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川區前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川區前衛鎮隸屬於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屬於平壩濕和中霜區域,氣候為中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乾濕季節分明,夏秋雨熱同季,冬春光溫同步,四季如春,常年平均氣溫15.6℃,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5.4℃。森林覆蓋率達37.9%,主要河流有前衛—漁村大河、周官河、小街河,均匯入星雲湖。常住人口49278人(2017年)。[1]

中文名稱:前衛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

下轄地區:11個村民委員會

電話區號:0877

地理位置:玉溪市江川區

面 積:89.47平方千米

人 口:49278人(2017年)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雲F

歷史沿革

1978年前尚稱前衛公社,1983年11月,改為前衛區公所;1987年11月至1988年2月,進行區鄉體制改革,改為前衛鄉。1997年12月,撤銷前衛鄉設置前衛鎮。2001年底區劃調整,撤銷原前衛鎮、後衛鄉,組建成新的前衛鎮。

人口民族

全鎮共轄11個村民委員會,51個自然村,70個村民小組。2006年底全鎮總人口47226人,其中農業人口44854人,少數民族1798人(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佤族傣族、苗族、瑤族、傈僳族、藏族、布依族、回族、拉祜族、納西族等),占總人口的3.81%。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49278人 。

風景名勝

前衛鎮傍依於嫵媚秀麗的星雲湖畔,山川錦繡,氣候宜人,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在這片寶地上,曾養育出明萬曆欽賜進士楊整剛(漁村人),清嘉慶進士萬華(岳家營人),清光緒二十九年夾仲月進士邢熷(邢家營人),民國初年曾經在巴拿馬萬國書畫大會上中選草字類第二名的楊喜善(漁村人),「雲南白藥」的創製人曲煥章(趙官村人),曾任國防大學校務部政治委員的少將吳風良(前衛村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工程師鄧鴻章(前衛村人),全國「三八」紅旗手陶關芝等等不剩列舉,真可謂前衛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幾春秋。風景名勝有回頭山、七星塔、三江源頭第一閘、漁村濕地、下大河咀人工濕地、曲煥章故居等等。據傳「四川有個離娘灘,江川有個回頭山。」四川人離開故土外出謀生,能就地安家,而大多數江川人則「高堂在,兒不遠遊」。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不願離開家鄉和父母。即使是因故離開家鄉的各界江川籍人士,無論歲月長短,最終多數人仍落葉歸根,回歸故土,傳說是因江川有座回頭山之故。回頭山位於江川縣前衛鎮楊家咀村後,前臨星雲湖,側視七星塔,距縣城七公里。山頂建有一座三層樓閣——文星閣,此閣建於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閣門書有對聯:「量爾德量爾孝,天下諸才量八斗;重在忠重在孝,朝中顯事重三聲。」至今文星閣雄風猶存。每年除夕、大年初一,上萬群眾競相爬回頭山燒香祈福求平安,是有名的人文文化旅遊景點。古建築有台山寺、龍興寺、趙官寺、三教寺、三元寺、三清寺等等,其中台山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木名樹:1、趙官村龍泉小組的側柏,又稱左扭柏,樹高13米,地圍493厘米,種植於明末清初,樹齡約300餘年,為省級名木古樹。2、台山寺內羅江松,樹高13米,胸圍210厘米,樹齡約300年,是羅漢樹種的稀有者,現尚青翠。為省級名木古樹。其他百年以上名木古樹有黃葛樹(大榕樹),李忠村、雲平村現尚有;台山校園內外的古老黃連木38株;青香樹,雲平村有300年樹齡的3株;銀杏樹,台山寺內上百年的有1株。

經濟發展

前衛鎮有澄川二級路、北前公路、老晉思線穿越境內,實現了村村通路。土壤肥沃,水源豐富,水利設施完善,交通便利,是江川縣糧、煙、油、菜的主產區之一。

前衛鎮黨委政府全面實施「生態立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招商引資活鎮」的戰略,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推進全鎮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前衛。舉全鎮之力發展工業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高服務水平,扶優扶強,形成了「親商、扶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2006年末全鎮經濟總收入692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63元,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現價)25846.08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18:30,地方財政收入649.05萬元。

