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武洞冥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7788網 的圖片

《漢武洞冥記》簡稱《洞冥記》。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共四卷60則故事,舊本題後漢郭憲撰。郭憲,字子橫。汝南宋(今安徽太和縣)人。官至光祿勛。事跡見《後漢書·方術傳》。是書《隋志》止一卷,《唐志》始作四卷,《文獻通考》有《拾遺》一卷。晁公武《讀書志》引憲自序,謂漢武明雋特異之主,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故曰洞冥。陳振孫《書錄解題》雲,其《別錄》又於御覽中抄出。則四卷亦非全書,《別錄》當即《拾遺》也。今憲序與《拾遺》俱已佚,惟存此四卷。

內容介紹

《漢武洞冥記》共四卷60則故事,舊本題後漢郭憲撰。郭憲,字子橫。汝南宋(今安徽太和縣)人。官至光祿勛。事跡見《後漢書·方術傳》。是書《隋志》止一卷,《唐志》始作四卷,《文獻通考》有《拾遺》一卷。晁公武《讀書志》引憲自序,謂漢武明雋特異之主,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故曰洞冥。陳振孫《書錄解題》雲,其《別錄》又於御覽中抄出。則四卷亦非全書,《別錄》當即《拾遺》也。今憲序與《拾遺》俱已佚,惟存此四卷。核以諸書所引,皆相符合,蓋猶舊本。考《范史》載,憲初以不臣王莽,至焚其所賜之衣,逃匿海濱。後以直諫忤光武帝,時有關東觥觥郭子橫之語,蓋亦剛正忠直之士。徒以噀酒救火一事,遂抑之方術之中,其事之有無,已不可定。至於此書所載,皆怪誕不根之談,未必真出憲手。又詞句縟艷,亦迥異東京,或六朝人依託為之。然所言影娥池事,唐上官儀用以入詩,時稱博洽,後代文人詞賦,引用尤多。蓋以字句妍華,足供採摭,至今不廢,良以是耳。若其中伏生受《尚書》於李克一條,悠謬支離,全乖事實。朱彝尊乃采以入《經義考》,則嗜博貪奇,有失別擇,非著書之體例矣。

校點說明

《漢武帝別國洞冥記》四卷,又作《漢武洞冥記》、《洞冥記》,舊題後漢郭憲撰。郭憲,西漢末宋(今安徽太和縣北)人,字子橫。王莽篡位,拜憲郎中,憲不受,逃往東海之濱隱居。光武帝即位,應召拜博士,後遷光祿勛。憲好道術,嘗從帝南郊祭祀,憲忽面向東北含酒三潠,問其故,雲齊國失火。後知齊國果於是日火災。後代學者或有疑本書非漢人撰,當六朝人偽托,然亦未有確據,存疑可也。 據郭憲自序,「洞冥」當為洞達神仙幽冥之意。該書以漢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道教意味頗濃。所敘「別國」,主要指西域及今中亞西亞一帶國家。所貢方物,珍稀奇異,功效神奇,極富想像力。所敘奇聞,可了解這些地區和國家的民俗與傳說。 本書據郭憲自序,當為四卷。但某些史書經籍志及目錄學著作或有作一卷、五卷者。現存四卷本,主要有《顧氏文房小說》、《古今逸史》、《漢魏叢書》等本。今以《顧氏文房小說》本為底本,參酌其他諸本予以校勘。

憲家世述道書,推求先聖往賢之所撰集,不可窮盡,千室不能藏,萬乘不能載,猶有漏逸。或言浮誕,非政教所同,經文史官記事,故略而不取,蓋偏國殊方,並不在錄。愚謂古曩餘事,不可得而棄。況漢武帝,明俊特異之主,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今籍舊史之所不載者,聊以聞見,撰《洞冥記》四卷,成一家之書,庶明博君子該而異焉。武帝以欲窮神仙之事,故絕域遐方,貢其珍異奇物,及道術之人,故於漢世盛於群主也。故編次之云爾。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