之會,南北之喉」,處於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型結構交匯點和長江三角洲洲頭,隔江與上海、蘇南燈火相邀,北接廣袤的蘇北平原,通過鐵路與歐亞大陸橋相連;從長江口出海可通達中國沿海和世界各港。 地形形成 南通最早成陸的地方是位於揚 南通地區成陸示意圖 南通地區成陸示意圖 [21] 泰古沙嘴最東端的海安、如皋一帶。20世紀70年代海安青墩新石器遺址(青墩遺址)的發現及隨後的研究證實,距今6000多年前,今南通西北部已經成陸並有人類活動。距今4000年前,江淮的沿海地區淹沒。漢代,今南通地區的西北部重新漲出。從公元5世紀到20世紀初,通過四次大規模的沙洲連陸,扶海洲(今如東縣地)、胡逗洲(今南通市區和附近一帶)、東布洲(今海門、啟東中北部)等古沙洲先後與大陸連接。在陸地不斷接連的同時,由於水勢的影響,部分區域地塊在不斷消長。明清之際,長江侵蝕通州陸地,古海門縣坍沒,之後又從長江口陸續漲出二三十個沙洲。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今啟東南部(原稱崇明外沙)與海門陸地相連。至此,今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21] 地質地貌 五山森林公園 五山森林公園 [26] 南通位於江海交匯處,全境為不同時期形成的河相海相沉積平原。可分為狼山殘丘區、海安里下河低洼湖沉積平原區、北岸古沙嘴區、通呂水脊海河沉積平原區、南通古河汊水網平原區、南部平原和洲地、三餘海積平原區、沿海新墾區等。南通全境地域輪廓東西向長於南北向,三面環水,一面靠陸,呈不規則菱形。地勢低平,地表起伏較微,高程一般在2~6.5米,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平原遼闊、水網密布是其顯著特徵。 [27] 河流水系 橫貫市區的黃金水道——通呂運河 橫貫市區的黃金水道——通呂運河(2張) 南通境內地勢平坦,河溝成網。老通揚運河接如泰運河到沿海出口以南為長江流域,面積5700多平方千米;以北為淮河流域,面積2200多平方千米。 [27] 南通主要骨幹河道(一級河道)有焦港河、如海運河、九圩港河、如泰運河、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新江海河、北凌河、栟茶運河等,總長742.34千米;二級河道105條,總長1760.58千米。另外,還有眾多三、四級河道。各級河道交織成網,相互溝通,經長期的建設與整治,形成一個能引、能蓄、能控制、能調度、能通航利用的河網水系。 [27] 長江幹流南通段全長87千米,江面寬6~18千米,多年平均大通流量每秒2.87萬立方米,水資源豐富。長江幹流河段水質良好,中泓水質符合Ⅱ類水標準,是南通市的主要供水水源,也是南通市對外水上運輸的重要通道。 氣候特徵 南通二十四節氣 南通二十四節氣 [28] 南通地處長江下游沖積平原,海洋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比較短。 南通屬北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季風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海陸相過渡帶,常見的氣象災害有洪澇、乾旱、梅雨、颱風、暴雨、寒潮、高溫、大風、雷擊、冰雹等,是典型的氣象災害頻發區。按近3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2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熱同季,夏季雨量約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比較短。 南通屬北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季風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海陸相過渡帶,常見的氣象災害有洪澇、乾旱、梅雨、颱風、暴雨、寒潮、高溫、大風、雷擊、冰雹等,是典型的氣象災害頻發區。按近3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2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熱同季,夏季雨量約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自然資源編輯 通州灣海濱灘涂 通州灣海濱灘涂 [29]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深水泊位的岸線30多公里;擁有海岸線210公里,其中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線40多公里。全市海岸帶面積1.3萬平方公里,沿海灘涂21萬公頃,是中國沿海地區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鐵礦、石油、天然氣、煤、大理石等。全市耕地總面積700萬畝,土壤肥沃,適種範圍廣,盛產水稻、蠶繭、棉花、油料等作物。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文蛤、紫菜、河鰻、沙蠶、對蝦的出口創匯基地。呂四漁場是全國四大漁場、世界九大漁場之一。 人口民族編輯 人口總量 截至2018年末,南通市常住人口達731.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490.50萬人,增長1.69%,城鎮化率67.1%,比2017年提高1.07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末,南通市戶籍人口762.52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9.1‰,人口自然增長率-2.2‰。 [31] 民族概況 南通市為多民族雜居地區,漢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9.7%以上:有少數民族52個,22萬餘人,約占全市常住人幾的0.29%。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苗族(5589人)、土家族(3120人)、侗族(2901人)、布依族(2209人)、彝族(1475人)、回族(1285人);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壯族(869人)、滿族(660人)、蒙古族(582人)、藏族(420人)、白族(360人)、瑤族(338人)、傣族(319人)、朝鮮族(281人)、水族(153人)、仡佬族(134人)、黎族(114人)、維吾爾族(113人)、畲族(112人)、僳僳族(109人)。