社會事業

前衛鎮已實現了村村通路,全鎮有鄉村道路53條,鎮政府至各村委會主要公路全部實現水泥路面硬化,2006年趙柏路完成了投資193.8萬元的國家級項目彈石路面的鋪築工程。2006年基本煙田水利建設投資800萬元,支砌溝渠51件,總長40.3公里。全鎮有小(一)型水庫2件,小(二)型水庫12件,小壩塘68件,電力抽水站53座72台。建有小水窖2771口、沼氣池645個。70個村民小組中有68個通自來水,村村通電,電話、電線電視網絡覆蓋全鎮。建成公廁102個、垃圾池141個。建有鎮級集貿市場(前衛市場)1個,村級小集貿市場8個。完成了投資420萬元的鎮政府辦公樓拆建;投資120萬元的後衛中學小學教學樓建設;投資1170萬元建成小街景觀大道,周官河96畝人工濕地建設投資100萬元;星雲湖湖濱帶200畝生態修復工程投資50萬元;完成了鎮中心衛生院和文化廣場建設。圍繞農田水利、環境保護、鄉村道路、醫療衛生、學校教育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9574萬元)不斷加強,加快了前衛鎮小集鎮建設步伐,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後勁。

民風民俗

小街上大河咀的翻豬牙齒:翻豬牙齒屬技巧表演性舞蹈,出現於20世紀初,為前衛鎮小街上大河咀村民世人所創,作為江川一種地方儺戲,在民間文藝活動中特別精妙,多年來,倍受廣大群眾喜愛和讚譽。屬集體舞蹈,多為圓場活動,共需6人表演,動作有7套。表演者口內含經加工打磨的豬牙一對,表演時只見豬牙時而伸出口外上下翻動,時而張口不見……其功夫使觀眾讚嘆不已。小街的毛驢燈:毛驢燈表現了一對農村老年夫妻一同去看嫁在城裡的女兒,老婦騎驢,老漢趕驢,一路上兩老夫妻逗趣作樂,笑語連天的生動情景。「毛驢」用竹篾紡織成形,再經裱糊、彩畫,由前後兩截組成。毛驢燈因表演活潑、俏皮,深受群眾歡迎。其他還有小後衛村的韃子摔跤、花燈歌舞等。

彝族風情:石河村為前衛鎮轄區內唯一的彝族村,彝族人民性情耿直、淳樸、熱情好客、遇有客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彝族居住山區,與壩區相比,自然條件相對差一此。但彝族人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不屈服於自然界的壓力,對生活充滿了樂觀,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過程中,創造了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彝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文化傳承中世代相沿,維繫着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串玩」是彝族人民的主要文化娛樂形式,串玩以跳樂、唱調、男女交談、嬉戲娛樂為主要內容,男女青年們,通過跳舞、唱歌,抒發男女之間相互愛慕之情,通過串玩,有的成了親密好友,有的成了終身伴侶。彝族人民歷來重視尊老愛幼,不論是誰,只要出現虐待父母或不尊敬老人者,必遭到社會遣責。凡是孝敬父母,愛護年幼者,人們就會交口稱讚。彝族群眾在人與人之間很講禮貌,待人誠懇、熱情,凡人到家必先請座,遞上煙筒、敬煙倒茶水,還要擺設酒席,熱情招待。當離開他家時,都要把你送出門外很遠,甚至送到村頭。

民間工藝:前衛鎮傳統工藝有雕塑、剪紙、民族服飾製作,刺繡、織網、手工銅器加工、打鐵、做冬瓜糖。

民間傳統節目:民間傳統節目有過老年、春節、正月十六(元宵節後一天)、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七巧節、七月半、中秋節、過冬送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七巧節,所謂七巧節就是江川人民在農曆七月七過的一個隆重的節日,這得從前衛鎮的風景名勝「七星塔」說起,七星塔位於前衛鎮業家山村後的山上,也稱「七星塘」,傳說是天上美麗的七仙女下凡人間的仙山,很久很久以前,七仙女在農曆七月七日這天下凡人間,在天空中看到了山清水秀、林木蒼翠、雲蒸霞蔚、景色清幽的大山,就滿心歡喜,落腳於此山,變化出一顆七星樹(一根分七個枝)和七個塘,從此,「有仙則靈」,此仙山就起名為「七星塘(塔)」。後來,人民在山上建了一座廟,塑了七仙女姐妹的像,供奉千秋。以後每到農曆七月七這天,家家戶戶都準備好祭拜糕點水果,爬上七星塔祈福,據說有求必應,沿續到現在成了江川人民一個傳統節日,人們託兒攜女,興志盎然,爭先恐後地爬山,只見人頭涌動,並肩接踵,從早到晚山路上都川流不息,還有不少外地遊客都加入了此人群中。在山頂上,江川壩子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從此,此山成了名山,七月七這天成了江川人的盛大節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