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汗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汗衫
圖片來自天天聚便宜

汗衫(singlet)是用純棉緯平針織物縫製的針織內衣,[1]分男、女汗衫和兒童汗衫。

汗衫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夏商時期人們就已普遍穿着汗衫,不過現代的汗衫與古代的汗衫式樣質地均不同,但它們都有吸汗的功能。[2]

起源發展

汗衫之名,據說始於劉邦,據《事物紀原》中記載:「漢高祖與項羽戰,汗透中單,遂有汗衫之名。」此說是否確鑿,現已無人考證,但其解釋還是較為合理的,也許是劉邦念念不忘楚漢相爭中的激烈戰鬥。到漢魏時期,汗衫專指單的了。《三國志》、《魏志·楊阜傳》上講:「(楊)阜嘗見明帝著帽,披縹綾半袖,(楊阜)問帝曰:此於禮法何服也?明帝答曰:是背子也。」可見當時帝王也穿汗衫。

現在的汗衫與古代的汗衫式樣質地均不同,可仍稱作汗衫是因為它們都有吸汗的功能。現代意義的針織汗衫的出現,明白無誤地有史記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

光緒二十年(1894年),掀起了一場自洋務運動後興起的第一次民族工業創辦的熱潮。吳姓的富商大賈,來到上海的虹口港畔,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針織廠,上海開始有了中國第一件針織汗衫,這時生產的汗衫究竟是怎樣的模樣,已經無從查考了。而在近代中國實業家徐潤接手後,投入大量的精力,中國第一家針織廠生產出第一件國產針織汗衫,當時的學名稱作「椒地衫」、「 桂地衫」。

三年困難時期(1959年至1961年),汗衫等紡織品,一律憑票供應。在20世紀80、90年代,T恤沒有出現之前,汗衫是很多人夏天的主要穿着,汗衫的式樣基本上還是保持着圓領或開門襟的式樣。後來形制相似但卻更具美觀性的T恤出現以後,人們才開始在公開場合穿着T恤了,但在家裡等不正式的場合,穿汗衫的也並不鮮見,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

製作工藝

「汗衫」在古代被稱作「中衣」和「中單」,是一種用紗與絹製成的內衣,而現代的汗衫則多以針織布料製成,在樣式上也有很大的區別,現代汗衫圓口無領,每到夏天,貼身吸汗的效果十分明顯。

根據穿着人群

汗衫分為分男汗衫、女汗衫和兒童汗衫。

男汗衫為圓領半抽杉。領口用本料或1+1羅紋織物滾邊,也可直接將領口向里折邊縫製。袖口和下擺為折邊縫製。女汗衫多為圓領無袖衫。領口和袖籠邊緣用三針繃縫機縫製成帶有裝飾線的折邊。下擺為普通折邊縫製。兒童汗衫縫製同男汗衫,只是衣身前片常印有各種圖案。

根據製作原料

汗衫主要分為純棉、人造絲、錦綸,維棉混紡四種。

純棉汗衫較為常見,它又分為單股線與雙股線兩種,其中雙股線更為耐穿。人造絲汗衫輕薄、柔軟、吸濕性強、穿着涼爽,但沾水後強力下降,須輕搓輕擰。錦綸汗衫強力大、結實耐磨,但不易吸汗,便不宜在夏天穿用。維棉混紡汗衫強力大、吸汗能力強,但易變形、易縮小。

文化特徵

洗滌方法

棉質汗衫吸水性較強,清洗時極易因吸水過多而變得極重,故應慎重拿放防止變質。洗滌羊毛汗衫不能用熱水,若干衣機無低溫冷卻功能,便不能把羊毛汗衫放入乾衣機烘乾,否則會縮水、走形。洗滌人造絲汗衫領做到:勤洗,使用冷水,用力適度,用中性或鹼性低的肥皂洗滌,洗後置於陰涼處晾乾,切忌用力過度和日光暴曬。棉質或人造絲汗衫若因洗滌不當而變形,可先把衣服打濕,再將其放入乾衣機烘,幾分鐘後取出,汗衫將恢復原狀。汗衫洗淨後在裡面鋪上不褪色紙張,再把它攤平晾乾,或把汗衫平攤在毛巾上,且往上面再蓋條毛巾,汗衫會幹得很快。汗衫經多次洗滌後便極易起毛球,用刮須刀、干海綿或電動刮須刀輕輕刮拭汗衫,能除去上面的毛球。汗衫上沾有血跡、果汁、鐵鏽、藍黑墨水時,可先用涼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滌;若是純藍,紅墨水及水彩顏料,應立即脫下衣服用洗滌劑洗,且用清水多漂洗幾次。

文獻記載

汗衫在《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主治:卒中忤惡鬼氣,卒倒不知人。逆冷,口鼻出清血,或胸脅腹內絞急切痛,如鬼擊之狀,不可按摩,或吐血衄血。用久垢汗衫燒灰,百沸湯或酒服二錢。男用女,女用男。

歷史價值

三年困難時期時(1959年至1961年),汗衫的憑票供應極大地限制了廣大民眾的生活消費,但與此相適應的是形成了民眾樸素、實用、色彩單一的着裝風格。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汗衫的穿用者又有了範圍擴大的傾向,妙齡少女們穿一襲寬大的、 雪白的汗衫,飄飄搖搖,行走在繁華的路段,成為城市形象,更說明了汗衫強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