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漢關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漢關博物館

圖片來自wingontravel

江漢關博物館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位於沿江大道129號。其正門朝東,左側與沿江大道平行。

歷史

1861年,英國政府根據《中英天津條約》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將鎮江九江漢口闢為對外貿易口岸,並分設海關。漢口海關——江漢關於1861年11月成立。1922年11月4日,江漢關成立60周年時,該樓舉行奠基典禮,1924年1月21日落成。共耗資關平銀62.21萬兩,由英資思九生洋行設計並監督,上海魏清記營造廠承包。這幢4層的海關大樓座落在突出江面的地段,方便監視江面活動;同時巧妙地構成了這兩條馬路的對景。大樓占地1499平方米,建築面積4009平方米,主樓四層,高45.85米,鐘樓五層,高23.1米,為武漢當時最高建築[1]

大樓的建築風格屬於文藝復興式樣,三段式構圖,中部設有典雅的鐘樓,鐘樓四面裝有直徑4米的時鐘,準點的鐘聲一直構成武漢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花崗岩外牆,堅固壯觀,東、西、北三個立面牆均有花崗石柱廊,採用科林斯柱式,北面的8根石柱直徑1.5米。

1924年開始,江漢關奏響《威斯敏斯特序曲》,文革期間曾改奏毛澤東頌歌《東方紅》,1987年又改回《威斯敏斯特》並沿用至今。2010年曾有網民建議改回《東方紅》,認為其有中國特色,但專家認為《東方紅》源自陝北民歌,而江漢關是西式建築,二者不協調,且《威斯敏斯特》是國際通用的報時曲,最好不改。[2]

1992年,被列入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江漢關博物館籌建工作啟動,改造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大樓外立面及格局均保留原貌,內部裝修設計亦盡可能還原歷史感覺。鐘樓按照1924年江漢關大樓落成時的原貌復原。通過各種現代技術,復原1924年民國海關的忙碌場景,報關大廳、稅務司室、部分業務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及前來報關辦事的中外人士。

2015年,江漢關博物館正式開放,英文名為-{Hankow Customs House Museum」。

爭議

江漢關背後是花樓街區域,而開發商和記黃埔將在此處修建數棟高達200米的摩天大樓。[3]此樓盤建成後或將影響到江漢關的觀瞻。

參考文獻

  1. 江漢關博物館. 百年江漢關. [201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中文). 
  2. 江漢關鐘聲,重新敲響《東方紅》?. [2012-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5). 
  3. 6年,和記黃埔謀略武漢.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