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南可採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南可採蓮

 

 

 

江南》是漢樂府詩中的一首相和歌。這是一首歌唱江南勞動人民採蓮時愉快情景的民歌。此詩前三句點明採蓮季節和地點,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致;後四句以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並列,描述魚兒嬉戲的情景。全詩格調清新活潑,詩人運用比擬、移情和復沓等手法,營造出江南水上採蓮的優美意境。 作品名稱 江南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漢代

作品原文

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⑵,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創作背景

《江南》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採蓮歌。關於此詩的創作背景,學界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一首情歌,「魚戲蓮葉」有暗喻男女歡愛的意思;也有人說這僅僅是寫勞動生活的快樂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採蓮曲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詩的前三句是主體,後四句只是敷演第三句「魚戲蓮葉間」,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主體部分的三句,描繪江南採蓮風光,實際着重於表現採蓮人的快樂。開頭「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首先把讀者引入一個碧葉鮮麗、小舟穿行的畫面。「何田田」流露出感嘆、讚美的語氣,本身是帶有情緒的。雖然沒有寫人,人已在其中。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風光,採蓮的人們自然免不了一場嬉鬧。何況,採蓮的活兒,習慣上總是由年輕的女孩子乾的,她們平日拘束得緊,如今似鳥出籠,更兼結伴成群,欣喜活潑,自是如水蕩漾。然而詩在這裡逗了一逗,卻不再寫下去,轉筆落到「魚戲蓮葉間」。開頭兩句之後,本該有人的「戲」,作者卻將它轉嫁為魚的「戲」。這就是移情的表現。但雖是寫魚,「戲」的情緒卻是從上二句流貫而來的。採蓮人的情趣自在其中。不過,這裡也並不是比喻、象徵的手法,「魚戲」也是實景,是一個完整畫面中的一部分。採蓮人本是快樂的,看到成群的魚兒倏忽往來,潛沉浮躍,似乎自己也同魚一樣,輕鬆活潑,自由自在,無掛無礙。

至此,詩意本已完足。後四句只是將「魚戲蓮葉間」逐一鋪展為魚戲蓮葉之東、西、南、北。然而缺此四句,全詩即索然無味。因為詩的功效,主要在於給讀者以美的感動。而「魚戲蓮葉間」一句,敘述的意味重於描寫,又是孤零零一句,實在無法造成足以感動讀者的濃鬱氣氛,必待於後四句的鋪排渲染。這四句詩稚拙而又神奇。第一,它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東、西、南、北一路寫下來,卻讓讀者好像眼見到一群魚兒倏忽往來、輕靈活潑的樣子。第二,這種簡單的重複,造成了明快的節奏感。因此詩的形象、情緒,不僅通過語言的意義作用呈現出來,而且在語言的節奏中流瀉出來。第三,一個簡單而完整的旋律,經過歌唱、誦詠,會在人的感覺中形成自我重複,長久地縈迴不息。所以,有了這四句,魚群,也是採蓮人的活潑輕快,才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詩人把採蓮人的快樂轉化為「魚樂」的時候,這種快樂就脫離了具體的背景和原因,成為一種單純的、空靈的情緒,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作品本身並沒有正面描寫過一個人物,但從字裡行間以及描繪的特定環境,都能引發讀者的聯想,也可窺見歌者的心態。這種含而不露的藝術手法,非常耐人尋味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後四句當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採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會到此歌表現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並列,極易流於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了歌曲反覆詠唱,餘味無窮之妙。

名家點評

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上:《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又云:「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蓋美其芳晨麗景,嬉遊得時。若梁簡文「桂楫晚應旋」,唯歌遊戲也。又有《采菱曲》等,疑皆出於此。

明代鍾惺、譚元春《古詩歸》卷五:鍾云:章法奇。

清代沈德潛《古詩源》:奇格。

清代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五:此採蓮曲也。前三,敘事。不說花,偏說葉,葉尚可愛,花不待言矣。魚戲葉間,更有以魚比己意,詩旨已盡。後四,忽接上「間」字,平排衍出東、西、南、北四句,轉見古趣。 清代陳沆《詩比興箋》卷一:箋曰:刺遊蕩無節,宛邱、東門之旨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永嘆之。孔子曰:「書之重,詞之復,嗚呼,不可不察。其中必有美者焉。」是之謂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