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閱王商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書·閱王商傳出自於《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1]
原文
閱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為太子中庶子,以肅敬敦厚稱。父薨,商嗣為侯,推財以分異母諸弟,身無所受,居喪哀戚。於是大臣薦商行可以勵群臣,義足以厚風俗,宜備近臣。由是擢為諸曹、侍中、中郎將。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為左將軍。而帝元舅大司馬大將軍王鳳專權,行多驕僭。商議論不能平鳳,鳳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師民無故相驚,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中大亂。天子親御前殿,召公卿議。大將軍鳳以為太后與上及後宮可御船,令吏民上長安城以避水。群臣皆從鳳議。左將軍商獨曰:「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國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不宜令上城,重驚百姓。」上乃止。有頃,長安中稍定,問之,果訛言。上於是美壯商之固守,數稱其議。而鳳大慚,自恨失言。
初,大將軍鳳連昏①楊彤為琅邪太守,其郡有災害十四,已上。商親部屬按問,鳳以曉商曰:「災異天事,非人力所為。彤素善吏,宜以為後。」商不聽,奏免彤,奏果寢格,鳳竟以是怨商,陰求其短,使人上書言商閨門內事。天子以為暗昧之過,不足以傷大臣,鳳固爭,下其事司隸。
於是左將軍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親受詔策為天下師,不遵法度以翼國家,而執左道以亂政,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請詔謁者召商詣若盧詔獄。」上素重商,知丹言多險,制曰「勿治」。鳳固爭之,於是制詔御史:「蓋丞相以德輔翼國家,典領百寮,協和萬國,為職任莫重焉。今樂昌侯商為丞相,出入五年,未聞忠言嘉謀,而有不忠執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懟,朕甚傷之。惟商與先帝有外親,未忍致於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綬。」
商免相三日,發病嘔血薨,諡曰戾侯。
[注] ①連昏:「昏」同「婚」,姻親。
譯文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王商)年輕時任太子中庶子,以嚴肅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親死後,王商繼承父親的封爵為樂昌侯,他推讓財產,將財產分給諸位異母弟弟,自己什麼也沒留下,在喪期之中悲傷哀痛。於是大臣推薦說王商品行可以勉勵群臣,仁義足以使風俗淳厚,適宜為備用近臣。由此被擢升為諸曹、侍中、中郎將。元帝去世後,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將軍。而成帝長舅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獨攬大權,行為驕橫跋扈超越本分。王商議論朝臣時對王鳳有不平之語,王鳳知道了這件事,就疏遠了王商。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無緣無故驚慌起來,傳言洪水將至,百姓奔走,相互踐踏,老弱號呼,長安城中大亂。
皇帝親自駕臨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議這件事。大將軍王鳳認為太后和皇上以及後宮嬪妃可以坐船,讓官吏百姓登上長安城牆躲避洪水。群臣都聽從王鳳的主張。惟獨左將軍王商說:「自古以來,沒有德政的國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沒城池。現在政事安定,國家沒有戰爭,君臣上下安定,為什麼會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現?這一定是謠言,不應該讓百姓登上城牆,使百姓更加驚慌。」皇上因此作罷。不久,長安城中逐漸安定下來,經查證,果然是謠言。皇上於是大為讚美王商的堅持留守,屢次稱讚他的主張。而王鳳大為慚愧,自悔出言失當。
當初,大將軍王鳳的姻親楊彤任琅邪太守,他的屬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發生了災害,已經上報皇帝。王商親自按順次安排審查訊問,王鳳就告知王商說:「災害怪異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楊彤一向是個好官,應該從輕發落。」王商不聽,上奏請求罷免楊彤,奏書果然被扣住不發,王鳳竟然因此越發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處,派人獻上奏書揭發王商的家庭隱私。皇帝認為這是不必告人的隱私,不足以中傷大臣,王鳳固執地爭辯,就把這件事交給司隸處理。
此時,左將軍史丹等上奏:「王商位居三公,爵封列侯,親受詔書為天下師,不遵守法度來輔佐國家,卻執不正之道來擾亂國政,作為臣子是不忠心的,欺騙皇上是不符道義的,臣請詔謁者召王商到若盧獄。」皇上一向看重王商,知道史丹說話多半陰險,命令說:「不治他罪。」王鳳固執地爭論,於是(皇上才)制詔給御史說:「丞相用道德輔助國家,主管百官,協調諸侯各國,作為職責沒有比這更重的了。今樂昌侯作為丞相,入職五年,沒有聽到忠言佳謀,卻有不忠執不正之道的罪過。今有人說王商不知自悔反而不滿怨恨,我很傷痛。念及王商與先帝有外戚的親屬關係,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裡去。赦免王商的罪過。使者沒收他的丞相印信。」
王商被罷免丞相三天之後,疾病發作吐血而死,被諡為「戾侯」。[2]
作者簡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3]