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文化(張秀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字與文化》是中國當代作家張秀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漢字與文化
終極散人
賢達們:見笑了,看了只當是乳稚夢囈。
我個人以為中華文化應該是先有"神」而後才有的「文化"。
遠古時的人類對東起西落的日月星辰,咆哮的江河、海嘯,雷鳴閃電等自然現象的不解和畏懼,以為都是鬼神作怪。所以那時的人們對鬼神就產生了崇拜和信仰。因為崇拜和畏懼,於是便情不自禁地用各種符號記述了下來。
但是符號有限,難以完整刻畫、並且易忘。於是將符號發散、再加工。久之逐漸從符號形成象形,形成表意。逐漸形成了文字,進而拓展、拮凝成了文化。所以華夏文化與神文化的啟蒙與拓展有絕對的淵源。
說到漢文化,不得不先捋捋漢字。
漢字當然是從千百萬年的符號、象形的積澱和長時間的生活積累而形成的。
漢字從形象走向表意,再到引伸至"借用",同字多音、同音多意等等。經過各個時期的賢達增添、優補,錘鍊,直至約定成俗。
當今地球上用文字能夠清晰記述千百年的人文歷史,傳承至今而仍能保持字不走形,意不走樣的文字,只有我們華夏的漢文字。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為我們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字而驕傲,而自豪。
漢字能夠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承古傳今並且不斷發揚光大而始終冠絕於人類,那是因為漢字在不斷地簡拮、優化、承前啟後而與時俱進改造的結果。
我們知道漢字從繁複的象形、大、小篆,簡化到隸書、正書和行、草等。就是因為很好地適應了社會生活而不斷地在與時俱進。只有有跟得上時代步伐,才有能力與時代競爭的事物,才能具備強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見,簡化文字是具備了這些功能的。所以我們今天使用慣熟了的,成功改革了的文字,已具備了強大的生命能力,為何還要"還繁"而開倒車呢?
我們的漢字無論是繁體,還是「改繁就簡",都是隨着代進步而進步的。都是適用於時代社會活動的產物。
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社會屬性的文字,是一定要為社會服務的。簡化字能夠適應勞動大眾,能夠便於勞動大眾記、讀、寫,從實踐驗證是成熟的,是成功的,更是為廣大勞動人民而凝聚的精髓。所以深受勞動人民的衷心愛戴與保護。
如果我們不能與時俱進,還要抱殘守缺延續大篆、小篆、繁體書寫的話,恐怕我們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樣,漢文字也一定會被其他不知什麼符號的文字所淘汰、所替代。
正是因為漢民族為漢文字在不斷的改革,優化逐漸地強大。我們的漢文化,漢文字才有頑強的生命力,才不斷地被發揚光大,才登峰造極地博大精深,互依互存!不是嗎?。
我所要說的是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字,是簡化成功之後的成熟,是先進的、是約定成俗了的終結。儘管如此,還是不被有些磚家看好。非要"貶簡褒繁",非要強執偏見地"復古」。硬要將"繁體"裝在倒車檔上開回來。
有磚家更是天天在"品古味"。"復古"的最大理由是"形體好看,書寫順手」。
貶簡化字的理論依據是被簡化的字"形同骷骸","失去漢字本來韻味兒","失去傳承、承載歷史的功能"。於是"棄簡回繁「才是對「古文化的完美繼承"等等。
當然,作為漢字研究那是另當別論。在書法及畫題上,使用繁體還是簡體字,那是個人的自由,由自己的喜好自定奪。然而非要全面"恢復繁體「那就不是「韻味兒"、"好看"、"寫着順手"的個人喜好問題了,而是簡化字的存在問題,而是已經被廣大勞動人民約定俗成、並且寫來很"順手"以後又要改回去的問題。
如果再"復繁",廣大勞動人民願不願意?接不接受?答不答應?
我不僅要問,簡化字就那麼醜陋的不堪入目?就真的不能承載歷史?確實不能傳承中華文化?
愛罷罷備貝筆畢邊賓參倉産長車齒蟲芻從竄達帶發髮豐風岡廣歸龜匯彙會幾監盡儘歷曆麗靈劉婁盧鹵慮買賣賣難鳥農齊審聖雙獻鄉寫尋纔蠶攙稱懲觸辭敵糴鬥奪墮墮礬奮糞構購榖顧颳關觀滬護夥獲穫撃鷄積極傢艱殲繭揀鹸艦槳講醤膠癤潔藉捲墾懇塊虧臘蠟蘭攔欄爛纍壘裏禮廬蘆爐驢亂黴麵衊灑傘澀曬捨瀋濕實鬆蘇囌雖臺檯壇罎嘆謄糶聽廳塗橢窪褻釁鬚懸鏇壓鹽鑰藥醫應癰擁憂優禦淵躍醖臓贜鑿竈齋總鑽
這是囉嗦先生「百度"出來、令人致盲的、沒有簡化前的部分"繁體"。如果我們真地要順應磚家"迴轉,將這些早已被"清退"和"開出黨籍"的"繁體"拉回到社會活動,那我們就乾脆坐轉程列車從新回到馬拉驢馱時代好啦。[1]
作者簡介
張秀成,暱稱,終極散人,生於1955年,民族,漢,1970年9月參加工作,1973年入伍,現退休賦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