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亭(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亭》

作品名稱:《江亭》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江亭》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描寫在江邊小亭獨坐時的感受。前四句從表面上看,詩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競;心情閒適,與白雲一樣舒緩悠閒,其心境並非那樣悠閒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頭的寂寞,眾榮獨瘁的悲涼,通過嗔怪春物自私表露無遺。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國之憂難排難遣。此詩表面上悠閒恬適,實際則是一片焦灼苦悶。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原文

譯文

天氣變暖,舒服仰臥在江邊的亭子裡,吟誦着《野望》這首詩。

江水緩緩流動,我卻心情平靜無意與世間競爭。雲在天上舒緩飄動,和我的意識一樣悠閒自在。

春天即將悄悄過去,然而我卻悲傷憂愁,萬物興盛,顯出萬物的自私。

江東依舊在進行艱苦的戰爭,我每一次回首都因為對國家的憂愁而皺眉。 [2]

賞析

這首詩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和那些山林隱士的感情沒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讀三、四兩句,區別卻是明顯的。晚春的季節,天氣已經變暖,詩人杜甫離開成都草堂,來到郊外,舒服仰臥在江邊的亭子,吟誦着《野望》這首詩。

從表面看,「水流心不競」是說江水如此滔滔,好像為了什麼事情,爭着向前奔跑;而詩人卻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爭。「雲在意俱遲」,是說白雲在天上移動,那種舒緩悠閒,與詩人的閒適心情完全沒有兩樣。仇兆鰲說它「有淡然物外、優遊觀化意」(《杜詩詳註》)是從這方面理解的,但這只是一種表面的看法。 拿王維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歸嵩山作》)來對比,王維是本來心中寧靜,從靜中看出了流水、暮禽都有如向他表示歡迎、依戀之意;而杜甫這一聯則從靜中得出相反的感想。「水流心不競」,本來心裡是「競」的,看了流水之後,才忽然覺得平日如此棲棲遑遑,畢竟沒有意義,心中陡然冒出「何須去競」的一種念頭來。「雲在意俱遲」也一樣,本來滿腔抱負,要有所作為,而客觀情勢卻處處和詩人為難。在平時,原是極不願意「遲遲」的,詩人看見白雲悠悠,於是也突然覺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討苦吃,應該同白雲「俱遲」才對了。

王維的詩「流水如有意」,「有意」顯出詩人的「無意」;杜甫的詩「水流心不競」,「不競」泄露了詩人平日的「競」。「正言若反」,在作者卻是不自覺的。 下面第三聯,更是進一步揭出詩人杜甫的本色。「寂寂春將晚」,帶出心頭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萬物興盛而詩人獨自憂傷的悲涼。這是一種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來並不寂寞,詩人處境閒寂,移情入景,自然覺得景色也是寂寞無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爭奇鬥豔,欣欣向榮,然而都與詩人無關,引不起詩人心情的欣悅,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當然,這當中也不儘是他個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說明詩人的心境並非是那樣悠閒自在的。寫到這裡,結合上聯的「水流」「雲在」,詩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經表露無遺了。

杜甫寫此詩時,安史之亂未平。作者雖然避亂在四川,暫時得以「坦腹江亭」,到底還是忘不了國家安危的,因此詩的最後,就不能不歸結到「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又陷入滿腹憂國憂民的愁緒中去了。杜甫這首詩表面上悠閒恬適,骨子裡仍是一片焦灼苦悶。這正是杜甫不同於一般山水詩人的地方。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江亭 杜甫, 優文網, 2016-05-26
  2. 江亭,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