未識別的少數民族240人。外國人加入中國籍11人。 [21] 發展特點 南通推行計劃生育工作較早,針對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1956年10月,南通市衛生局就要求各醫院做好避孕宣傳和技術指導工作,這是有史以來最早的人口工作記載;1963年2月,南通地委、行署聯合出台了首份計劃生育文件。此後南通各地先後創造性總結出「晚、稀、少」、「兩個面對面、一個管理好以及做好流動人口工作」等一系列先進經驗。1972年,南通成為提前8年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務院規劃的將自然增長率降到10‰以內的地區,較全國實現這一目標提前26年。由此,南通進入人口紅利時期,較全國提前了13年左右。 [32] 人口出生高峰 南通人文 南通人文 [33] 解放初期南通的人口基數就很大,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南通人口總量就達507.32萬人,居江蘇省首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4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多267人。在全國公開批判馬寅初《新人口論》和「文化大革命」中「人多力量大」等「左」的思潮影響下,南通的人口經歷了兩個出生高峰,第一個出生高峰發生在1954年-1958年,第二個出生高峰發生在1962年-1969年,兩次高峰期間年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這兩個生育高峰分別使人口淨增55萬人和116萬人。 [32]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南通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入一個重要轉折期,尤其是中央《公開信》發表後,大力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進一步下降,雖然受到前兩次生育高峰周期性影響,從1986年起出現了持續時間長達8年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但在從嚴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大氛圍下,通過各級政府和廣大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這次生育高峰峰值遠低於前兩次生育高峰,淨增人口僅36.5萬人。 [32] 超低生育水平 1982年,南通社會剛剛邁入老齡化之際,生育水平仍處在更替水平之上,雖然八年之後的1990年處於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但南通人口生育水平已下降至更替水平附近,至2000年更是快速下降到1.22。南通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實現從自然生育更替水平到低生育水平、極低生育水平和超低生育水平三個跨度。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南通的總和生育率更是降至0.95,只及國家提倡的適度低生育水平的一半。在國家「十五」提出穩定低生育水平戰略時,南通早已進入「超低生育水平」階段,並一直延續至今,時間跨度至少達15年。 [32] 老齡化較快 通州區南山頤養中心 通州區南山頤養中心 [34] 南通人口年齡結構由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始於20世紀60年代,到1982年剛剛成為穩定的成年型人口就開始老齡化。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南通65歲以上老人就有529395人,占總人口的7.2%,與全國宣布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比提前了17年,比江蘇省提早4年。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高達127萬人,占總人口17.4%;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26.4%,老齡化程度居全省首位。常住人口中少兒撫養比為0.15,老年撫養比為0.24,人口總撫養比為0.39。 [32] 經濟編輯 綜述 解放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南通的產業結構以農村經濟為主要特徵。 [35] 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4年,南通成為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加速了南通社會經濟的歷史性巨變。 [35] 改革開放後,生產關係的大膽調整和改善,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後對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充分激勵和調動,再加上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這一切都使社會生產力得以獲得空前的發展活力。1978年,南通市地區生產總值僅為29.4億元,2004年超過千億元(1195.7億元),2008年達到2510億元,2012年達到4559億元。人均GDP1978年南通市為408元,1986年超過千元(1055元),2001年超過萬元(10078元),2008年達到35040元,2012年達到65222元。改革開放30年南通年度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扶搖直上,均翻了六番多,呈幾何級數趨勢加速度擴張。 [35] 2011年,南通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億元,人均超過5.6萬元,均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財政總收入超過950億元,是2007年的3.2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70億元、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3個百分點,進入全國地級市十強。