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書·霍去病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書·霍去病傳出自於《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1]

原文

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予壯士,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軍,封冠軍侯。」

去病侯三歲,為票騎將軍。其夏,去病與公孫敖俱出北地,異道。張騫、李廣俱出右北平,異道。廣將四千騎先至,騫將萬騎後。匈奴左賢王將數萬騎圍廣,廣與戰二日,死者過半,所殺亦過當。騫至,匈奴引兵去。騫坐行留,當斬,贖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虜甚多。敖失道。上以不與會,當斬,贖為庶人。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然諸宿將常留落不耦①。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明年春,上令大將軍青、票騎將軍去病各五萬騎度漠擊單于,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去病,李廣、趙食其等屬大將軍。青之與單于激會也,廣、食其軍別從東道,或失道。大將軍逐單于不得,引還,乃逢。青欲使使歸報,令長史簿責廣,廣自殺。食其贖為庶人。

其時,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所斬捕功多於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貴。

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上為遣太官齎②數十乘,既還,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③也。事多此類。 去病薨。上悼之,發玄甲,陳自長安至茂陵。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

【注釋】①留落不耦:留,滯留,延遲;耦,合,適應;謂際遇不好,難取功名。②齎jī:贈送食物。③穿域蹋鞠:開闢場地踢球。

譯文

霍去病,是大將軍衛青姐姐的小兒子。因是衛皇后姐姐的兒子,十八歲就成為侍中。他善於騎馬射箭,兩次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大將軍撥給(他)精壯的士卒,(讓他)擔任驃姚校尉。他帶領八百輕騎勇士,遠離衛青大軍幾百里去奪取戰功,捕殺敵人極多(當:相抵,相當。)。漢武帝說:「驃姚校尉霍去病(功勞)兩次居全軍之首,封為冠軍侯。」

霍去病封侯的第三年,被任命為驃騎將軍。這年夏天,霍去病與公孫敖一齊從北地郡出兵,分兩路。張騫、李廣則一齊從右北平郡出兵,(也)分兩路。李廣率領四千騎兵先到(目的地),張騫率一萬人馬後到。匈奴左賢王帶領數萬騎兵圍攻李廣,李廣與敵人激戰兩天,死者過半,所殺敵人也更多一些。(直到)張騫(率部隊)到,匈奴才帶兵退離。張騫因為部隊行動淹留遲緩,罪判斬首,但贖罪為民。霍去病深入北地,捕殺敵人很多。公孫敖卻迷失了道路。武帝因他沒有與霍去病會師,罪判斬首,但贖罪為民。眾多老將所率領的兵馬都不如霍去病。霍去病所率的士卒常常選拔(驍勇善戰的人來補充),但他自己也敢於深入敵區,常常與精壯士卒奔馳於大軍前面。他的部隊也是有老天保佑,從沒遭遇困難絕境。但眾多老將卻常常滯留在後,際遇不好而難取功名。從此霍去病日益因(受武帝)寵愛而顯貴,(地位)和大將軍衛青相等。 第二年春,皇帝命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渡過沙漠打擊匈奴單于,那些敢於死戰、深入(敵陣)的士卒都屬於霍去病,李廣、趙食其等人則屬於大將軍衛青。衛青與匈奴單于激烈會戰的時候,李廣、趙食其率軍隊另外從東邊進入,(因為)有時迷失了道路(落後於大將軍到達會合地)。大將軍追逐單于失敗,率(軍)回來,才碰到(他們)。衛青要派使者回(朝廷)報告,令長史根據文書所列罪狀責問李廣,李廣自殺。趙食其贖罪為民。

那時,霍去病從代郡、右北平郡出擊二千多里,所捕殺敵人的功勞已多於衛青了。(武帝)於是讓二人都為大司馬。從此,衛青權勢日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顯貴。

霍去病為人少言辭不泄露事情,有勇氣敢做敢當。武帝曾想教他學習吳起孫武的兵法,他回答說:「(打仗)看謀略怎樣罷了,不必學習古代兵法。」武帝替他修了一座宅第,讓他看看,他回答說:「匈奴不消滅,沒有心思顧家啊!」從此武帝更加重視寵愛他。但(他)很小就當上侍中,被貴寵慣了,並不關心士兵。他率軍隊出征,武帝還要替他派遣太官贈送數十輛滿載食物的膳車。回來時,輜重車上丟棄了許多剩餘的精米肥肉,但士兵中卻有挨餓的。在塞外(作戰)的時候,士卒缺乏糧食,有的人餓得不能爬起來,但霍去病卻還開闢場地踢球。此類事情很多。

霍去病逝世。武帝對此很悲傷,調發穿玄黑鎧甲的士兵,從長安列隊到茂陵。為他定諡號,合併「武」與「廣地」兩層意思稱他為「景桓侯」。[2]

作者簡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