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浦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浦縣位於南京市西北部,是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截至2001年末,全縣下轄7個鎮,總面積737.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9萬人。

江浦縣歷史悠久,有"京都拱衛"、"京師屏藩"之稱,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時代",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南陳太建五年(574年),江浦作為地名載入《南史》。江浦建縣始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時屬南直隸應天府,直至2002年撤銷江浦縣,已有626年建縣史。

2002年4月,國務院、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浦口區和江浦縣,以原兩區縣所轄區域設立新的浦口區。[1]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今浦口、江浦域先屬楚國棠邑,後入吳。戰國初,吳亡入越,越亡復歸於楚。

秦至東漢末年,區境先後隸屬九江郡、臨淮郡、廣陵郡的棠邑縣(後改堂邑縣)。

三國時,區境先屬魏,後屬吳。

晉太康六年(285年),於區境西南置烏江縣,治烏江鎮,隸揚州淮南郡,領今珠江以西地區。西晉永嘉元年(307年),於今泰山鎮範圍內置宣化鎮。東晉隆安元年(397年),改棠邑為尉氏縣,今珠江以東地區、宣化鎮隸屬秦郡尉氏縣。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尉氏為堂邑、尉氏兩縣。區境屬尉氏縣。陳太建元年(569年),地入北齊;五年,"江浦"作為地名載入《南史》。

隋文帝以州統縣,開皇三年(583年),宣化鎮改稱六合鎮。四年,廢尉氏、堂邑、方山三縣,置六合縣。區境分屬和州烏江縣、方州六合縣(原尉氏縣)、滁州新昌縣。十八年,新昌縣改為清流縣。

唐初,區境分屬淮南道和州烏江縣、揚州六合縣、滁州清流縣。景龍三年(709年),分清流縣置永陽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永陽縣為來安縣。

北宋太宗至南宋紹興年間,區境分屬淮南西路和州烏江縣及淮南東路真州六合縣、滁州來安縣。

元代,區境分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和州烏江縣及揚州路真州六合縣、滁州來安縣。

明初,省烏江縣入和州,屬廬州府;省來安縣入滁州,屬鳳陽府;六合縣改屬揚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劃和州遵教、懷德、任豐、白馬4鄉及六合縣孝義鄉和滁州豐城鄉、和州一部分置江浦縣,隸屬南直隸應天府,縣治設在浦子口城內(今東門大街)。從此,區境分屬應天府的江浦縣、揚州府六合縣。洪武二十二年,六合縣亦改屬應天府。洪武二十五年移治新開路口,即江浦縣珠江鎮(現江浦街道)。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區境分屬江南省江寧府的江浦、六合2縣。咸豐八年(1858)即天曆戊午八年,太平天國以江浦縣為省治,設天浦省。同治三年(1864),復屬江寧府的江浦、六合2縣。

民國元年(1912年),江蘇省行政公署成立,設省、縣二級制,江浦直屬於省。10月,袁世凱政府將浦口闢為商埠。

民國三年,改省、道、縣三級制,區境屬金陵道。

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廢道,改行省、縣二級制,江浦復屬省,將浦口商埠區域由江浦縣劃屬南京市。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江浦改屬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浦口商埠區域改建為南京市第八區。民國24年,江浦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六年,原浦口區域復屬江浦、六合2縣。民國30年起,江浦改屬江蘇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35年後,原浦口區域恢復為南京市第八區建制。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中共江淮區黨委建立江全督導室;民國38年1月,改稱江全辦事處,隸屬江淮第五專員公署。2月,中共華東局撤銷江全辦事處,成立江浦縣政府。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5日,浦口解放後,江浦縣所屬的浦鎮、東門鎮劃歸南京市,與原浦口並建為南京市兩浦區。6月2日,復稱南京市第八區。原江浦縣隸屬皖北行政公署滁縣專署。

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重新劃區,第八區改為第七區。

1953年1月,江浦由安徽省劃回江蘇省,屬揚州專區。

1955年8月3日,第七區改名浦口區。

1956年2月,江浦屬鎮江專區;

1957年1月,屬揚州專區;

1958年7月,屬南京市;

1962年6月,屬揚州專區;

1966年3月,劃屬六合專區;

1971年3月,六合專區撤銷,復屬南京市。

1989年,撤銷頂山鄉,設立頂山鎮。

1992年12月,撤銷城東鄉,併入珠江鎮。

1995年,撤銷南門鎮併入頂山鎮。

1996年,浦口區轄1個街道、4個鎮、1個鄉:浦口街道、泰山鎮頂山鎮沿江鎮盤城鎮、永豐鄉;江浦縣轄7個鎮、5個鄉:珠江鎮橋林鎮石橋鎮烏江鎮星甸鎮湯泉鎮永寧鎮、大橋鄉、陡崗鄉、林山鄉、龍山鄉、建設鄉。

1998年,撤銷林山鄉,設立烏江鎮。

2000年,撤銷建設鄉併入珠江鎮,撤銷陡崗鄉併入橋林鎮。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京市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區,以原浦口區和原江浦縣的行政區域為浦口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珠江鎮(現為江浦街道)。

2002年5月,南京市調整江北地區行政區劃,江浦縣、浦口區合併,正式成立新的浦口區,總面積913.75平方公里。[2]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江浦縣與南京市雨花台區、江寧區、建鄴區隔江相望,北部與浦口區接壤、西部分別與安徽省來安縣、滁州市、全椒縣、和縣毗鄰,是江蘇省聯繫皖、鄂、豫等的重要通道,南京的西大門。

氣候環境

江浦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8攝氏度,平均日照2008小時,年降水量1025毫米。全縣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景色宜人。貫穿縣境綿延百里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12萬畝,樹木蔥鬱,生機盎然。經檢測,縣城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良好,飲用水源水質合格率為100%,地下水質達國家三級標準,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系統。

行政區劃

2002年與浦口區合併前,江浦縣下轄珠江鎮、橋林鎮、石橋鎮、烏江鎮、星甸鎮、湯泉鎮、永寧鎮7個鎮,總面積745.71平方公里。[3]

交通運輸

江浦縣內交通便捷,除黃金水道長江外,滬蓉高速、滬陝高速、津浦鐵路、滬蓉高鐵、312國道、104國道、寧烏公路、板橋汽渡、寧安高鐵等穿境而過,規劃中的江北鐵路編組站、南京長江五橋也選址在該縣境內。縣城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一小時路程,從南京長江大橋驅車到江浦縣城,僅需十多分鐘。

風景名勝

"一代草聖、十里溫泉、百里老山、千年銀杏、萬隻白鷺、十萬畝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對浦口旅遊特色的生動概括。主要景區、景點有求雨山文化園、惠濟寺公園、老鷹山觀光塔、獅嶺雄姿等30多處,其中"獅嶺雄姿"景區為"金陵四十景"之一。

地方特產

橋林咸板鴨、橋林鹽水鵝、牛肉脯、老山蜂王漿、橋林湯包、星甸烤鴨、浦橋玉劍茶葉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