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近2400億元、1500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左右。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54.5∶38.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個百分點。 [36] 2018年,南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7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7.77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3947.88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4081.35億元,增長8.4%。人均GDP達到115320元,增長7.1%。按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人均GDP為17427美元。 財政 1978年,南通財政收入僅為5.5億元,1988年超過十億元(11.1億元),2003年超過百億元(117億元),2008年達到390.2億元。30年間,南通年度財政收入翻了六番多,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呈幾何級數增長。 [35] 1978年,南通的年財政支出僅為1.6億元,基本只能維持公職人員的辦公及工資等基本支出,難有剩餘財力考慮社會和公共事業的發展。改革開放後,政府財政拮据的狀況有了根本性扭轉,年度財政支出持續出現高增長。1993年全市財政支出首次超過10億元(10.86億元),2004年超過百億元(101.46億元),2008年南通市財政支出高達292.53億元。30年間,南通市年度財政支出翻了七番多。 [35] 2012年,南通財政總收入1055.9億元,其中各項稅收567.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9.7億元,其中,營業稅增長56.5%,增值稅下降0.1%。全年財政總支出937.6億元。 [43] 2018年,南通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6.19億元,增長2.6%,其中,增值稅增長1.9%,改徵增值稅增長26.7%,企業所得稅增長24.9%,個人所得稅增長8.0%,契稅增長5.4%。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77.12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684.20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8%,比2017年提高1個百分點。 [31] 第一產業 1978年以來,隨着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大包乾的實行,南通市農村 南通海安大公賁巷稻穗豐收 南通海安大公賁巷稻穗豐收 [44] 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已脫離了種植業,其中,除一部分流向城市外,許多在鄉村企業和建築業中就業。改革開放30年間,南通市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下降了6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農業內部結構也出現了多元化趨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種植業比重不斷下降,林、牧、漁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以2008年統計資料與1978年比,南通市種植業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下降了30.4個百分點,牧業比重增加了10.7個百分點,漁業比重增加了16個百分點。 [35] 改革開放以來,南通在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征途上頗多探索,在江蘇兩個「率先」的戰略布局中屢有創新。至2010年底,南通農業基本現代化指標實現值總分達67.3分,居蘇中蘇北第一位。 [45] 一方面,南通是江蘇乃至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要突破耕地資源制約、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南通「東抵黃海,南望長江」,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要利用好和凸顯出這一地域資源稟賦。因此,經過多年探索,南通人作出了解答:「以項目農業為抓手,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 [45] 2018年,南通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1.2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0%。其中,農業產值324.55億元,增長3.7%;牧業產值167.67億元,增長0.9%;漁業產值178.57億元,增長1.3%。糧食播種面積803.04萬畝,下降2.2%;棉花種植面積10.6萬畝,下降9.7%;油料種植面積98.7萬畝,下降7.5%;蔬菜種植面積206.2萬畝,增長1.2%。全年糧食畝產419.5公斤,增長0.8%。 [31] 第二產業 工業 大國重器「天鯤號」(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啟東公司建造) 大國重器「天鯤號」(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啟東公司建造) [46] 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南通市工業基本呈國有、集體「一統天下」。改革開放以來,南通非國有工業取得長足發展,2008年與1990年相比,非公有制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由72家增加到5210家;企業職工由2.1萬人增加到62.1萬人;產值由6.9億元增加到4541億元;利稅由0.45億元增加到412.6億元。 [35] 2008年南通市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已從1978年占59.9%下降至5.3%,下降了54.6個百分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占比的下降和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占比的大幅度上升,使南通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2008年南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162.4億元,是2000年(697.1億元)的7.4倍,是1978年(29.94億元,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統計口徑)的172倍。效益指標方面,2008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達到470.5億元,是2000年(57.28億元)的8.2倍,是1978年(5.06億元)的93倍。 [35] 2018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6.9%和8.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21.4%,股份制企業增長8.7%,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5.1%。 「3+3」重點產業較快增長,重點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3.7%,其中,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產業等三大重點支柱產業同比分別增長18.4%、17.1%和16.9%。 [31] 建築業 1988年,由南通市承建的拉薩飯店項目摘得江蘇省首個魯班獎。 [47] 2018年,南通市新入圍魯班獎3項,累計獲103項,居中國地級市之首。 [31]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建築業總產值累計達到23000億元,年均增長16.4%,高於中國平均增速2.7個百分點。 [47] 2018年,南通市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67.4億元,增長1.5%。全市建築企業承建施工面積8.76億平方米,增長13.4%。全市建築隊伍人數180萬人,建築隊伍遍及40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末出國人數0.6萬人;截至2018年末,南通市擁有特級資質建築企業24家,擁有一級建造師10382人。 [31] 第三產業 商業 2018年,南通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8.77億元,增長9.0%。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311.75億元,增長9.0%;農村消費品零售額777.01億元,增長8.9%。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2817.63億元,增長8.9%;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271.13億元,增長9.6%。 對外經濟 南通啟東海濱 南通啟東海濱 [46] 1984年南通外貿出口幾乎微不足道,20世紀90年代後出口扶搖直上,1984-1999年南通市年平均出口額為7.24億美元,2000-2008年南通市年平均出口額為53.4億美元,後9年南通市的年平均出口額為前14年的7.4倍。2008年南通市進出口總額達166.8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7.5億美元。現出口貿易已擴展到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商品結構基本實現了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到工業製成品出口為主的重大轉變。一些資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產品已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增強了南通出口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推動了南通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優化。 [35] 2018年,南通市進出口總值2542.90億元,比2017年增長7.7%,其中,出口總值1676.88億元,下降0.9%;進口總值866.02億元,增長29.6%。截至2018年年末,與南通市建立進出口貿易關係的國家和地區199個,與上年持平。全市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6521家,增長7.5%。 [31] 金融 2018年,南通市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存款493.01億元,截至2018年年末,存款餘額12211.17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5596.37億元,比年初增加125.6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3736 .89億元,比2018年初減少117.07億元。 [31] 保險 截至2018年末,南通市擁有保險機構80家,保險行業從業人員3.45萬人。全年保費收入300.59億元,比2018年下降9.3%,其中,財產險收入67.23億元,增長5.1%;人壽險收入193.38億元,下降16.2%。 交通運輸編輯 公路 高速公路主要有:瀋海高速公路(G15)、滬陝高速公路(G40)、海啟高速(S28)、寧通高速(S79)、通錫高速(S19)。 [48] 蘇通大橋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車 [49] ,崇啟大橋2011年12月24日建成通車 [50] 。 黃海大橋於2008年7月16日全線貫通 [51] ,2008年底建成通車。 黃海大橋 黃海大橋 [54] 南通汽車客運東站於2014年1月8日投入運營。形成以南通汽車客運東站、南通汽車站為始發站,狼山站、九圩港站為配載站的新布局。 [55-56] 截至2013年年末,南通公路總里程達17995.447公里,公路密度達224.9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7.987公里,一級公路1066.929公里,二級公路1570.952公里,三級公路1667.456公里,四級公路13321.136公里,等外公路70.987公里。公路客運站9個。 [57] 截至2016年年末,南通有普通公路1.81萬千米,其中普通國道543.56千米、省道455.1千米、縣道2397.55千米。 [58] 鐵路 南通火車站 南通火車站 [59] 已建成:新長鐵路、寧啟鐵路、海洋鐵路; 在建:滬通鐵路、鹽通高鐵; 規劃:北沿江高速鐵路、通蘇嘉城際鐵路。 2014年3月1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長江大橋進入實質化建設階段。 [60] 2018年1月16日,南通至鹽城的鹽通高鐵開工,南通境內設海安站、如皋南站、南通西站,建成後將與徐宿淮鹽鐵路、滬通鐵路等相連構成京滬高鐵通道徐州以南的重要分流通道,並通過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成為銜接長江兩岸高鐵環線的重要線路。 [61] 南通市境內主要的客站:南通站,如皋站和海安站。南通站現已融入國家鐵路網,從南通可以到達全國各地,海安站為江蘇省除徐州外的最大的二級編組站。南通東站已開通貨運。 水路 南通港 南通港 [62] 南通港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也是長江水系江河運輸直達中轉的樞紐。 [48] 截至2016年底,南通市五級以上航道里程172.8千米,四級以上航道164.03千米,三級航道91.44千米。 航空 主詞條:南通興東國際機場 南通興東國際機場(Nantong Xing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南通市通州區,距離南通市中心直線距離10公里,為4D級民用國際機場,是江蘇最早通航的民用機場,是上海國際航空樞紐輔助機場。 [63] 南通興東國際機場1993年8月24日正式建成通航,定名為南通興東機場;2016年7月22日更名為南通興東國際機場;2012年4月完成一期改擴建;2019年完成二期改擴建; [63] 2019年8月18日,啟用新航站樓。 [64] 《2019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 地鐵 主詞條:南通軌道交通 南通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線路走向示意圖 南通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線路走向示意圖 [66] 2014年8月,南通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准,成為江蘇省第6個、中國第37個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 [67] 獲批建設1號線一期和2號線一期工程共2條骨幹線路,線路總長59.55公里,共設車站41座,總投資397.13億元。 [67] 南通市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由4條市區線和4條市域線組成,線網總長約324km,其中市區線總長170.8km,市域線總長153.2km。 [67] 2017年12月18日,南通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南通成為江蘇省第6個、蘇中第一個修建地鐵的設區市。 [68] 2018年10月26日,南通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開工。 公共交通 公交 2010年7月,南通公交管理職能劃入交通運輸局。截止2014年上半年,南通市區共有公交車1124輛,各類城市公交線路104條,公交線路總長度超過1700公里,淨站點(不含重複站點)1800多個,日均客運量超過32萬人次。 出租車 2018年4月15日起,南通市主城區、通州區巡遊車實施經營區域一體化。兩區巡遊車均可在市區範圍內的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按規定排隊候客。實行運價政策統一、標識標誌統一、運營調度統一、服務質量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政策。 [70] 2018年09月17日起,南通市主城區、通州區實現運價統一。運價改革後,市區巡遊出租汽車運價由政府定價改為實行政府指導價。巡遊出租汽車經營企業在基準運價的基礎上,實際執行運價可在基準運價基礎上浮動,上浮不超過20%,下浮不限。基準運價的浮動包括燃料價格(成品油價格、車用燃氣價格等)變化因素,不再另行建立燃運聯動機制。 [71] 公共自行車 南通公共自行車 南通公共自行車 [72] 從2013年元旦開始,南通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正式啟動運營。截至2014年7月1日,已建成299個公共自行車站點。 [73] 用戶每次租借自行車兩小時內免費。超過兩小時的,超時後按1元/小時收取(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收)。還車後再次租用重新開始計時,當天多次租車時間不累計。 [74] 從2016年11月1日開始,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區、開發區公共自行車系統不能實行一卡通用的問題成為歷史。 [75] 南通市區城市快速路 長江路西延與站前大道互通工程 長江路西延與站前大道互通工程 [76] 南通從快速路網、骨幹路網、支路網三個層面,大力推進城市路網建設。 [77] 2009年5月,南通市啟動快速路網改造工程,首條快速路通滬大道高架開建。 [78] 2014年5月30日,通京大橋(3號橋)、通呂5號橋立交開放交通,市區快速路網「北環」(江海大道)與「中軸」(通京大道)、「東環」(東快速路)實現貫通,標誌着市區首輪快速路網升級改造基本完工。 [78] 截至2014年7月20日,南通市快速路網總里程達83.24公里,其中長江路西延在建3.6公里,共建成9座城市立交、33對上下匝道、10座跨線橋、7座天橋和2個隧道。 [78] 截至2017年底,南通市區「一軸一環八射」的快速路網交通格局基本形成,10分鐘上快速路、20分鐘上高速路、30分鐘城市組團通勤的交通暢通工程目標基本實現。市區人均城市道路面積30.82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加8.1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